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书法诗意画鉴赏》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1996年版《*诗词集》所收诗词为基础,另外增收了流传较广的诗词9首,共收录诗词76首,收录了*所书写的49首诗词书法作品140件,还收录了29位画家的诗意画107幅以及历史地图15幅。《*诗词书法诗意画鉴赏》集*诗词、书法墨迹、名家诗意画及相关诗词、墨迹鉴赏为一体,结合创作背景、发表情况和版本考证等,进行系统鉴赏分析,吸收了这一领域新的研究成果,文笔优美、内容丰厚,既有文化普及价值,又有文献参考和艺术收藏价值。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在精彩纷呈的书法类型里,小楷作为汉文字乃至汉文化的视觉呈现载体,也作为日常活动中使用十分频繁的字体,在书法演进长河中佔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能写一手精致的小楷成为衡量个人文化素养的标志。 学习书法就要溯本追源,择其艺术发展过程中涌现的堪称典范的法帖进行比照。《小楷名品集》以历史时间轴贯穿主线,从燦若繁星的历代佳作中,本着公认艺术水准最高、传播范围最广、版本价值最珍、师法者最多的标准,精选了两千年小楷书法史上最上乘之作,囊括了鍾繇《宣示表》、王羲之《黄庭经》(唐摹本)、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颜真卿《小字麻姑仙坛记》、苏轼《赤壁赋》、文徵明《莲社图记》、王宠《游包山集》等书史上的小楷名品,又收录了无名高手的《妙法莲华经》《心经》《灵飞经》等稀见的小楷精品,它们承
赵孟頫(1254 一 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别署水精宫道人、鸥波,謚文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书画大家,书法各体皆工, 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 (鲜于枢)。《临黄庭经》,小楷纸本,为集赵孟頫盛年与晚年小楷于一卷的代表佳作。曾经元代柯九思,明代华夏、项元汴,清代刘金省、刘恕、许应鑅、张允中等递藏,后有元邓文原、贡奎、龚璛,明项元汴,清沈德潜等题跋,并钤 148 方历代名家鉴藏印。为更方便读者学习与品鉴,上海书画出版社联合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借助现代技术,分原大、放大两册出版该作品。原大册为《临黄庭经》高精扫描影印并全文释读,另收录黄惇教授对此卷的研究成果;放大册以超高清微距拍摄,全文 16 倍放大,部分代表单字一百倍放大,力求纤毫毕现。原大与放大分两册装订,互为对照,不仅便于整体认识
大盂鼎,又名盂鼎。高一百零一点九厘米,口径七十七点八厘米,重一百五十三点五千克。清道光初年陕西岐山县礼村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其形制硕大庄严,内壁铸铭文十九行,计二百九十一字,记载周康王二十三年对大臣盂的册命。铭文内容,对于研究西周奴隶制社会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十九行铭文,通体古朴雄厚,文字高古,法度严谨,字形端庄优美,是西周早期金文书法的代表作,与散氏盘、毛公鼎一起,并称为金文瑰宝。由孙宝文编的这本《大盂鼎》将大盂鼎铭文原大、放大印出,还将罗振玉、黄宾虹、吴大澂临写的铭文印出,供读者读帖、临习。此外,本书附有一幅原大铭文及大盂鼎图片的夹页,谨供读者欣赏。
草书是书法艺术中的写意之尤,是能纵灵抒情的书体。 中国书法之美 系列第五卷 草书卷,从陆机、王羲之、王献之、孙过庭、张旭、怀素等13位书法大家的草书作品中精选13件神品,无论是高古醇厚的章草、婉约轻快的今草,还是婉若游龙的狂草、动静兼修的行草,皆收录书中,图文并茂,一一展示。并邀请13位书法专家从技法、心法与精神三个层面,尽现草书神品的点画之美、意韵之美及藏在其间的自由写意、浪漫灵动的中国美学精神,在喧嚣浮躁的现实世界中,于一笔一画间,通法、知美、悟道。
大克鼎,又称克鼎、膳夫克鼎,是周孝王时铸造 的一件青铜重器。高九十三点一厘米,口径七十五点 六厘米,重二百零一点五千克。清光绪十六年(一八 九〇)出土于陕西扶风法门寺任村,与其同时出土的 还有一套七件的小克鼎、一套六枚克钟,另有克盨两 件,克鎛一件。大克鼎现藏于上海博物馆,七件小克 鼎中四件分别藏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天津博 物馆、南京大学,其余三件一件在美国,两件藏于日 本。大克鼎,其内壁铸铭文二十八行,计二百九十字 ,内容是膳夫克赞美其先祖之功绩,颂扬周天子的恩 惠。有方家评说,大克鼎铭文字体大方,笔画均匀遒 健,字迹端正质朴,堪称西周中晚期金文的典范。七 件小克鼎虽大小不一,但内壁铭文基本一致。孙宝文 编的这本《大克鼎小克鼎》将大克鼎铭文原大、放大 印出,将藏于故宫博物院等处
散氏盘,又名散鼎、人盘,因铭文中有“散氏” 、“人”而得名。高二十点六厘米,口径五十四点六厘米,重二十一点三十一千克。传清乾隆初年陕西凤翔出土,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其盘内底部铸有铭文十九行,计三百五十七字,内容为土地转让契约,记述人付给散氏田地,详记田地划界并记载盟誓经过。铭文内容,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一篇极为宝贵的重要史料。十九行铭文,通体错落有致,浑然天成,字迹凝重遒美,别具一格。有方家评说,其铭文是西周晚期书法艺术的杰出代表作,是后人学习大篆的极好范本。由孙宝文编的这本《散氏盘》将散氏盘铭文原大、放大印出,附有清代著名书家杨沂孙隶书释文,并将清代著名书家邓石如、吴大澂临写的铭文放大印出,供读者临习。此外,本书附有一幅原大铭文及散氏盘图片夹页,谨供读者欣赏。
在中国书法艺术中,隶书是一种承先启后的书体 它让汉字从象形符号演变为抽象线条,让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中国书法之美 系列第二卷 隶书卷,从汉代、唐代及清代的隶书碑帖法书中精选13件名品,如有 隶中之草 之称的《石门颂》, 汉隶之可师法者 《乙瑛碑》, 守古法而庄重严正 的《荐福寺碑》,具有 庙堂之气 的《虞仲翔祠碑》,等等。并邀请13位书法专家从技法、心法与精神三个层面,一对一讲述《石门颂》的高浑奇逸,《乙瑛碑》的气象雍容,《礼器碑》的清超遒劲 尽现隶书的波磔之美、意韵之美,帮助读者读懂藏在其间的古朴庄重与雄放洒脱并存的中国美学精神,在喧嚣浮躁的现实世界中,于一笔一画间,通法、知美、悟道,进而定静生慧、滋养性灵。
毛公鼎,由作器人毛公而得名,高五十三点八厘 米,口径四十七点九厘米,重三十四点七千克。清道 光末年陕西岐山出土,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毛公 鼎著称于世的是,其内壁铸铭文三十二行,计五百 字,是现存青铜器中铭文多的一件重器。铭文内容 丰富,文辞精美,是一篇典型的册命辞,也是研究西 周历史的重要文献和实物。有方家评说,毛公鼎铭文 是金文中的经典名作,整篇铭文依鼎布势,纵横有序 ,结体端庄,笔力遒劲。毛公鼎铭文是金文中的庙堂 之作,也是众多习书者临习金文的*范本。为此, 孙宝文编这本《毛公鼎》将其原大、放大印出。本书 收入章炳麟、罗振玉、黄士陵临写的铭文,供读者参 阅。此外还附有一幅原大铭文及毛公鼎图片的夹页, 供读者欣赏。
本书作者在全面研读沈氏碑帖题跋札记的基础上,一方面将其书法理论及创作中为当代学者乐于引用却频遭误读的部分厘清混淆,正本清源;一方面将尚未受到重视的观点予以揭示、彰显(如寐叟对 中画丰满 、 始艮终乾 等疑题的辨析实际解决了在他之前学者、书家久存的困扰),寐叟书法思想的高度也由此确立。全书分为四章:章,从 通人之学 到 学人之诗 ;第二章,书学理论;第三章,书法造诣;第四章,沈曾植的地位暨 通人书法 的意义。
《临帖笔记》一书展现了阎晓宏数年来临帖的丰富成果和独具匠心的见解。他倡导从名帖入手,临帖者不但要有意识地发掘字里的 神韵 ,还要不拘泥于古典传统,在传承与创新中赋予书法作品新的生命力。本书集文化、艺术、历史与技巧于一身,适合任何想要了解和学习书法的人,无论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爱好者,都能从中学到有价值的知识。
在中国书法艺术中,篆书是古老的书体,是现代中国人了解上古社会文化,了解先民是如何在书写中一步步创立 美 的原则的活化石。 中国书法之美 系列卷 篆书,从殷商至清代的篆书作品中精选出13件名品,如代表中国书法源头的殷商甲骨文, 晚清四大国宝 中的毛公鼎铭文和散氏盘铭文,见证大篆向小篆过渡的石鼓文,等等,并邀请13位书法专家从技法、心法与精神三个层面,一对一讲述殷商甲骨文的质朴天然,毛公鼎铭文的雍穆浑朴,散氏盘铭文的率意散漫,中山王器铭文的精劲奇丽,楚金文的瑰丽烂漫,石鼓文的字画高古,峄山碑的沉稳淡泊,秦权量诏铭的随意天成,袁安碑与袁敞碑的舒展宽博,李阳冰的精劲圆畅,邓石如的雄奇朴厚,吴让之的翩翩多姿,赵之谦的妙趣横生。尽现篆书的曲线之美与意韵之美,帮助读者读懂藏在字间的和谐自然、均衡有序的
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郊马王堆乡。马王堆汉墓于1972年 1974年先后进行过3次考古发掘,发现三座西汉古墓。其中二号墓是汉初长沙丞相轪侯利苍,一号墓是利苍妻,三号墓是利苍之子。墓葬共计出土包括一具保存完好女尸、棺椁、丝织品、帛书、帛画、漆器、中草药等在内的文物3000余件,是新中国成立后为重要的考古发现。马王堆汉墓的发现,为研究汉代初期埋葬制度、手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及长沙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资料。马王堆汉墓帛书共计50多种,10多万字,字体大致可分为篆隶、古隶、汉隶三种,特点是用笔沉着、遒健,给人以含蕴、圆厚之感。章法独具特色,既不同于简书,也不同于石刻,纵有行、横无格,长度非常自由,有强烈的跳跃节奏感,总体反映了由篆至隶的隶变阶段的文字特征。《简帛书法大系:马王堆
《乌程汉简萃编》为 2022 年出版的《乌程汉简》一书基础上,遴选书法较有代表性者 110 余件汇编而成(增补同地出土的木简两枚),通过实物原大、红外线放大的呈现方式,展现其珍贵的文献与史学价值的同时,也为广大书法学习者提供优质的简牍临习范本。 乌程汉简于 2009 年出土于浙江省湖州市旧时子城所在地,后经整理赖以保存的计有 350 余枚,现收藏于湖州博物馆。这是目前整理完毕的纪年简中时间跨度 长的一批汉简,内容以往来公文、行政事务及公私信牍为主,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等领域,包含篆书、古隶、汉隶、章草、今草等多种书体、风格,从多个角度展现了两汉时期珍贵的社会、历史信息:从史学的角度,反映出两汉时期湖州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可证史补史;从古文献及古文字学的角度,可佐证释诂训字,填补古文献空白
王宠(1494 1533年),字履仁、履吉,号雅宜山人,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明代中期书画家,尤以书名世,其小楷、行草为时人称道。王宠在书法艺术上可以说是个天才,短暂的一生,勤于学习书法,临摹晋唐以来名家帖册,尤以小楷艺术,深得钟繇、二王等艺术精髓。其小楷作品,虽纤毫之笔,却书写流利,宛若游丝,极富人文气韵。相对于大字或中等楷书,小楷在进行创作时有极大难度。本书稿即选择了王宠临习的各名家之帖共22帖。
《简帛书法大系:马王堆汉墓帛书书法 古隶(一)》系马王堆汉墓帛书精选之书法字帖。《简帛书法大系:马王堆汉墓帛书书法 古隶(一)》从马王堆古隶类帛书《春秋事语》《战国纵横家书》《老子甲本》等帛书中选择保存完整、字迹清晰的帛书,供广大书法爱好者临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