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书法艺术中,行书因其灵活多变、法无定法,自汉代产生后,便很快超越其他书体为更多人所使用,历代大书法家无不以行书见长。为此, 中国书法之美 系列第四卷 行书卷,从历代大书法家的行书代表作中精选出10件神品,如 天下行书 王羲之的《兰亭序》, 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开创尚意书风典范的苏轼《寒食帖》,等等,并邀请10位书法专家从技法、心法与精神三个层面,一对一解读王羲之的自然天成,颜真卿的天真率性,苏轼的写意理性,米芾的洒脱自如,黄庭坚的劲秀妍媚,赵孟頫的六体兼能,文徵明的儒雅端庄,董其昌的稳健精致,王铎的浓墨淋漓,傅山的跌宕多姿,尽现行书的点画之美与意韵之美,帮助读者读懂藏于字间的兼容并包与动静相生的中国美学精神,在喧嚣浮躁的现实世界中,于一笔一画间,通法、知美、悟道,进
在中国书法艺术中,楷书虽出现较晚,却是正式、规范、通行的书体。故现代人学习书法,大多从楷书入手。 中国书法之美 第三卷 楷书卷,从历代书法大家的楷书代表作中精选出11件神品,如 正书之祖 《荐季直表》, 楷书典范 《黄庭经》, 小楷之宗 《洛神赋十三行》,等等,并邀请11位书法专家从技法、心法与精神三个层面,一对一讲述钟繇的幽深无际,王羲之的怡怿虚无,王献之的逸气纵横,欧阳询的险绝刻劲,虞世南的圆融遒逸,褚遂良的婉媚遒逸,颜真卿的刚正博大,柳公权的清刚骨立,赵孟頫的端庄典雅,文徵明的清新秀逸,何绍基的圆浑沉厚,尽现楷书的点画之美与意韵之美,帮助读者读懂藏在其间的方正平直、法度庄严的中国美学精神,在喧嚣浮躁的现实世界中,于一笔一画间,通法、知美、悟道,进而定静生慧、滋养性灵。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后秦鸠摩罗什翻译的印度大乘佛教经典,后世又有唐玄奘等人的五种不同译本;《御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宣演》是唐代高僧释道氤的著作,是专为唐玄宗御注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而作的宣讲、演说,对於大乘佛教的弘扬有过重要作用。由於道氤的特殊身份『勅随驾讲论沙门』,所以他所『集』即编著的这部《宣演》在当时就影响特别深广。在敦煌文献中,《御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宣演》有多种写卷,已知的是S.1389、S.2671、S.2738、S.5905、P.2084、P.2113、P.2132、P.2173、P.2174、P.2182、P.2330、P.3080、北1319V(鸟八七)等十三个编号。其中以『S.』开头的是斯坦因(Stein)收集品,现藏於英国伦敦;以『P.』开头的是伯希和(Pelliot)收集品,现藏於法国巴黎;以『北』字开头的是北京图书馆(现更名为『国家图书馆』)藏品,『V』表示背面,『鸟八七
欧阳询,字信本, 楷书四大家 之一,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 初唐四大家 ,书法于平正中见险绝,号为 欧体 。欧阳询传世作品多为碑拓,墨迹绝少,仅四件,今编者谨将其中的《张翰帖》《梦奠帖》《卜商帖》这三件行书墨迹以不改变行气的形式放大推出,以飨读者。 《张翰帖》,天下第七行书,笔墨厚重,结体修长严谨,合乎法度;笔力刚劲挺拔,平正中见险峻之势,给人以清新整饬之感。 《梦奠帖》,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用墨淡而不浓,笔力苍劲古朴,虽以秃笔疾书,却转折自如。章法以魏碑为骨骼,字势开张,同时又以行书的绵密连缀其中,使得整幅作品活络而不失骨力。 《卜商帖》,欧式行书中不多见的 温婉 之作,下笔锋利,带有明显的北碑棱角,但又用墨浓重,笔画饱满丰腴,用笔灵活,结体大小错落,极富风姿。
冯承素摹本兰亭 ,被历代评论家评为 下真迹一等 ,较好地保持了原帖本来的笔墨情趣和神态风貌,因卷首有 神龙 二字,故又名 神龙本 或 神龙兰亭 。 虞世南临本兰亭 ,深受乾隆皇帝喜爱,有 兰亭八柱 之称。虞世南书法师承智永,与王羲之书法风格极为相近,可谓是直承魏晋风韵。此卷用笔浑厚,点画沉粹,气息淡雅,笔意温润,骨力遒媚,泯去了点画的锋芒和棱角,给人以一种平和简静的艺术感受。 褚遂良临本兰亭 ,有 兰亭八柱第二 之称,形神兼备,深得兰亭神韵。整幅书法在结字上仍然以王羲之的书法为根基,但在一种看似平和简静的气氛之中又流露出一种强烈的变化,线条遒劲,笔画珠圆玉润、娇美秀润,给人一种纵横自如、云卷云舒之感。 本书谨将此三种 兰亭 以不改变行气的形式放大推出,以全方位展现此千古名迹在点画、结字、章法
楹联又称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它文辞精炼,对仗严谨,内容相连、音节和谐、平仄协调,读来铿锵上口;而在视觉形态上和书法艺术紧密结合,其书诸体皆备,章法布局上下相通,左右呼应,历史悠长久远。早在诗经、楚辞中,就有许多含有对偶因素的句子,到后来汉赋、骈文, 是修短取匀,奇偶相配。唐代律诗的兴起,其颔联颈联都有不少上佳的联句。到五代,据《宋史·世家·西蜀孟是》载:后蜀之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提桃符置寝门左右。”桃符便逐渐流行起来,直到宋代,仍被称为“桃符”,到明代初年,才开始产生春联一词。 存世的楹联书法作品 早上限仅到明代后期。到了清代,书联之风渐兴。早期书体尚为明代遗风,至康熙朝因皇帝喜好董其昌书法,董氏行云流水般的书体美感,带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学董遂成时代风尚;到乾
暂无
法国国家图书馆所藏P.2141号《大乘起信论略述(卷上)》行草残卷,为唐朝代宗时期敦煌沙州龙兴寺写经僧所书写。由於该卷尾部残去,没有留下题记,所以不知道书写者的自述究竟如何。不过,由於敦煌写经中还有其他卷号的《大乘起信论略述(卷上)》写本,尤其是英国所藏S.2436号,首尾完整,*末写有一行题记:『宝应贰载玖月初於沙州龙兴寺写记。』『宝应』为唐代宗年號,『宝应贰载』即公元763年,沙州龙兴寺即敦煌莫高窟附近之著名寺院,『写记』是写经生写完某经后的题记,通常都会写明时间、地点、书写者名号和写经原由。由此题记,可知S.2436号草书写本出於敦煌僧人之手。那么S.2436号写经与P.2141号有什么联係吗?有的。我仔细比较二卷的笔跡,注意其草法上的特征,发现这两个写本其实出於一人之手。试看S.2436号的下面两个片段:虽然由於所得真
本书为中国蕞具代表性法帖的欣赏与学习系列之一,孙稼阜编著。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苏轼《黄州寒食诗帖》,代表了中国书法史上行书的蕞高成就。书中在介绍三种行书的历史背景、艺术成就、技法要领的基础上,梳理了行书在千余年间的传承脉络,并精选了多种版本和相关的碑帖作品,如虞摹本、褚摹本、冯摹本和武定本《兰亭序》,颜真卿的《争座位帖》和《刘中使帖》,翁同龢、黄宾虹临《黄州寒食诗帖》墨迹,比较了不同书者的笔势、结体特征,有助于深入理解书法与书者的性格、志向之间的微妙关系。既可学习、欣赏行书之美,又可了解历史,体会古人的风骨与心胸。
本书由中国书法大家周慧珺先生主编,文中大量的书法篆刻图版皆由邓散木先生亲绘。 本书稿集合了邓散木先生生前的三本著作,分别是《书法百问》、《怎样临帖》和《篆刻学》,其中《篆刻学》是邓散木先生教学30年的授课讲义。内容分为书法与篆刻两部分,书法篇分为九小节,且每节之后都有邓散木先生对于书者提问的回答,供读者研究学习。之后的篆刻篇是邓散木先生在总结前人印学的基础上,积几十年之心得和经验,对篆书的演变、各家篆刻的流派章法、刀法等内容的论述,详实扼要。 原汁原味地呈现了邓散木先生在学术上的独到见解,且图例丰富。既是有关书法篆刻理论技法的专门论著,又可作为书法和刻印的临摹范本。
暂无
颜真卿(709-784),字清臣,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极大。本字典将颜真卿书法作品结集,以字头为单位编排,注明所选字迹出处,并附有拼音索引、笔画索引,方便检索。入选书迹均采自各大博物馆馆藏拓本作品,因此是版本甄别、治学研究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书法爱好者查检字体的实用工具书和行草书临摹创作的范本。
江南古典园林。位于苏州吴江市近郊,占地一百多亩。园中建筑小巧别致,有鹤亭桥、小垂虹、静远堂、天香书屋、庞山草堂、苏门砖雕和盆景园、历代科学家碑廊、咏石诗廊等景点。 园主陈金根先生酷嗜书法,请周慧珺先生为其书写了《静思园记》、《静思园赋》二长卷。文辞古雅、书法沉雄,堪为双美。今将二卷合为出版,以飨广大读者。
楹联又称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它文辞精炼,对仗严谨,内容相连、音节和谐、平仄协调,读来铿锵上口;而在视觉形态上和书法艺术紧密结合,其书诸体皆备,章法布局上下相通,左右呼应,历史悠长久远。早在诗经、楚辞中,就有许多含有对偶因素的句子,到后来汉赋、骈文,更是修短取匀,奇偶相配。唐代律诗的兴起,其颔联颈联都有不少上佳的联句。到五代,据《宋史·世家·西蜀孟是》载:后蜀之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提桃符置寝门左右。”桃符便逐渐流行起来,直到宋代,仍被称为“桃符”,到明代初年,才开始产生春联一词。今天存世的楹联书法作品早上限仅到明代后期。到了清代,书联之风渐兴。早期书体尚为明代遗风,至康熙朝因皇帝喜好董其昌书法,董氏行云流水般的书体美感,带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学董遂成时代风尚;到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