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书画名著译注丛书”选取中国历史上有代表性和有重要影响的书画名著,精选底本,加以标点整理。对于原著中出现的重要人物、作品、典章制度、专有名词等,做详细注释,并对原著全文做白话文翻译。《广艺舟双楫》,清康有为撰,是晚清最重要的书法专著,曾影响了整整一代书风。从问世的那一年起,它就受到了国内外各方面人士的注意。《广艺舟双楫》也的确表现了康有为抛弃陈习、另辟蹊径的进取精神。本书对康氏所著做详解疏证,具有很高的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
有几位相熟的读者批评说,近年我所出的三五本“书”,还算《纽约琐记》尚可读。这本书是我纽约生涯的结账,初事写作的开端……我的生活因这本书从此转向,出现新地带。 我早已不再是那个在博物馆凑近名画合影留念的青年,回国数年,也和那位《纽约琐记》的作者日渐疏远:写作使我从只顾画画的痴态中醒来,醒在自己不同的书中,暗暗惊讶域外和家国怎样深刻地改变并重塑一个人。 初版分为两册,下册多是访谈、杂稿与中国话题,本次修订删除,同时大量增添图片,彩色印制,封面重新设计过。此刻尚未见书,我已先有点欢喜的意思了。
。。。
本书学有章法,画不拘泥,基础与创意兼顾,方法与想象充分结合,相得益彰又相映成趣。家长与儿童可以一起投入绘画,在临摹参考的基础上大胆想象,不以形似设框,不因神异否定,充分尊重儿童张扬个性,抒发情怀。 本书不仅致力于帮助家长正确引导儿童学习绘画,对广大热爱儿童教育事业的教育工作者也有很好的参考价值。衷心希望本书的出版为家长和少年儿童带来一些帮助, 好地促进儿童美育事业的发展。
《美术鉴赏新编/普通高等学校艺术学科重点规划教材系列》不仅针对美术鉴赏的一般问题提供了理论分析,同时也对各美术门类鉴赏的实践提供了指导。《美术鉴赏新编/普通高等学校艺术学科重点规划教材系列》首先简要地探讨了美术的本质以及美术鉴赏的特征和方法,并且又从美术鉴赏的客体——鉴赏所针对的审美对象的角度,具体分析了艺术的语言、媒介和材料。随后,我们从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壁画、设计、当代摄影等角度,有针对性地分析各美术门类鉴赏的特殊问题。《美术鉴赏新编/普通高等学校艺术学科重点规划教材系列》对于提高艺术修养,丰富艺术知识,增强艺术鉴赏能力,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书揭示艺术的各种相对性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社会因素。所以“艺术社会学”考察重点不是一种既定结果,而是相对的过程,因而难以迅速建立一个严密的理论体系,转而采用“描述”的方法。本书首先介绍“艺术社会学”的范畴,在“美学”中的地位、发展历史及影响艺术的主要自然、社会因素。继而对历史上的原始艺术、浪漫艺术、印象派艺术、超现实主义艺术等艺术思潮更选变迁的社会学渊源逐一描述,重点探讨了“走向过程”的后现代艺术,试图揭示“艺术走向生活,生活走向艺术”是当今社会大势所趋。
在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推动和组织下,汇集了全国各艺术学科的专业编写了这部书。《艺术学基础知识(新版)》涵盖了音乐、戏剧、戏曲、电影、广播电视、舞蹈、美术和艺术设计八大艺术门类,内容包括了这八个门类各自发展的历史线索、构成的基本元素和常用的技术手段、主要体裁、艺术流派和各个时代的名家名作,是一部帮助人们初步了解这些艺术的工具书。 《艺术学基础知识(新版)》的首要目的就是能给全国艺术硕士的考生提供一本准备“入学资格考试”(初试)的推荐用书。
《古琴名家教材系列:古琴三十课》从酝酿到今天已经几度春秋。是疏于勤奋,更是需要慎重思考。今日,在多位同好的催促下,在天津音乐学院古琴传习室同学们的帮助下初见雏形,内心充满喜悦和感激。 多年来,浸润于古人、前辈、老师的智慧和经验之中,我获得了丰富的营养,使自己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时刻以之为依据为准绳。 《古琴名家教材系列:古琴三十课》,是一个比较细化了的古琴教程。每一个指法通过解读、练习、应用,深入浅出,积少成多,每一节、每一课都是在奠定坚实的基础,都会有实在的收获……。通过这个教程的学习,我会和同学们一起分享“挑勾”后《静夜思》的欣喜,一起在“群书要录”中与古人对话,一起感受恬静之《良宵》,养心之《颐真》,抒怀之《平沙》。 一路走来三十课,只求“解小惑”,不求“授业”
本书力图清晰呈现艺术创作的核心命题:艺术家是如何通过观念思考来激发自己不断实验的可能性,以及艺术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我们有幸与这10位(组)艺术家和特邀评论家一起分享和探究了艺术家创作的“秘密”与发现的喜悦。
作为部《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国工艺美术史(修订本)》是田自秉教授三十多年探索和研究的心血之作,也是研究中国工艺美术发展历程的一部著作,曾收入庞薰琹先生主编的《中国工艺美术丛书》《中国工艺美术史(修订本)》汇集和整理了我国自原始社会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工艺美术史料,系统阐述了我国工艺美术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并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特色。丰富的史料,详尽的图录,使《中国工艺美术史(修订本)》不仅成为我国工艺美术学习和研究的参考书,也成为重要的鉴宝收藏指南。
本书编入一九二〇年至今将近一百年内在中国发表的与比亚兹莱有关的各种诗文,以发表时间先后编排,且悉依原貌。全收收录郭沫若、郁达夫、鲁迅、周作人、邵洵美、滕固、梁实秋、叶灵凤、唐弢、姜德明、李欧梵、董桥等25位中国现当代作家、艺术家关于比亚兹莱及其艺术评述的35篇文章,如一位作者入选作品不止一篇,则合并排列,依先发表者为准。 英国19世纪的天才艺术家比亚兹莱(Aubrey Beardsley 1872—1898)尽管寿命不长,作品不多,但其影响却非同小可,对中国现代作家也影响深远,特别是其颓废的人生情调和唯美的艺术风格,更是深受郁达夫、叶灵凤、邵洵美等一批作家、艺术家的耽恋膜拜,鲁迅、田汉、郭沫若也都对他推崇备至。这股比亚兹莱旋风确属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文坛艺苑的独特现象,因此,比亚兹莱在中国的这段介绍、传播、理解、接受
艺术市场学是一门揭示艺术市场本质、研究艺术市场发展规律、解读人类的艺术品消费行为并提出相应策略和优化营销的学科,它包含了艺术市场的每一项内容分支和环节,纵跨了艺术市场的历史与未来。随着中国艺术市场的不断发展成熟,作为理论支撑的艺术市场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就目前而言,我国艺术市场学科的理论研究和学科构架尚出于初级阶段。基于此种原因,几位作者联合编着了此书,希望针对目前中国艺术市场中出现的新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是中国的艺术市场有历史性的飞跃。
《艺术趣味》内容包括对于全国美展的希望、从梅花说到美、从梅花说到艺术、艺术鉴赏的态度、新艺术、为什么学图画、美与同情、绘画之用、儿童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