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代书论不乏长篇或系统的理论著作,也有藏匿于各种笔记、诗词、札记和题跋之中,可谓浩如烟海。《中国书论辑要》是一本从浩瀚的书评书论中抽绎的历代书论精华,并理出端绪、分门别类、择其要者进行梳理、校订、评注,提供相当丰富、系统却又简明的历代书论导读性著作。此书即担当起中国书法理论史上*部 类书 的功能。本书把书法美学研究纳入比较完整的关系与结构中,它所包涵的丰富思想以及季先生结合时代审美理想对各条书论所进行的注解与阐释,已成为书法界和文艺理论界进行理性思考、感性创作、性格塑造的精神之源。
暂无
本书所收入的华人德致白谦慎109封信,主要集中于1987 2000年之间。总体上看,信札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二人在书法与学术上的交流,包括书法取径与创新的讨论,书法史料的解释与辨析,书法研究方法与角度的交流等;二是沧浪书社的成立与发展,包括新社员的吸收,资金的募集与赞助,主要艺术与学术活动的设计与开展等;三是书法圈各方面的信息,包括展览、研讨会及其评选方式,社会资源的介入与书法的市场化,书法组织的权力角逐等,这些信息反映出一个时期较为完整的书法生态。阅读这些信札,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华人德、白谦慎这两位当代书坛代表人物在艺术与学术上的切磋。理解作为当代*重要的民间社团,沧浪书社十余年中大获成功的原因以及它后来的分化为何不可避免。 二十世纪的*后十五年,是书法发展*迅猛的时期,透过华人德
本丛书旨在通过当代实力派书家的现身说法,帮助读者解决书法创作中的技法问题和观念问题。当代书法在技法方面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当代很多实力派书家都作了很多探索,也都有各自的“独门 技”,我们约请他们来分享自己数十年来探索而得的“ 技”,以期有益于读者诸君。考虑到不是每一位有志于书法的年轻学书者都有机会当面向名家请教,我们选取了书法学习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以“讲坛”的形式将名家的私人课堂分享给大家,为读者讲解书法实践中技法及观念等相关方面的问题,语言生动活泼,并力求深入浅出,是针对中、 书法读者的参考图书。 《历代经典书风十讲》内容分为“世变与钟繇书风”“爱也羲之,恨也羲之”“俗化的风度,传承的法规——智永书法管窥”“草圣何需因酒发——由怀素《自叙帖》说开去”“从士林楷模到法书 —
。。。
《DK·西文书法的艺术》内容:亲爱的广大中国读者,在《DK·西文书法的艺术》中我很荣幸地向你们介绍拥有超过两千年历史的西文书法艺术中一系列的书写体。作为一个西方人,我了解到在中国,书法和书法家是被高度尊重的。我也试图探究,以拉丁文为基础的西文书法和中文书法之间根本性的不同。对于我来说,答案或许可以归结为:在中文书法中,一个字或几个字中蕴藏着的精微手法与笔法,就足以传达出一系列丰富的思想情感。而使用拉丁字母书写时,平衡感源自对于不同字母风格的选择;字母与字母之间相互的关系;单词与单词之间的位置;以及它们在页面中的组合关系。我希望《DK·西文书法的艺术》能帮助中国读者更好地理解与应用这些西文书法中基本的理念。
本书是关于介绍“书法形制综汇”的专著,书中具体介绍了:一条幅、分行格、分段格、界隔格、组合格、通体格、分段恪、少字格、多字格、界隔恪、组合格、分行格、分段格、界隔格、通景格、单条格、组合格、通体格、分段格等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本书根据陈忠康五年期间在华东师范大学授课课稿的基础之上根据讲课录音整理而成,由华师大师生及出版社编辑共同整理完成,体现了陈忠康近年来对书法源流问题的深入思考,从汉魏讲起,直到近代,凡是书法史中代表书家基本都有涉猎,观点独特。十讲包括:看清书法的本质;学书要知古、知今、知己;建立自我的判断标准;笔法;结构;书法的传承发展脉络与研究方法;汉魏至隋名家名帖;唐代诸家源流;两宋元明诸家;清代民国诸家,是目前为止陈忠康 一部书法创作理论的著作,充分反映了其书学思想。
本丛书旨在通过当代实力派书家的现身说法,帮助读者解决书法创作中的技法问题和观念问题。当代书法在技法方面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当代很多实力派书家都作了很多探索,也都有各自的“独门 技”,我们约请他们来分享自己数十年来探索而得的“ 技”,以期有益于读者诸君。考虑到不是每一位有志于书法的年轻学书者都有机会当面向名家请教,我们选取了书法学习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以“讲坛”的形式将名家的私人课堂分享给大家,为读者讲解书法实践中技法及观念等相关方面的问题,语言生动活泼,并力求深入浅出,是针对中、 书法读者的参考图书。 《篆书艺术十讲》分为“篆书之源流”“先秦篆书经典解析”“秦汉篆书经典解析”“唐至明代篆书经典解析”“清代篆书经典解析”“近现代篆书经典解析”“篆书之技法”“篆书之临摹”“篆书之
从一笔、一纸、一墨、一碑帖开始,进入书法的世界,享受与自己独处、与古人往来应心的时光。许多的变化、进益和美好,会由此开始生长。 书法是写字,但远不只是写字。 你如果是写字的人,想必对这一点早已有所体味。 你如果尚未开始,可以从书中的这些故事里,开始感受、理解和享有。
《中国书法简论》简明易懂,其阐述的书法理论与实践对书法爱好者有很好的启蒙和指导作用,同时不乏作者在长期书法实践中总结出的自身经验,另外书中对笔法及各时期代表书家在书法目前的地位、书家生平,都有扼要介绍,是一本书法理论的普及性图书。
《散氏盘今用》由陈秉智编著
王羲之的珍贵书论《笔势论十二章》,从用笔开始,论及笔势、结字、布白等,内容广泛而系统。遗憾的是原作久已失传,现今无法见到。魏秋芳的满庭芳书艺斋,广泛收集王羲之的传世楷书碑帖墨迹,集腋成裘,集字成篇,创造性地集成了这部,魏秋芳主编的《满庭芳集王羲之笔势论》全文,并编排了与之相对应的白话释文,实为难能可贵。《满庭芳集王羲之笔势论》不仅是初学者的难得教材,对造诣较深的书家也有较高的参考、交流、收藏价值。
17世纪是中国书法史由帖学转进为碑学的关键时期,而傅山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不同于以往治书法史的学者,本书作者白谦慎并不孤立地探讨傅山的书法,而是将之置于整个时代的文化架构中,藉曲学术思想、物质文化、印刷文化之发展史的角度,由经历了明清易代之痛的遗民情结的角度。来观察、诠释傅山的生活,以及由之生发的学术观念与艺术创作。在试图重新勾勒傅山的生活经验之际,作者不仅对中国书法史的这个转折,也对17世纪的中国文化世界,提供了全新的观照。凡有兴趣于明清易代之际中国社会之各侧面的读者,此书亦为的作品。 此书英文、中文繁体字版甫出,即引起海内外学术界的热切关注,被评为"迄今为止研究单个艺术家的秀的著作之一"。 《傅山的世界》就是从傅山入手,去探讨这一时期书法之演变的。所以确切地说,这不是一本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丰富灿烂的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在中华文明史上,书法是最为独特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最能体现中国文人的精神境界。书法“无色而有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旋律”,它不仅能给人们带来莫大的精神享受,还能启迪心智、陶冶情操。同时,欣赏、学习书法也是深入了解中国艺术、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不知书法者,无以自信地称自己为文明古国的传人;不懂书法者。无以很好地承担起弘扬中华文化的大业。 为了帮助读者了解书法常识,掌握书法练习方法和技巧,以及学会鉴赏书法作品,我们特推出这本《中国书法一本通》。全书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源流和基本特征,并以石刻、墨迹等历代书法杰作为根据,细说中国
中华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隋唐时期,真、草、隶、篆,四体大备;点画波磔,八法济美;名家辈出,各擅其能。张长史博采众长,创大草,纵横驰骋,而无不中规入矩。僧怀素师其法,并臻神妙。大草集各体书之美,然易学而难工。其研习而有成者,凤毛麟角。 林散之先生生于晚清,初从乡先生范培开习楷书,授以安吴执笔之法。继从和县张栗庵进士学古诗文辞,书学褚、米。后至海上,从黄宾虹先生研习书画、金石、文字,得『五笔七墨』之秘。肄业三年,归后闭户潜修,致力于摹习历代名家书法,渔古猎今,汲长避短。六十以后,复专写草书,远绍二王、颠素,近接明清诸贤,师古法,出新意,糅碑入帖,以柔济刚,笔势多变,随手生发,无不妙造自然,使书苑沉寂已久之草书艺术,再现辉煌。 草书易犯率滑、尖刻、拖沓之病。明末清初诸
《颜真卿书法字典》收录颜真卿传世书法字迹二万五千余个,正文部分收录字头两千九百四十一个,按照简体汉字之笔画数,再按首笔为横、竖、撇、捺、折的次序编排,并附有《笔画检字表》和《汉语拼音索引》。书眉注有字头,并在其右注有繁体、异体或通假字。 本字典各字下的文字标注为该字形的出处。 本字典由五部分组成:(一)颜真卿及其代表书作简介;(二)书迹出处及收录字数一览表;(三)笔画检字表;(四)正文;(五)汉语拼音索引。
《书法布白图例》提供一套适合中老年人学书法的行之有效的速成方法。中老年人学书法,大多只是兴趣爱好,为了找到更多生活的乐趣。本书稿行文浅显流畅,图例活泼优美,从中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出发,注重学习过程中自信、兴趣和愉悦感的培养,符合教育心理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