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是一种边界的艺术。”贝拉·阿赫玛杜琳娜的诗即是一场与边界的长期爱恋,结出了一朵 的玫瑰,花瓣的厚度及其螺旋状的、连续的运动,编织出其诗歌的繁盛样貌。正如这朵玫瑰,阿赫玛杜琳娜的诗是内向、向心的。她始终以个人生活为艺术创作的基础,作品带有突出的自传特征和鲜明的生活印迹。布罗茨基曾感叹价道:“人们不该忌妒在本世纪的俄罗斯写诗的女性,因为在每个拿起笔的人头上,都笼罩着两个巨人——玛丽娜·茨维塔耶娃和安娜·阿赫玛托娃。”阿赫玛杜琳娜罕见地打破了这一禁忌,她的创作不仅与“白银时代”文学传统相接续,而且彰显着丰沛自足的现代意味。时代的光影、日常的琐屑、种种事件和情绪、心灵与理智的冲突,它们在阿赫玛杜琳娜 的崇高诗歌宇宙中被重新锻造、形塑,重新获得血肉与灵性,其中充满对自我的省思,对世人
《药剂学》(第8版)在上版教材的基础上,结合第7版教材使用调研反馈意见对原有主体框架适度调整,充实更新近年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内容,并根据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对于已经淘汰的机器设备与工艺进行了删减,补充了与工业化生产相一致的技术内容。同时,对实例进行更新与增补,对知识内容进行文字叙述的精炼和合理的图表化。
印度文明是世上现存的最古老伟大的文明之一,而《博伽梵歌》奠定了这一文明的文学基础--它原是世界梵文史诗《摩诃婆罗多》中的哲理插话,斯瓦米赋予了这部人人喜爱的诗篇以崭新的意义,无论读者是否熟悉印度传统文化,阅读《博伽梵歌原意》都会极有价值。因为它能使读者理解《博伽梵歌》,正如至今大多数印度人理解的那样。这本书在国内也多次出版,使读者与真正的印度、古老的印度文化得以直接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