每位读者的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海子,或许是 以梦为马 ,或许是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或许是 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 ,又或许是 当我痛苦地站在你面前,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也不能说我两手空空 。 天才诗人 的背后是一个怎样的海子? 这本《海子经典诗全集》为海子家人授权推荐精选珍藏版,旨在要将一个有血有肉的海子呈现给读者。它收藏了海子一生所著诗歌之精华,以时间为线,按类别收录,忠实还原了海子的创作轨迹和心路历程;除了海子的文字作品,本书还收录了海子的完整手绘画作,极具海子个性与风格;此外,著名油画家贺宏志为海子创作了高清油画《诗歌王子 海子》,我们也随书一同奉上。
每个读者心中都有一个海子印象,也许是 以梦为马 ,也许是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本《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海子经典诗全集(全二册)》为海子家人推荐阅读精选珍藏版,收录了海子一生所著诗歌之精华,从这些诗歌中,我们看到了麦地、大海、村庄、鲜花、天空和太阳,这一切鲜活的意象,让每一个阅读过他的诗歌的人,都能感受到青春、梦想和生活,还有那热腾腾的生命气息。
《诗歌植物学》为臧棣自写诗以来,关于植物的诗歌全集,全书290首,涵盖了日常生活中所能见到的全部的植物,是诗歌史上罕见的集中书写植物的诗集,也是臧棣诗歌中独树一帜的一脉,有着高度的丰富性和充足的话题感。它载负着古老的基因,回应着世界文学中现代诗的植物学,如歌德的《植物的演变》、梭罗的《相信种子》、惠特曼的《草叶集》,还有扎根在现代都市的《恶之花》。 臧棣的诗歌,表达着他对世界、生命和语言隐忍的热爱。他的节制、犹疑,使他对事物作出精密测量的同时,也迷恋于词语的独特构造和诗艺的繁复表达。生活深度,物质表象,语言和语言、语言和感觉之间的细微差异,都是臧棣的诗歌主题,他的写作,既是一次内心的辩论,也是一种语言的争吵。
以上ISBN信息均为平台自动生成,部分商品参数可能存在些许误差,商品准确参数详情可咨询客服。本店为新华书店总部直营店铺,所售图书均为正版,请放心购买! 基本信息 书 名 给青少年的中国文化课 出版社 北京联合天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作 者 余秋雨著 出版时间 20200601 I S B N 9787559641427 定价 96 开 本 32开 130*185
“深度意象派”“新超现实主义”大诗人、普利策奖获得者詹姆斯·赖特的毕生创作,十部诗集整体呈现。马,蜥蜴,海鳝,火炬树,珍妮,罂粟花,炼钢高炉,寡妇,矿工,饥饿的影子……从现实中提炼神秘,再造一个盛大、多情、蓬勃的世界。厚达800多页,收录近400首诗歌,系统收录了赖特的诗歌、散文诗和翻译作品,忠实再现了诗人的成长、探索与蜕变。全书共十部分:前两部分是传统作品,为我们呈现了传统诗歌的声音和结构之美;中间五部分记录了赖特创作的突变,传统格律与修辞几乎荡然无存,简单的语言和自由的节奏释放了诗人强大的意象塑造能力;后三部分,让我们看到更加丰富的赖特——诗歌形式更加自由多变,诗人用包容的态度构建出独属于自己的风格。
《反诗歌:帕拉诗集》是一本厚重的诗歌合集,从包括《诗歌与反诗歌》《沙龙篇》《饭后演讲》在内的十一部帕拉诗集中,精选了近二百六十首诗歌,全面展现了“反诗人”帕拉的创作理念和创作历程。在这本精选诗集中,帕拉嬉笑怒骂,用口语化的语言直批传统诗歌的僵化理念以及现代社会的种种弊端。他嘲讽太阳、月亮、大海、岩石,嘲讽宗教、死亡和现代性,甚至嘲讽他自己,他的犀利、幽默和真诚像高速的“过山车”一样冲击读者的心。
本书是中国杰出诗人吉狄马加的主要诗歌作品合集,也收录了作者在全球文化领域发表的致敬感言和文化宣言。作为作者的代表性文本,本书为其国际译介外推范本。全书分为两部分。辑是诗歌,精选了作者近200首各个时期的优秀诗歌作品,充分展现了其诗歌创作的全貌,诗人多以故乡彝族的人、物、风俗等为主题,意蕴深刻,奔放自由,独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第二辑是诗人在国际诗歌活动中的文学演讲与随笔精华,展现了中国当代具有强烈辨识度的诗人 吉狄马加所具有的诗歌高度、国际视野、精神意识和文化底蕴。
《月光落在左手上》 本书是余秀华的处女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的全新精装版。《月光落在左手上》2015年出版后获得了众多读者的青睐,这种现象级热销,在诗歌领域引发了一次小浪潮。本次精装版中收录了诗人的140余首作品,包括十余首新作,另收入了记录诗人生活和创作环境的全彩图片。 本书呈现了诗人对爱情、亲情、日复一日的生活的感悟,带有村庄、土地的朴实气息,混合了女性丰富、敏锐的情感神经。如果你是带着好奇去读余秀华的诗,继而便会被她诗中展现出来的奔放、丰盈、纯净的内心世界席卷,无从抗拒。在现实中,她被贴上“农妇”“诗人”“脑瘫患者”的重重标签,但在诗歌中,她可以抛开这些,尽情倾吐对自由的向往,对于爱情的渴望。就如她所说,“诗歌是什么呢,我不知道,也说不出来,不过是情绪在跳跃,或沉潜。不过是当心
《心声集:马凯诗词选》收录作者以往创作的诗词,分为 感悟 、 沧桑 、 寄情 、 揽胜 四篇。增加习作,附录中收录了几篇有关创作背景的序文以及与友人讨论诗词的文章。这本新的诗集,与作家出版社二○○七年版的《马凯诗词存稿 (增订本) 》比,主要是增加了三十九首作品。其中,除少量补遗外,多为反映近年来发生在祖国大地上令人难以忘怀的重大事件的新作。特别是作者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而作的《满江红 漫漫复兴路三首 》。*首《新生》,力图描述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探索强国之路的艰辛曲折的历程,一百多年来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建立新中国所作出的历史功绩。第二首《奠基》,是对新中国成立后前三十年的一些思考,这是奠基的三十年、探索的三十年、曲折的三十年。第三首《腾飞》,是对新中国成立三十年后至今的一些思考,这是
本书散文,均选自余秋雨先生的名著《文化苦旅》、《中国文脉》、《门孔》、《君子之道》、《暮天归思》。散文对余先生而言,不仅仅是一种文体,而是社会上典雅人群的一种语言方式和人生态度。即使是大量文学之外的人,也能进入洒脱、自如、美好的“散文情态”。余先生对自己的笔墨又有特殊要求,那就是:“诚恳直白的质朴叙事,叩问本真的天地诗情”。由此,在几十年间,写出了大量让人“一拿起就放不下”的传世佳作,轰动海内外。其实他的很多学术著作,也都用散文笔调写成。他的那些具有高度、深度、难度的研究成果,本应衍化成抽象、艰涩、冷漠的文字,但在他手上,却奇迹般地出现了谈心式的细语、端庄中的体温,这一来,学术也就回到了人生初始时的亲和神情,重振了元典思维的生命活力。正由于此,他在高层学术领域,独具迥异于几
《诗歌植物学》为臧棣自写诗以来,关于植物的诗歌全集,全书290首,涵盖了日常生活中所能见到的全部的植物,是诗歌 罕见的集中书写植物的诗集,也是臧棣诗歌中独树一帜的一脉,有着高度的丰富性和充足的话题感。它载负着古老的基因,回应着世界文学中现代诗的植物学,如歌德的《植物的演变》、梭罗的《相信种子》、惠特曼的《草叶集》,还有扎根在现代都市的《恶之花》。 臧棣的诗歌,表达着他对世界、生命和语言隐忍的热爱。他的节制、犹疑,使他对事物作出精密测量的同时,也迷恋于词语的独特构造和诗艺的繁复表达。生活深度,物质表象,语言和语言、语言和感觉之间的细微差异,都是臧棣的诗歌主题,他的写作,既是一次内心的辩论,也是一种语言的争吵。
陈超是中国当代诗人、诗歌评论家。著名诗人姚振函曾说过,只要陈超在,任何一个诗人从河北经过都得充满敬意。陈超不仅对河北诗坛,而且对中国诗歌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从他的研究中可大致了解中国诗歌近三十年的发展和流变。他作为一代著名诗歌评论家、诗人,随着他的去世更多地被人们记取,这是一部描写诗人陈超生平的感人传记,由他的学生、当代知名诗评人霍俊明撰写。让我们在这部记述诗人生平的传记中,倾听陈超这位诗人独特的发声,了解他作为诗人,在诗的国度中的先锋性,尖锐和不懈的探索。
《不如让每天发生些小事情》是继《我是你流浪过的一个地方》之后海桑的另一本诗集,在保持诗风的同时,融入了新的内容。诗集有两百多首短诗,分为四辑,分别是 我的小不点 、 抱着你的名字取暖 、 病日记 、 丢失的村庄 。内容包括对自然界万事万物的描写,对女儿从出生到成长的欢喜和爱,对母亲离开的悲伤,以及作者生病期间对生活的感悟。
本书是由《汉诗》主编、鲁迅文学奖得主张执浩主编的一部诗歌集,其中收录了包含朱庆和、巫昂、余幼幼、张二棍等三十位不同作家的 诗歌。他们的作品风格各异, 个性与创意,“用诗歌确认自我 用诗歌面对世界”。有的以叛逆之心抵达自己能够触碰和感受到的神秘家园,有的写作建立在相对幽闭的现实处境之中,有的执迷于“家族意识”的书写,有的充满野趣,视觉性与画面感生趣盎然……全面呈现当代汉语诗歌写作现状与多元审美。
《落花乱(代薇诗选)》的作者代薇的诗辨识度很高,语言极其精练、有力度,诗中的分裂、对抗、悲痛,有着重金属般的节奏,意象奇诡,出人意表,充满美与痛楚。用评论家的话说,“她以令人震撼的抒情深度和思想力度立于当代中国很很好的女诗人之列”。
这是一部将诗歌、摄影两种艺术形式和审美趣味结合的作品集,融汇了百余首诗词和与之相得益彰的摄影作品。这本集子充分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万物和平凡生活的感悟思考,传达着作者提倡的现代人应充分走进自然、感悟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命理念,享受平凡、感悟日常的生活观念。字里行间焕发着积极昂扬和净朴归真的正能量,给人以启迪和感动。
《诗歌年代:20 世纪80 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访谈录》一书,围绕19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中的大学生代表诗人、大学生优秀诗作、大学生诗歌社团、大学生诗歌报刊、大学生诗歌选集、大学生诗人书信、大学生诗会活动、大学生诗歌串联、大学生诗歌特色、大学生诗学价值、大学生诗人近况等一系列读者感兴趣的话题,对150余位参加过19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的1977级至1990级各届的大学生诗歌运动的亲历者进行了翔实、全面、生动的访谈,详述了19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的精彩历程,还原了19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的现场氛围,再现了19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的辉煌盛况,总结了19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的创作经验,反思了19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的成败得失,缅怀了19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的美好岁月,探讨了19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的风格特色,追认了19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