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幽记》共分为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卷,分别从修身、处世、为学、立业等角度阐释为人准则。图书内容涉猎广泛、意韵深远、极具哲思,几百年来深受读者喜爱。本版原文精心核校,注译得当,版式舒朗,适合当下的读者仔细品读,为心灵寻以慰藉。 《菜根谭》为论述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传世经典。全书采用语录体,集结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释家的出世思想和道家的无为思想,可谓集儒释道思想于一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作者对于人性、人生和人际关系的独到见解,成为后人为人处事的指南。为了读者阅读方便,本书对原作进行了精心加工,配以注释、翻译,使读者能够无障碍阅读。 《围炉夜话》是清代学者王永彬撰写的格言类文集,与《菜根谭》《小窗幽记》并称中国人 处世三大奇书 。全
《异苑》是南朝刘宋时期刘敬叔撰写的志怪小说。此书在历史上曾一度散佚。今天所看到的版本,早是明代人胡震亨同友人姚叔祥、吕锡侯,在临安的废书堆里发现的宋抄本,胡震亨又将其收入丛书《秘册汇函》中,使其重新流传于世。 《异苑》的内容包罗万象,共10卷,收录383则神怪之事。如植物异闻、动物怪事、命运预言、占卜幻术、精怪故事等 《异苑》的大部分内容都是碎片化的惊鸿一瞥,语言简练平实,颇有古韵。《四库总目提要》评价其 词旨简澹,无小说家猥琐之习,断非六朝以后所能作
魏禧(1624 1681年),江西宁都县人,清代初年散文家。字冰叔,一字叔子,号裕斋。魏禧在易堂九子当中,文学成就应该是*突出的, 叔子古文*富 , 为西江一代文苑开山 ,似已成为当时文坛共识。魏禧作为清楚散文三大家,曾被视为桐城嚆矢。其散文以观点卓越,析理透辟见长,主张散文创作必须 有用于世 ,人物传记类作品*为突出,政论性散文新见迭出,精义频现。《魏叔子文选要 续魏叔子文粹》由《魏叔子文选要》与《续魏叔子文粹》二选本构成,均为日本美浓鹫峰逸人桑原忱有终编选,日本浪华书林 群玉堂制本 。其中《魏叔子文选要》分上、中、下三卷,共选魏禧散文九十二篇。《续魏叔子文粹》(据桑原忱有终自序及目录所标,此选本又名《魏叔子文选要续编》),亦为上、中、下三卷,此选本卷上、卷中二册,选魏禧散文六十七篇;卷下一册,选魏
本书为饕书客 幻想中国 书系之一种,为东晋葛洪名著《神仙传》的配图现代导读版。 幻想中国 系列图书由陕西师大国学院院长曹胜高主编,由古典文学专业的年轻学者注解。 《神仙传》是东晋道教学者葛洪所著的一部古代中国志怪小说集,共十卷。葛洪笃信药石神仙之事,创作《神仙传》时,搜罗了历代经史子集中的神仙之事,其文字清通,传中故事以想象丰富、记叙生动著称。以今日之眼光看来,《神仙传》是中国古人想象力丰富之明证。 因时代原因,原作古奥难读,本书即为挖掘重做的现当代注译本,由曹胜高教授带领年轻学者宋宁宁对原作加以注译,方便读者理解阅读。书中所配手绘插图富有奇思妙想,是一次古典经典通俗化表达的尝试。
当我们经常顺口诵读《滕王阁序》《岳阳楼记》《前赤壁赋》等名篇的时候,你可曾想过彼时彼刻的王勃、范仲淹和苏轼等中国文学史上的大师们,在具体的空间情境之中,是何等的心绪万千?他们眼中的河山美景和自身的境遇情感有多少互相关联?当你读到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样的奇绝美句时,你脑海中是否共情产生出对等的画面? 本书精选中国古代文学名家经典山水游记数十余篇,均为经典之笔,邀请长期专注从事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吴树强老师进行编撰。为每篇选文都做出到位的注解并配以简明到位的赏鉴解析,加上为每篇选文绘制的精美国风插画,文图结合,跨时空全景展现华夏中国千年的山水之美和古人的至真情感表达。
《容斋随笔》内容广泛,诸如经史典故、诸子百家、医卜星算、诗文语词、史事考辨等,无所不有,充分显示了他渊博的学识和独特的见解。该书对后世影响较大,深受毛泽东的喜爱。
本书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与当代名家国画系列四种之一,另三种是《诗与画·唐诗三百首》、《词与画·唐宋词三百首》和《曲与画·元曲三百首》。 本书选收古文二百余篇,上起先秦,下迄近代,都是传世名文,经历代各种选本反复传布,久经考验而富有生命力;邀请上海、北京、南京、杭州、西安及香港等地著名画家分别精心绘制成画,使历代名文都取得视觉形象的表述,便于读者赏文采而明画艺,观画艺而益明文情。历代画家取古文名作为题材者固然不少,但总体视之仍零星枝节,不成统系;现在将历代名篇有系统地汇集成册,并系统地配以绘画,在两门艺术上都是创举,相信比单独赏读名作和单独观赏绘画更能强化读者的美感体验,使历代讽咏不绝的名文更增其光辉。
中国共产党人创建的抗日联 军;在长达十五年的漫长岁月里; 没有政府支持,没有后方支援粮 弹两无兵员、军费、军需全靠自 己在战争中取得。在王明、康生的 所谓领导下她与中共中央的联络 中断,以草根树皮为食,以林海雪 原为家以日寇之衣为衣、之枪为 枪,抗战不已;纵横驰骋,大起大 落;大喜大悲,成就了一段独有的 惨烈故事。她用鲜血和生命创造了 毙伤日伪军十余万人的辉煌战绩, 沉重地打击了侵略者,还牵制了数 十万日军精锐不能南下入关有力 地支援了全国抗战。杨靖宇、赵尚 志、周保中、李延禄、赵一曼、李 兆鳞、魏拯民、汪雅臣是这支军队 的光荣代表,他们构成了中华民族 在那个苦难年代的英雄群像。
孟宪彝(1866-1924),字秉初,顺天永清人。清末举人。历任东北路分巡兵备道、吉长道尹、吉林巡按使、吉林省长等职。其日记记载了宣统二年(1910)至民国十二年(1923)间,其任职、罢职、办理河工赈济、经营煤矿铁路等实业情形,以及十数年间中国社会、家庭、人民精神面貌所经历的种种变化。可以说,《孟宪彝日记》较全面地反映了清末民初十余年间中国政治、军事、外交、经济、医学、社会各方面的镜像。
暂无内容简介。。。。。。
《汪穰卿遗著》是汪康年去世后由其弟汪诒年所编,全书共有八卷,为汪康年论文集。汪氏一生办报颇多,1920年其弟汪诒年将其在各报所撰论说及未刊诸文,以年月先后为序,裒集成编。其中卷一为《时务报》时论说,主张开启民智,维新变法。以后各卷的《京报》《刍言报》论说,多拥护清政府立宪。其《中外日报》的论说,以当时未署名,不得已而从缺。是研究戊戌变法及清末立宪等事件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