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的评论、随笔,少有专业名词带来的距离感,文字质朴,观点鲜明,趣味盎然。本书将他零散发表于各报刊及网络的此类文章以时间为线进行了梳理,系统阅读,会真切感受到作者广阔的视野、超越性的思维,以及他在科幻观念上的坚持与变迁。这本文集,其实是对 为什么是刘慈欣成为中国科幻高峰? 之类问题的*好回答。 刘慈欣的评论和随笔,视角独特、意趣盎然,凝聚了他对科幻、宇宙、科学和人生的多维思考,是融入他科幻佳作中的智慧的另一种表达。 《刘慈欣科幻随笔集》以时间为线,将作者历年发表的代表性文章结成文集,系统展现其科幻理念的变迁与演进。通过本书,读者可进一步深入刘慈欣的奇妙世界,领略独特的科幻之美和它带来的思想上飞一样的自由。 宇宙送给我们一个刘慈欣,刘慈欣送给我们无数宇宙。 看《三体》,你是在读刘慈
为什么柴进进不了梁山领导层? 为什么吴用要从晁盖派转投宋江派? 为什么武艺平平的朱仝排位却在武松之前? 每次好汉排位,不过是拉帮结派后的权力再分配! 梁山好汉们表面义薄云天,实则内部派系林立: 元老派、宋江派、三山派 各个派系围绕着梁山的主导权,展开了激烈的权力斗争。 而梁山的六次排座次,正是拉帮结派后对权力的再分配。 第一次,王伦等四条好汉形成了梁山原始势力元老派,占据梁山主导权。 第二次,林冲上山,经历了几番波折才坐上第四位。梁山实力壮大,却有暗流涌动。 第三次,生辰纲七人组上山,林冲火并王伦,推举晁盖为首,从孤立无援走向权力中心。 第六次,真正的权力游戏开始了 一本书看懂梁山好汉排位背后的权力游戏。
本书语言生动并富有意蕴,引用史料翔实,结合时代背景向读者讲述了毛泽东如何通过学习和自觉修为,从普通农家子弟成长为坚定马克思主义者的经历;对毛泽东的早期作品进行了品读,分析了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对毛泽东的启蒙作用。
这是 刘勃说书 系列*本。正是从这本书,刘勃开始了他的历史人文写作。他似不经意地检读小说《西游记》(也包括了一些电视剧《西游记》内容),兴之所至、随手拈来史籍典故、今人段子,游刃穿插于文本、历史、现世当中,宛如孙行者精神附体。本是BBS盛世的遗珠,稍加整饬,即以适合他的方式等来真正属于他的读者。
本书是 一代词宗 夏承焘的词学欣赏之作。作者深入分析历代名家名词,贯串词义或意象,连缀内在的关联和感情的逻辑,诠释全篇宗旨和作者意图,从而引导读者充分感知词的艺术。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关于文学批评的著述中*为人所重视的一部作品,是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但他又摈弃西方理论局限,力求运用自己的思想见解,尝试将某些西方思想中之重要概念,融入中国固有的传统批评中。从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 施议对曾先后师从夏承焘、吴世昌等词学大师专攻词学,具有较高的词学研究造诣。此次出版为《人间词话译注》的增订本,该书1990年在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后2008年在岳麓书社出了增订版。旨在为读者阅读《人间词话
俞陛云先生为家中孙儿女 欲学为诗 特意编选的启蒙读物。专论唐朝律诗和绝句的作法,侧重于分析 声调、格律、意义及句法、字法 以及 诗境之妙 ,观点独特,品评精到,颇能给人启发。
《谈美 谈美书简》是朱光潜写给青年人的美学入门书,以与朋友谈心的方式,将美学知识娓娓道来,深入浅出,亲切自然,是最为经典的美学启蒙读物。其中,《谈美》是朱光潜早年留学西方时的美学思考和体悟,谈美从哪里来以及美的本质等问题,提出 人生的艺术化 ;《谈美书简》则是其耄耋之年的心血之作,深入探讨了美学、艺术、文学中的美和美感、审美范畴等一系列问题。本书将两书合二为一,全面系统地呈现朱光潜的美学思想,指引读者踏入美学殿堂,领略一代大师风采,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
中华诗文鉴赏辞典类图书是一套重在普及、雅俗共赏的图书。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古典诗词源远流长,荟萃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从《诗经》算起的三千多年诗史中,名家辈出,璨若群星;佳作纷呈,争奇斗艳,散发出永恒的艺术魅力。学习、赏析古典诗词是代代国人乐此不疲的幸事。20世纪70年代始,上海辞书出版社先开始出版此类图书,极受读者喜爱,畅销不衰。此后,同类图书层出不穷。我社组织的这套鉴赏类丛书,部头稍小,选目更精,辞赏文字更注重原作内容的串讲,少一些枯燥无味的考据,在解释清基本内容的前提下再引导读者进行艺术欣赏。
这套丛书是响应中央关于 推广群众阅读活动 的精神以及国务院 十三五 教育发展规划里面积极引导学生阅读欣赏中外文化文学艺术经典的政策,并结合国家颁布的中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要求中学生阅读和必考的例举书目,联合诸多北京市重点中学的一线高级语文教师和专家而策划推出的。**批出版的书目为:《边城》《平凡的世界》《红楼梦(上下)》《呐喊》《红岩》《老人与海》《论语》等13部。 这套丛书秉着名师名家、名校名作;主题明确、观点鲜明;紧靠考点,通俗易懂;分析透彻、视角独特的原则,选编而成的。丛书每册分 作家介绍 作品介绍 文章赏析 艺术手法赏析 与其他作品的比较阅读 作品所反映的文化 等多个板块,汇聚了很多*近几年在各种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文献,并有意识地收录同一问题的各家之言,形成争鸣,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
本书撷取《水浒传》中三十多位英雄人物,予以 故事新编 式的肖像素描。作者于20世纪40年代, 借古喻今 ,以迥异于金圣叹的视角和犀利的文风,一吐心中块垒,其分析睿智而深刻,其行文凝练而隽永。而漫画家的插图,既寓写实主义,又含浪漫主义,艺术的概括与夸张,耐人寻味。
本书系林庚先生于 1936-1937年在国立北平师范大学讲授新文学课程的授课讲义,原是著名学者罗根泽教授的旧藏,近年才被发现整理而为世人所知。讲义是对当时刚刚逝去的新文学的 现场 总结,记录并梳理了抗战之前新文学简约而完整的发展样貌,堪称中国新文学二十年的即时反思录。这部完成于八十年前的讲义,也凸显了林庚先生作为一位文学研究者和现代诗人的双重视角,提供了一系列原生态的文学图景,洋溢着弥足珍贵的新鲜气息和元气淋漓的现场感。
唐宋八大家 是指我国唐宋时期八个著名的散文家。包括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和苏辙。八大家散文代表着中国古代散文所取得的*成就。本书着重论述八大家在我国古代文风、文风发展中的作用,依次选取了这八位散文大家的重要文章,并给予释译。
本书根据龙榆生词学学习创作课上讲义编辑而成,作品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词学渊源、选调、作法等内容。其论选韵、重去声、析比兴,皆鞭辟入里,富远见卓识,可说是讲解宋词欣赏的优秀读物。
本书围绕《诗经》生发的主题,从小切口入手,时或穿插对上古典章制度的疏解,时或拈来后世之作以为纵向联系,由此及彼,小题大做,推导中国古典诗词悠远缠绵的韵味意境。
本书对三国前后一些著名的人物和事件进行了点评,包括 曹操心事 三国风云 绝代美女 三大部分。作者史力深厚,根植于 论从史出 的传统,所谈又多是人们耳熟能详的题目,于细微处着墨,却总能涉笔成趣,评品古今得失。
本书以李白的游历生活为经,以李白试图摆脱凡俗羁绊的精神为纬,形成有道教气质的诗句,深入体察诗仙李白的充溢的生命力以及内心之痛苦,解析其诗歌中的豪气和语言风格的形成。作者李长之以 生命和生活 概括李白的本质,认为诗人对命运的抗争集中在希望保留住现世上,而其痛苦之源却是现世的终归无法保留。作者以锐利的观察,辅以设身处地的理解,刻画出鲜活灵动的李白形象。本书名为《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是作者李长之先生在上世纪30年代完成的作品,至今仍为李白诗歌研究中的*重要的参考书。
本书编选了周绍良研究红楼梦的全部重要文章,作为著名红学家,周绍良在红楼梦研究中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其主要观点体现在对《红楼梦》系年的详尽梳理,对《红楼梦》后四十回原稿真伪甄别,以及曹雪芹卒年的考证,其他细节的论证亦娓娓道来,有理有据,对红学研究极具参考意义和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