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鲁达是20世纪最伟大的拉丁美洲诗人。他的诗作甚丰,诗貌繁复,既个人又公众,既抒情又史诗,是世界各地读者取之不尽的智慧和喜悦的泉源。这本《我的灵魂是日落时分空无一人的旋转木马:聂鲁达诗精选》选辑了聂鲁达各阶段名作120多首 从年轻时的《霞光集》《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地上的居住》,到死后出版的《海与铃》《疑问集》《精选的缺陷》 由诗人陈黎与张芬龄精心译成,是通往聂鲁达诗歌宇宙的快捷通道。
如果诗歌艺术也有自己的守护圣徒,比如狄金森和保罗 策兰,那么塞尔努达也在其列。 哈罗德 布鲁姆 不西班牙的西班牙诗人。 奥克塔维奥 帕斯
重磅推荐: 《谷川的诗》选编自谷川俊太郎70余部诗集,从1952年处女作《二十亿光年的孤*》至2020年新作,时间跨度近70年,囊括诗作300余首。书中还收录自序及与译者的万字对谈。 除其脍炙人口的代表作外,许多作品为首次在中国大陆译介,是粉丝与文学爱好者的收藏。
因为脆弱的容器并非总能盛下他们, 只是有时候人可以承受神的丰盈。 天神之梦从此就是生命。然而这迷惘 有益,如眠息,困厄和黑夜使人坚强, 直到英雄在钢铁摇篮里成长起来, 心已蓄满力量,如从前,与天神相像。 他们随即挟雷声降临。在此期间,我常常 思忖,长眠倒胜过这般苦无盟友, 这般守望,该做什么,在此期间说什么, 我不知道,贫乏的时代诗人何为? 但诗人就像,你说,酒神的神圣祭司, 在神圣的夜里走遍故土他乡。 荷尔德林《面饼与酒》
《飞鸟集》是泰戈尔杰出的代表作之一,包含三百余首清丽的小诗。作品中,白昼与黑夜、溪流与海洋、自由与背叛合而为一,用短小的语句道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读这些小诗,如同在初夏雨后的早晨,推开窗户,看到一个淡泊、清透的世界,清新、美好,韵味悠长,耐人寻味。 《新月集》是诗人以睿智而洁净的心灵唱出的儿歌,借助儿童的目光,营造了一个晶莹的童话世界。深邃的哲理,从童稚的话语和天真的画面中流露出来,智者的心灵与纯真的童心在《新月集》里达到了高度融合。
语言上的创新 特别是在法国诗迫切需要此种创新之时 足以使波德莱尔成为一位伟大的诗人,一座诗歌史上的里程碑。无论哪种语言中,波德莱尔确实是诗的*伟大典范,因为在我们经历过的诗和语言中,他的诗和语言*接近一种完全的改造。 T.S.艾略特
我爱我的本性的幽暗时辰, 那时候我的感觉愈加深沉; 它们像旧时的书信,我从中发觉 我日常的生命已经度过, 像遥远的传说已被超越。 我也从中悟到,我还有可能 获取第二种生命,宽广而永恒。 有时候我就像那棵成熟的树, 沙沙作响,在一座坟墓上面 完成那个梦,早已逝去的男童 (温暖的树根将他紧紧盘卷) 失落的梦,在忧伤和歌唱中。 里尔克《修士的生活》
童年并不幸福的丁尼生进入剑桥大学后可谓度过了人生中快乐的几年,而这快乐大部分来自他结交了亚瑟 亨利 哈勒姆。哈勒姆既是丁尼生志同道合的挚友,又是早肯定丁尼生诗歌天赋的批评家,还与丁尼生的妹妹订立了婚约。但是两人相识五年后,哈勒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年仅二十二岁。 《悼念集》中的诗歌陆续写于哈勒姆逝世后的十余年间,不仅记录了丁尼生从悲恸抱憾到重新振作的心境变化,还记录了他对信仰的怀疑与再度坚定,被T.S.艾略特称为 一部日记式的整体 。《悼念集》既有充沛直接的情感,又有深邃的静观沉思,而以精湛的诗艺出之,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悼念集》之前,丁尼生因批评界的恶评曾一度停止公开发表诗作;《悼念集》之后,好评如潮,丁尼生一举成为国民诗人,并接替华兹华斯继任桂冠诗人。
所有的桥都孤独, 而声望对它们而言是危险 对我们也如此,我们却误以为 在我们的肩头感受到了 恒星的脚步。 可是在消逝者的落差之上 还没有梦为我们搭起拱顶。 英格博格 巴赫曼《那些桥》 《所有的桥都孤独》按时间顺序,收录奥地利诗人英格博格 巴赫曼各个时期的诗歌创作,有 青春年代的诗 1948年至1953年间的诗 《延宕的时光》 《大熊座的呼唤》 1957年至1961年间的诗 1964年至1967年间的诗 这几部分,读者可以一览诗人诗歌创作的全貌。 李双志 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德语系教授。译有《现代诗歌的结构》《浪漫派的将来之神》《荒原狼》《风景中的少年:霍夫曼斯塔尔诗文选》《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合译)《比利时的哀愁》等。
我该怎样抑制我的灵魂,不让它 触动你的灵魂?我该怎样让它 越过你趋向别的事物? 啊,我多想替它找个幽暗的去处, 靠近某个失落之物, 一个陌生而寂静的地方, 不会随你的深心一同振荡。 可是那打动我俩的一切 把你我连在一起,像琴弓 从两根弦上拉出 一个 音符。 我俩被绷在哪件乐器上? 哪位琴师把我俩握在手中? 哦,甜美的歌。 里尔克《爱之歌》
一个疯狂存在者, 一个灯塔存在者, 一个被删除千次的存在者, 一个从地平线深处流放的存在者, 一个在地平线深处赌气的存在者, 一个从地平线深处呐喊的存在者, 一个瘦骨嶙峋的存在者, 一个风骨凛然的存在者, 一个骄傲的存在者, 一个想要存在的存在者, 一个在两个对撞时代的搅乳器中沉浮的存在者, 一个在良知披靡的毒瓦斯中吐纳的存在者, 一个如在头一日的存在者, 一个存在者 亨利 米肖《在等待中》 《褶间生活》这部诗集包括《行动自由》《幻象》《米多逊的肖像》《不可名状之地》和《波拉哥拉斯的衰老》,这些作品首次于1972年由法国伽利玛出版社结集出版。
由于夏天的知识是死亡作为诞生的知识, 死亡如同土壤里的所有繁茂,花开怒放,重生。 它是关于爱的真理和成长的真理的知识:它是知 识之前和之后的知识: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夏天的知识根本就不是知 识:它是 第二本性,第一本性满足了一种新生 和一种新的死后重生,从转变的十月, 燃烧的十一月中展翅翱翔。 那耸然而起又跌落的火焰, 变得越来越生动,越来越旺盛 在秋天烈焰的消耗和湮灭中达到极致。 德尔莫尔 施瓦茨《夏天的知识》
我进入的屋子是这间屋子的一个梦。 沙发上的那些脚当然都是我的。 椭圆形肖像上的 那只狗是我早年的样子。 某些东西在闪烁,某些东西被噤声。 我们每天午餐都吃通心粉 除了星期日,那天一只鹌鹑被引诱来 上桌端给我们。我为什么告诉你这些事? 你根本不在这里。 约翰 阿什贝利《这间屋子》
莫拉维·贾拉鲁丁·鲁米(1207-1273年),常简称鲁米。波斯诗人。被联合国评价为“属于整个人类的伟大的人文主义者、哲学家和诗人”。鲁米的诗歌里,既有晒太阳般的单纯快乐,也有星空般的浩瀚之美。这些诗歌更总能击穿事物的表象,直达灵魂深处。当现代文明的坚硬外壳将我们的心层层包裹、呼吸不畅的时候,鲁米的诗,像一股吹来内陆带着咸味的海风,帮我们化掉那层硬壳,通往光芒四射的自我深处的门。但丁、歌德、黑格尔、泰戈尔、弗洛姆、阿巴斯、多丽丝·莱辛、麦当娜都曾受其影响,而在中国,像畅销书作家张德芬也曾大力推荐鲁米。本书是鲁米经典《在春天走进果园》典藏升级版。出版二十余年来,在读者中引起持久震荡,深深触动和影响了数百万人,堪称现代人躁动不安生活的心灵《圣经》。
他说诗歌中使一切成为可能 并且能够点石成金的关键 是激情 激情无法作假他又赞扬了运动和发明 我还没读过什么书 我问你如何判断 你写的 确实过得去他说没办法 你没办法永远也不确定 直到死也不知道 你写的东西是否过得去 如果你想知道个确切就一行也别写 W.S.默温《贝里曼》
于是我说: 在博识的原野上时间掠过 枝杈啄食燃着绿色光芒的和平 而大地在如纱的薄雾下呼吸 而大地伸展。喀啦作响 它黏连的肩膀。它的血管里 有火焰噼啪。 它的沉眠像八月的番石榴树般蜕皮 在渴望光明的处女岛群上 而大地跪在它活水的 长发里 在它眼底等待着 繁星。 埃梅 塞泽尔《纯血者》
《声音集》中的语句及这部作品整体都预设并探讨了一种 * 的存在、对这种 * 的认知即真理,以及这种认知的巨大益处。 它显而易见是一种亦精神亦文学的确证。它们见证的中心与形式的源起是个体生存的内心煎熬与畏怯,是穿越时代与境遇,于一瞥间捕捉到的现实,是感性与苦难的结果。 W.S.默温
《白银时代诗歌金库》是由俄语文学专家、普希金纪念奖章得主郑体武教授花费数年心血精心编选、翻译的极具权威性的金库版白银时代诗歌译本,是可以文化出品的双头鹰经典系列的第二辑。其中, 男诗人卷 收录了白银时代*负盛名的十六位男诗人230余篇诗歌代表作。这些诗人,既有中国读者熟知的勃留索夫、曼德尔施塔姆、勃洛克、马雅可夫斯基等巨匠,也有中国读者不太了解、甚至完全陌生的,但国际影响不容忽视的米哈伊尔 库兹明、维利米尔 赫列勃尼科夫、伊戈尔 谢维里亚宁等名家。 当世纪末情绪仍然弥漫在动荡不安、危机四伏的俄国社会中时,一群个性鲜明、极富才华的作家正迸发出自己耀眼的光芒,共同缔造了文学成就独特的 白银时代 。这其中,诗人群体更是以其丰富而各有千秋的文学流派和大量杰出的作家而备受瞩目。象征派的勃洛克、阿克
而我体内这些我非凡祖先孵化的蝌蚪呵! 他们既未发明火药也未发明指南针 他们从未懂得驯服蒸汽或是电力 他们没有探索大海或者天空 可他们熟识这苦难国度每一个隐秘的角落 他们不知远游只知背井离乡 他们越发灵活地卑躬屈膝 他们被驯化被基督教化 他们被接种了退化堕落 达姆达姆两手空空的鼓声 达姆达姆伤口响亮的无用鼓声 达姆达姆背叛孱弱的滑稽鼓声 先祖热情与恐惧的温热清晨 扔出船外我异乡的财富 扔出船外我真实的谎言 但何来陌生的骄傲豁然照亮我心? 埃梅 塞泽尔《还乡笔记》
《谷川的诗》选编了谷川俊太郎一生70余部诗集、童诗的代表作,时间从1952年处女作《二十亿光年的孤独》直至2020年新作,跨度长达近70年。除其脍炙人口的代表作外,许多作品迄今是首次在大陆问世,堪称粉丝与文学爱好者的收藏推荐。
《神曲》原名《喜剧》,是但丁在一三〇七年至一三二一年间创作的一部史诗。这部作品分为 地狱 净界 天堂 三个部分,以长诗的形式叙述了作者 在人生的中途 所做的一个梦,通过与各种著名人物进行对话,以此反映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作品带有 百科全书 性质,从中也可隐约窥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在这部史诗中,但丁坚决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谴责教会的统治,表达了执着地追求真理的思想,对欧洲后世的诗歌创作有极其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