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为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经典画库系列选用了齐白石大师的国画山水精品画作近五十幅。展示齐白石的山水精品力作的同时,反映了齐白石在创作山水画方面所独具的个人艺术风格,该书的出版将对应广大的国画爱好者、收藏者、研究者起到重大借鉴作用。
溥松窗先生的山水画造诣精深,画风独特,擅用小笔,将北宗的精严深秀与南宗的清苍混茫熔为一炉。建国以后赴西南等地写生,用传统笔墨描绘自然景色,赋予作品以新的生机。并在画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溥松窗山水范画册页》将画家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教学心得,通过视觉形式加以展示,十分适合于读者揣摩临写,是一套值得资取借鉴的山水范画作品。
中国山水画不同于西画中的风景画。西方绘画用油彩、水粉和水彩等绘画材料,工具以齐头的刷子为主。山水画使用中国毛笔与墨,其中彩色用中国画颜料,强调写意、天人合一、以诗为魂、以墨为骨,是诗书画印的综合艺术。 本书为“中国画技法丛书”之一,由著名画家刘松岩讲述中国山水画的绘画技法。 中国绘画早期以人物画为主,到隋唐时期才有独立的山水画。现在所说的国画包括山水、人物、花鸟等,多指卷轴画。传为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被认为是中国早的幅山水画。 学习西方绘画首先是写生,多后是临摹和创伤。而学习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首先是临摹。临摹的目的是传承前人的技法,正如学习传统京剧,必先掌握其程式和板眼。
国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学习中国画对青少年的智力发育想象力的开发审美观的形成都有极大益处。国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初习绘画者对自然物象的观察必不可少,从临摹中炼笔性,从实践中求真知。写生与临摹相结合方能相得益彰。学习中国画对青少年的智力发育,想象力的开发,审美观的形成,都有好处。本书言简易懂,适宜少儿及初学绘画者。
龚贤(1618—1689年),又名岂贤,字半千,又字野遗,、岂贤,号半亩,又号柴丈人,江苏昆山人,早年曾参加复社活动,明末战乱时外出漂泊流离,入清隐居不出,他与同时活跃于金陵地区的画家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等并称“金陵八家”。工诗文,善行草,源自米芾,又不拘古法,自成一体。著有《香草堂集》。 《龚贤小品山水画》选其山水画20幅供广大画友临习。
关山月同志原名关泽霈,公元1912年农历9月16日出生于广东省阳江县那蓬乡果园村,早年就读于广州市立师范学校本科,刻苦自学绘画。后得到岭南画派主要创始人高剑父先生的赏识,招其免费进入春睡画院,成为高氏入室弟子,并为其改名关山月。从此,在高氏艺术思想和艺术实践的影响下,关山月踏上了对新国画艺术执着追求的漫长而艰苦的旅程。
《山水入门》,以学画青年为主要对象,融合画谱、美术史知识、传统画论、画家研究和作品鉴赏,文图结合,深入浅出,可读可临,是一种新型的综合性普及读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出版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些普及性著作也不乏精辟的见解。本书根据 1920 年商务印书馆版本影印。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教学范本-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圖》是元朝畫家黃公望的作品,創作於1347年至1350年,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全圖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當,墨色濃淡乾濕並用,極富於變化,是黃公望的代表作。明朝末年富春山居圖傳到收藏家吳洪裕手中,他極為喜愛此畫,甚至在臨死前下令將此畫焚燒殉葬,險在吳洪裕的侄子從火中搶救出,但此時畫已被燒成一大一小兩段,前段較小,經過修補後稱「剩山圖」;後段畫幅較長,稱「無用師卷」。乾隆年間,一幅仿製的富春山居圖被徵入宮,乾隆皇帝愛不釋手,並且在畫卷空白處題寫評語五十五處。1746年,富春山居圖真品進入清宮,得以倖免。前者稱「子明卷」是後人偽造;後者是「無用師卷」,這才是黃公望的真跡。但乾隆皇帝認定「子明卷」為真,並在假畫上加蓋玉璽,並和大臣在留
中国画无论山水、花鸟还是人物,都是以传统哲学为艺术思想本源的,画理与哲理直接相通。观山水画家西乐群画作给人的一个突出感觉是,他对中国画博大精深的传统一往情深。在他的作品中,他以传统哲学为画理源泉,以笔墨为主要艺术语言,以重写意、重诗情为他的工笔山水的价值尺度,专注痴迷于创造的沉酣而不作世故的权衡和功利的算计,这是他进入创作状态和确保艺术神圣与纯洁的前提。他坚持了中国画的根本,表现出鲜明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作为一个从艺20多年的画家,西乐群自书法人手进入画坛,又深受金陵画派影响,传统功力扎实,早年便崭露头角。但他并没有故步自封,而是以当代的目光与心态冷静地审视、深刻地辨析已取得的艺术成就,以“澄怀观道,宁心静气”的心态专注于艺术,”化景物为情思”,在作品中注入了对社会人生
本套书从广大国画爱好者的实际需要出发,全面阐述了写意画的主要特点、笔墨技法和常用技法,系统地阐述了写意画的基本概念,学习过程与方法,工具材料,循序渐进地阐述了写意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方法。内容丰富,文字简洁生动,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示教直观,读者阅读以后,可以加深对国画基础知识的理解,并在技法上得到提高。
本书是著名画家孙其峰书画谱中的一册,收入了孙先生86幅风格各异的山水画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构图完美、用笔精炼,充分显示了孙先生的独特创作风格及深厚的艺术功底。全书采用彩色印刷,再现了作品的原貌,是山水画爱好者极佳的临摹、参考资料。
《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纵42.8厘米,横285.5厘米,纸本,墨色。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作于康熙三十年(1691),正是他北游京城期间,应当说是其画中精品。图前以其独特的隶书题写了“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九个字作引首。再看画卷:一小溪分隔两岸,石壁耸峙,群山巍峨。山间云雾飘渺,下有一水蜿蜒流淌。水上架小桥,两小艇载人垂钓其中。渐入深山,路道盘桓,峰峦起伏。山间林木茂密,村舍瓦屋掩映其间,有两人晤谈屋中。后渐开阔,水流潆洄,汇成大湖。湖畔孤岛,小桥连岸,坡岸有高士席地,水中有舟载客而来。显然这是人间的寻常生活,恬静平淡。作者以其难得的细笔,一层层勾、皴,再由淡而浓,反复擦、点,淡墨渲染。尤其是点,经由干、湿、浓、淡,反复叠加,至“密不透风”的程度。石涛善用点,是其一大特征。整幅画面显
白雪石,斋号何须斋,北京市人,生于1915年6月。自幼习画,中学时代受教于花鸟画家赵梦朱,后拜梁树年为师学习山水画,1937-1948年期间曾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同时参加湖社画会和中国画研究会。解放后执教于北京师范学院、北京艺术学院,后到中央工艺美院任教。现任北京山水画研究会会长。曾多次为中南海、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等绘制巨幅国画。多次出国举办画展。 白雪石早年师事赵梦朱、梁树年(黄胄),研习没骨花鸟和山水画,传统功基深厚。他的山水画师宗北派,旁及南派,广采博取,兼收各类画种之精华,具有宋画之严谨,元画之轻快,水彩画之秀润,版画之纯净、明快而具装饰美。 白雪石擅画山水,无论是黄山、泰山及桂林风景,都在他笔下洋溢着灵性及活力。他巧妙地运用石线,表花及浓而不浊的墨色烘托出青山绿水的明洁意境。
本书用浅显易懂的教学方法,为初学者提供了一个迅捷的山水画学习阶梯,并以简明的步骤手法,向初学者展示了一整套学画程序和方法,笔者愿以自己所观所学为广大初学者铺路添石。 山水画是中国画的一个有特色的分支,山水画强调“平远”、“高远”和“深远”,运用散点透视法,“平远”如同“漫步在山间小道上”,边走边看,焦点不断变换,可以画出非常长的长卷,囊括江山万里;“高远”如同“乘降落伞从山顶缓慢下降”,焦点也在变换,从山顶画到山脚,可以画出立轴长卷;“深远”则运用远近山的形状深淡对比,画出山谷深邃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