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5000年》(经典版)以中国各历史朝代为纵向轴,以同一时期不同艺术门类为横向轴,以中国古代艺术史中400余件最具代表性的国宝级文物为焦点,较为全面地呈现中国古代艺术不同门类的发展与演变,将艺术史中的起承转合融入具体作品之中,用心讲述每件艺术品背后的历史与文化故事。通过精选的中国历代经典艺术品,给读者带来一场有关中国5000年艺术的视觉盛宴,青铜器、陶瓷器、漆器、金银器、丝织品、雕塑、绘画、书法、石窟、古建交换登场,精美的艺术作品展示和精炼的作品特点介绍,让内容更加全面和富有故事性,让读者能够快速领略中国古典艺术之美。 1. 著名专家学者历时5 年编撰修订,精选400余件国宝级文物,涉及绘画、书法、雕塑、陶器、玉器、瓷器、漆器、家具、金银器、织物、建筑、园林、石窟等艺术全门类,讲述中国5000
本书作者为油画家、敦煌壁画临摹技艺传承人高山。这是一本大8开的图文画册,书中收录了80余幅高山敦煌壁画的临摹作品及壁画再创作作品。敦煌壁画是不可触碰和再生的人类珍贵艺术,而将其复制并整理临摹更非易事。经现状临摹、复原临摹、整理临摹到后再创作临摹,他重新对人物造型、色彩问题、颜料材质的创新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大胆的改进。可以说本书是一本具有学习、临摹、欣赏价值的石窟类壁画好书。
《装置艺术在中国》全书分五章,、二章探讨了装置的美学定位、装置的修辞语言、装置的起源和在西方的发展过程;第三章追溯和记录了中国装置艺术发展的过程和现状;第四章探讨了装置艺术在现阶段面临的一些相关问题;第五章是中国台湾、香港装置艺术发展的简略描述。后附装置艺术大事记是首次详细地将中国装置艺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2016年重要事件以编年方式加以记录整理。 该书为作者自2015年开始写作的文化部课题,历经4年完成。作者曾出版《装置艺术》一书(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本书是在《装置艺术》基础上,增加了三分之二的篇幅。是国内目前关于中国装置艺术研究完整的一部著作。
《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博物馆》是 伟大的博物馆 系列丛书中的一册,主要介绍了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博物馆的历史及主要馆藏。作为丰富多样艺术品的守护者,巴黎蓬皮杜中心从它于1977年1月31日对外开放起,就已成为全球艺术品收藏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具有社交和庆祝功能的当代展馆。在岁月的流逝中,它和卢浮宫一并成为法国值得一看的地方。卢浮宫代表了理想中的法国文化教育中心,而蓬皮杜中心则展现了法国现当代的一面。蓬皮杜艺术中心被视为当代博物馆中的先锋角色,它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伦敦泰特美术馆并称为世界三大现代艺术博物馆。
从史前到清,中国女性为谁化妆,如何化妆? 《中国妆容之美》以古画、雕塑、壁画为入口,以诗文典籍为辅助,展示中国古代妆容细节,探讨历代女性地位与东方审美,同时以29组真实妆容复原图,再现中国历代女性妆容之美。 该书从夏商周的文身起笔,历数素妆风行的周代、彩妆肇始的秦代、审美成型的两汉、自在灵动的南北朝、盛世华丽的唐朝、回归素朴的宋朝、少数民族风情的辽元、端庄的明、花样的清,不仅在细节处点明历代女性妆容的要点,也从侧面呈现了中国古代的社会风貌和审美思潮的变迁。 本书不仅是一部详尽的妆容史,更是一部独到的中国妆容图谱。两位作者发起中国古代妆容复原项目,邀请造型、化妆、摄影专家和模特,共同完成了了中国历代女性妆容复原。本书史前至魏晋、辽元、清部分由李芽撰写,唐、宋、明部分由陈诗宇
中国美术史学科创始人王逊写给所有年轻人的中国艺术通史。 作者以其在中国美术史各门类的渊博知识和在文史、哲学、美学等方面的深厚修养,全面、系统而扼要地阐述了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艺术门类在中国各历史阶段的成就和发展规律。在阐述艺术现象的同时,兼论它们赖以产生、发展、变化的社会历史条件,重视它们与哲学思潮、宗教信仰、文化艺术及各门类之间的相互关系。行文脉络清晰、生动精炼、朴素淡雅而娓娓道来。 本版特别收录高清彩色插图500余幅、艺术关键词索引及中国艺术史年表,以期为读者带来更悦目、丰富而完备的阅读体验。 上册:原始社会丨商周丨秦汉丨两晋南北朝丨隋唐五代 下册:宋丨元丨明丨清
从远古到21世纪,《中国艺术史(全新修订版)》以时间为线索,厘清中国艺术发展脉络,以通晓流畅的语言剖析器物、绘画、书法、建筑等门类在各个时期的表现形式、特点以及与其他文明的互动。与此同时,苏立文不仅将艺术作品放置于广阔的历史与社会背景中讨论,而且强调艺术自主性,倡导回归艺术自身来理解艺术史的演变。
在中世纪的波斯宫廷中,细密画被视为珍品而收藏和玩赏。著名画派 大不里士派 起源于伊利汗王朝,是以古代丝绸之路为纽带的亚欧文明中结出的硕果,著名的作品就是是菲尔多西的《列王纪》,本书通过对《史集》《列王纪》等古抄本中藏着神秘东方绘画技法的细密画进行分析,来描绘历史风云际会下伊朗艺术所受中国之影响。
《中国文化与文明:中国丝绸艺术》约42万字,主体部分共九章。卷首的两篇文章由中、美丝绸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撰写,纵论中国丝绸艺术发展的历史背景、人文环境及其演进轨迹。主体部分由中外丝绸学界一流学者分章执笔,各章从文化史、艺术史的角度,对自新石器时代至20世纪初中国历代丝绸的织造技艺、艺术特色、生产格局、造作制度,以及政治、经济、文化、时尚和域外艺术对其发展的影响作出深入浅出的系统解说。中外著作者还以不同的视角对数千年来中国丝绸广泛传播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作了明晰的阐述。 随文配图约650幅,以互证互补的形式展示、阐释海内外珍藏的著名传世品和上世纪以来重要的考古收获。织物图片选自中国大陆和香港、台湾地区,以及美、英、法、加拿大、俄罗斯、日本、奥地利等国文博机构及个人收藏,不少是此
全书分9章,选取卷轴画、书法、壁画、雕塑、金银器、家具、陶瓷等不同门类、不同地域*代表性的作品,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中国古代艺术史背后的好故事以及中国古代不同社会阶层的多样面貌与习惯。
《古画新品录:一部眼睛的历史》是艺术史学者黄小峰对中国古画的品读。作者选取了流传于世的35件国画作品,以皇宫、市井、生灵、山水、历史、眼睛、身体为线索,将35篇研究文章归纳为7个单元。这些作品并不限于美术史中的名人名作,还有湮灭无闻但富有趣味的珍品,涉及风俗画、山水画、人物画、动物画等多个领域,如《祥龙石图》《踏歌图》《早春图》《瑞鹤图》《流民图》等等。作者从 基本的作品研究层面出发,详细剖析画面内容,并结合文学、风俗、政治、历史典故等,解读作品隐藏的内涵,例如《祥龙石图》中的多重景观,《纺车图》中关于家国理想的隐义,《早春图》背后的政治与时间,《瑞鹤图》中的“瑞鹤蓝”,等等。通过层层深入的“解读”,作者揭示出平面画作隐含的深意——画家本人的巧思、情怀,一幅画诞生时的社会景观,当时
由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年重磅推出的《中国艺术编年史(1900-2010)》一书,共约一百八十万字,收录图片两千一百张,是中国艺术门类中的一部重要的大型文献工具书。该书以编年形式按时间排序,记述了自1900年至2010年间中国重要的美术家及其作品,并涉及美术、文学、电影、音乐等各个艺术门类的重要艺术思潮、艺术社团、艺术事件以及艺术活动。 该书由吕澎主编,历时五年,书中收集和整理了大量珍贵的原始文献和图片资料,工程浩大,颇费心力。其中每一年又分为概述、摘要、综合大事记、制度法规、人事结构、活动展览、艺术家、著作出版和附录文献九个部分。该书编纂方法,科学严谨高屋建瓴,结构框架缜密清晰,内容详实,出处明确,可为研究学习者提供方便,更可为丰富艺术史研究成果,奠定基础。 《中国艺术编年史(1900-2010)》这
触摸敦煌艺术之美,一本值得珍藏的国民日历。 丝绸之路上的敦煌,在中华文化历史的长卷上书写着灿烂的篇章。千年艺术珍宝,专家团队数十载潜心修复临摹,精选绝美壁画与彩塑作品,打造365日不间断的沉浸式艺术大展。 既有飞天、九色鹿、妙音鸟等构成的奇幻世界,也有乐舞、饮宴、耕种、杂耍等人间百态,还有玄奘取经、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故事,以及虎纹、团龙纹、莲花纹、忍冬纹等华美的藻井图案……从吹奏弹唱与轻歌曼舞的盛景中窥见盛世恢弘,从繁复各异的装饰纹样中看见古老技艺巧夺天工,从腾飞俯冲、婀娜多姿的飞天中感受自由烂漫。作品配有文字解读,从历史背景、艺术特色、鉴赏方法等维度切入,感受审美与知识的双重盛宴。 随着每日翻阅使用,定会收获诸多不曾发现的细节。飞天乐舞、长河落日、饮马灌驼、勾栏百戏,都会在某天静
进入美术史,对艺术家而言,并非仅指一个恒定的认可。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三十年中,王广义对艺术进行了多种实验,成为美术史中非常值得探讨的个案。他在寻求个人创作语言的同时,解构与重构了我们已经既定的历史审美。这点上,他的创作并不能以“政治波普”所定义,从他对自己创作的哲学和思想层面的解说来看,他历经了对艺术多重的尝试。但之于美术史,研究不只是一段一段个人的评述组成,我们必须从作品本身寻找这些创作的真正释义。
本书主要介绍了 中国象棋文化之乡 荥阳。荥阳市历史文化灿烂悠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荥阳被认定为 中国象棋文化之乡 可谓实至名归。荥阳是中国象棋文化的始源地。近年来,为了传承保护象棋文化,荥阳市采取了多种措施:举办中国象棋文化节;建成了全国*的象棋文人公园和象棋馆,并举办了象棋文化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