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历代经典碑帖,加注释文,提示其艺术特征,供临习者读解临摹之用。
本书从书法历史的角度出发,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书法艺术的渊源及发展流变。在传统书法史构架的基础上,补充了大量的考古新材料、吸收了的学术研究成果。作者力图以追摹历代书迹的真切体验去阐释中国书法的心灵境界,以内在的艺术规律为脉络去梳理书法艺术现象,并通过最全面的书法史料去寻求对于书法历史和书法传统的完整性观照。 本书体例规范、重点突出、语言简练笃实,是一本极富可读性的中国书法简史。适合于美术及书法专业本专科、高师高专及广大书法艺术爱好者。
怀素,字藏真,俗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爱好书法。怀素草书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他的书法虽率意颠逸,干变万化,而法度仍备,其传世书法作品有《自叙帖》《苦笋帖》《圣母帖》《论书帖》等。 《论书帖》,暗花笺纸本,纵二八·五厘米,横四〇·五厘米,九行,共八十五字,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青云轩书画馆主编的《怀素论书帖》笔下明显洋溢出东晋书家恬淡平和的风神气息。此帖运笔悠然自得,意气平和,应规入矩,精谨而纯熟。其每作一字,起落分明,虽无纵横捭阖之势,但由于擅长驾驭中锋,故能做到笔势圆融婉转,飞动轻灵,骨气深稳,血肉丰润。
孙宝文编的《王铎书唐诗十八首》为“彩色放大本中国碑帖”系列,该系列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为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 本书收王铎书写的唐诗十八首,分别为储光羲的《京口送别王四谊》,张谔的《赠吏部孙员外济》,杜甫的《奉赠严八阁老》,李白的《赠升州王使君忠臣》,孟浩然的《送王大校书》,高适的《送李侍御赴安西》,宋之问的《送李侍御》,苏颋的《送光禄姚卿还都》,韦述的《广陵送别宋员外佐越郑舍人还京》,孙逖的《送魏骑曹充宇文侍御判官分按山南》,储光羲的《送沈校书吴中搜书》,徐安贞的《送吕向补阙西岳勒碑》,岑参的《水亭送刘颙使还归节度使》,李白的《送友生游峡中》,独孤及的《送何员外使湖南》,张谔的《送李著作倅杭州》,岑参的《送秘省
《帖学十讲》详细介绍了帖这种文字的起源、释名、分类、功用、沿革、赏评的情形。
中国文字,首重认认,次重书写。然历观自古迄今各家字体,浩如烟海,即就正,草,篆类言之亦各不同。凡历朝有名书白家,无虑千百人。凡自成一家者、咸人各一阻,如颜,柳、欧、苏、黄,米、董、赵各家之书法,都各有专长,笔緻不同,精神迥里,足以代表其个性。各人之点划与结构,使后世一望而知出于某某人之手笔,斯为中国文字上不可磨灭之精神。
《十七帖》是书圣王羲之的草书代表作。早记录王羲之书法的唐张彦远《法书要録》,在其卷十《右军书记》中记载了《十七帖》墨迹的有关情况:『《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二字,是烜赫有名帖也。太宗皇帝购求二王书,大王书有三千纸,率以一丈二尺为卷,取其书迹与言语,以类相从缀成卷。……《十七帖》者,以卷首有「十七日」字故号之。』《十七帖》原墨迹早佚,现今流传于世的皆为刻本。 《十七帖》本是王羲之写给益州刺史周抚的信札。周抚,东晋将领,官至镇西将军、益州刺史。他镇蜀三十余年,政绩显著,威名远播。据学者考证,这些信札写于永和三年至升平五年(三四七——三六一),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书法艺术发展变化的重要资料。
《书法与文化十讲》内容共分为十部分,以时间为线索,分成了“书法滥觞与先秦人性”“书法建构与秦人价值”“书法形成与两汉人生”“书法成熟与魏晋人品”“书法交点与六朝人文”“书法出新与隋唐人情”“书法尚意与两宋人格”“书法复古与元代人伦”“书法中衰与明代人心”以及“书法纷呈与清代人道”共十讲。在内容上,从历史文化脉络入手,阐述了书法在中国文化大背景之中的发展规律,通过对书法艺术的审美价值和人生意义的感受,阐释了古代知识分子心灵影响与书法风格的演变因素,加深了对书法时代特征的文化理解,培养大众对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的认识,引导读者将笔情墨意的艺术领悟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境界。
本书从启功《论书绝句》中遴选了最能代表先生论书观点的代表诗作三十五首、《论书札记》(全篇)及《书法入门二讲》(全文),并从四个方面撰写了数万言的“导读”。本书内容丰富,论述透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伊秉绶(一七五四-一八一五),字组似,号墨卿、默庵,福建汀州宁化人。乾降五十四年进士,授弄部主事,迁员外郎,曾任惠州知府,扬州太守等官。他为官清廉,勤政爱民。《芜城怀旧录》誉之:“扬州太守代有名贤,清乾嘉时,汀州伊墨卿太守为最著,风流文采,惠政及民,与欧阳永叔、苏东坡先后媲美,乡人士称道不衰,奉祀之贤祠载酒堂。” 伊秉绶出生于书香门第,喜绘画,工四体,其行楷有颜真卿之神韵,博采广收,兼师百家,自抒已意,为时人瞩目。共隶书成就,愈大愈见其壮,有高古博大的气象,与邓石如并称,为清代碑学中的隶书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隶书横平竖直,结体方正,有较强的装饰意趣;用笔圆浑,毫不夸张,意到笔止;初看有点画似平淡、呆板,但细加推敲,则会觉察到他的字齐而不板、整而不呆、厚而不满。气韵生动,飘逸
《帖学十讲》详细介绍了帖这种文字的起源、释名、分类、功用、沿革、赏评的情形。
《集欧阳询书好诗·九成宫》以欧阳询楷书名碑《九成宫》为依托,精选古代名家名诗若干篇,然后将《九成宫》碑拓字集成有趣的古诗书法读物。同时,书中还编排有古诗诗意、书法常用款式及集字创作方法,供目标读者创作所需。编排科学新颖,内容通俗实用,具有很强的观赏和临创实用价值。
《中国书法名家讲座:扇面十讲》讲解了有关扇面的十个问题,包括书画扇的文人化情愫、书画扇的两大形制、团扇的书写体式、扇面书写的共性规律、扇面书写的文具使用等。
《历代墨宝选粹:王铎题青阳山诗》讲述王铎(1592~1652)。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号嵩樵,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孟津(今河南盂津)人。王铎博学好古,工诗文。好占博学,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尤其以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未有“南董北王”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