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在精彩纷呈的书法类型里,小楷作为汉文字乃至汉文化的视觉呈现载体,也作为日常活动中使用十分频繁的字体,在书法演进长河中佔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能写一手精致的小楷成为衡量个人文化素养的标志。 学习书法就要溯本追源,择其艺术发展过程中涌现的堪称典范的法帖进行比照。《小楷名品集》以历史时间轴贯穿主线,从燦若繁星的历代佳作中,本着公认艺术水准最高、传播范围最广、版本价值最珍、师法者最多的标准,精选了两千年小楷书法史上最上乘之作,囊括了鍾繇《宣示表》、王羲之《黄庭经》(唐摹本)、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颜真卿《小字麻姑仙坛记》、苏轼《赤壁赋》、文徵明《莲社图记》、王宠《游包山集》等书史上的小楷名品,又收录了无名高手的《妙法莲华经》《心经》《灵飞经》等稀见的小楷精品,它们承
汉字是中华民族万世一系、万方相认的本源文化依托,而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审美形式之一,被誉为 中华文明核心符号体系的核心价值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书法艺术逐渐形成和确立了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五种书体,并产生了以 二王 及历代书法大家为代表的书法经典。对于现代人来说,无论是欣赏还是临习书法,都离不开这些经典,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中国书法之美系列以五种书体为面,以其产生的时代顺序为轴,精选了60件书法经典。它们或是各自书体的开宗立派之作,或将已有书体发扬光大,无论是技法水准还是艺术水准均为后世样板。同时,邀请书法专家从技法、心法与精神三个层面,一对一解读其点画之美与意韵之美,帮助读者读懂藏在字间的中国美学精神,在喧嚣浮躁的现实世界中,于一笔一
王羲之书写的《集王羲之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精)》选大家所熟知的《金刚经》为内容,从历代传 世的王羲之的行草书迹中选取所需之字,集成完整的 《金刚经》。其中的用字及整体章法布局做了精心安 排,对广大读者、尤其是书法爱好者进行书法创作具 有参考价值。
《金刚经》,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印度大乘佛教般若系经典,后秦鸠摩罗什译,是中国禅宗南宗的立宗典据,被誉为 经中之经 、 王中之王 ,是佛教中影响广、地位尊的经文。 由苏东坡手书的《金刚经》,集佛学至尊《金刚经》高深哲理与文坛泰斗苏东坡传神书法于一体,为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书法*。苏东坡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千秋翰墨一代文宗。他在诗、文、书、画各个领域中都有极高的建树,位列 唐宋八大家 之一。 苏轼的书法成就居 宋四家 之首,他的书法不仅笔圆韵美、天资焕发,更充斥着一股 文章学问之气 ,隽永深远、耐人寻味。苏轼与佛禅也渊源颇深,他不仅熟读佛经,深通佛理,更是将佛学思想渗透到其文学创作之中。
晋唐五代宋元古书画是中国无比灿烂的古文明中的一部分,而且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审美,是一个民族的眼光、智慧,不可等闲视之。无论是哪个国家、民族, 如果在审美上先行一步,就会在文化上占得先机。世界文明的历史发展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作为中国悠悠千载的优秀古书画,是国之瑰宝,是大国实力,其意义和影响是无论如何都不能低估的。本书收录具有代表的晋唐五代宋元山水、书法作品,将审美引入古书画的鉴定过程,主张应认真看画,看懂画,从审美的角度和方法揭示作品的内在性、艺术性和独特性。本书以具体作品的列举来说明审美至鉴定的统一过程,是古书画爱好者的鉴定实操荐读图书。
本书由曾繁涤编辑整理,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张善孖、张大千手录的曾熙书画作品的诗文题跋以及这些题跋的释文。张大千、张善孖与曾李二师之间的往来书画诗文。后是与前面题跋相关的书画作品约70幅。此外,尚有朱万章撰写的序言,以及张氏兄弟和曾李二师以及一众友人相关图片资料若干。有些资料是次面世,可以为研究大风堂张善孖、张大千兄弟与其师曾熙之间的文脉传承艺术流变提供大量珍贵资料,也为收藏他们的艺术作品提供一些帮助。
《王羲之王献之墨迹全集解读》丛书全书共四册。是目前为止出版的图书中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墨迹收录*全的专著。 一、*册共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及同时代的魏晋三帖墨迹,共52件墨迹。 其中:王羲之40帖: 有《长风帖》《贤室委顿帖》《四纸飞白帖》《频有哀祸帖》《孔侍中帖》《忧悬帖》《姨母帖》《初月帖》《兰亭序(神龙本)》《丧乱帖》《二谢帖》《得示帖》《都下帖》《游目帖》《远宦帖》《旃罽胡桃帖》《瞻近龙保帖》《瞻近帖》《上虞帖》《寒切帖》《不得重熙帖》《初月廿五日帖》《此事帖》《大报帖》《妹至帖》《大道帖》《平安帖(行书)》《何如帖》《奉橘帖》《干呕帖》《汉时帖》《行穰帖》《快雪时晴帖》《平安帖(草书)》《七月帖》《其书帖》《三月帖》《雨后帖》《袁生帖》《知远近帖》。 王徽之一帖: 有《新月帖》
《印林见闻录》是“台湾篆刻 人”王北岳关于篆刻见闻的文章集合,原文 早发表在 《艺坛》杂志上,每篇千字左右,二十余年共发表了三百余篇,多数文章配有印面、边款等插图。印章、掌故、见闻,图文并茂,轻松易读。内容包括印人印事、篆刻材料、篆刻工具、篆刻新法、辨伪鉴真等等。印人印事包括明清篆刻家作品、风格、轶事以及于右任、王壮为、曾绍杰等 书坛印坛的大家的作品、趣事。篆刻材料、篆刻工具、篆刻新法、辨伪鉴真等是作者实地考察、多方探讨后总结分享给篆刻同好的知识与经验,较有参考价值。
《近代印坛点将录》是著名学者王家葵先生用前代“点将录”体例,对近两百名活动在二十世纪的篆刻家进行评论的文集。体例因旧,言语文白相间,辞采雅致有理趣。多涉及文献典章,虽是轶闻掌故亦有据可踪。月旦人物,观点贯穿始终,前后呼应,有如应响。整部书是有章法和妙得的。
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是近代篆刻艺术领域的三座高峰。赵之谦篆刻多方取法,风格多样,为后来印人广开门路,在文人篆刻艺术 具有无法逾越的地位;吴昌硕、黄牧甫在以书入印和线条空间的处理上都具有典型的个人风格,开宗立派,影响甚广。君匋艺术院因收藏了晚清治印三大巨头赵之谦、吴昌硕和黄牧甫印章,赵之谦104方、吴昌硕152方、黄牧甫168方,且多为三人的精品佳作。成为当代印人们心中的一个神圣殿堂。 本书精选君匋艺术院藏印中赵之谦刻印67方、吴昌硕刻印56方、黄牧甫刻印77方。书中左页编排印蜕、边款和实际大小的原石,右页从正面、侧面、俯视等角度放大展示每一方印章的印面以及边款。所收三家作品,按照有纪年款的作品均按纪年先后顺序编排,无年款的排于有年款作品后面,根据其风格先后大致编排顺序,这样可以清晰地看到大师
本书内容主要是介绍书法,法帖大都集自南派 帖学诸家,从晋代的钟、王,至唐、宋、元、明、清共有100多位书家珍品。本书收录留园书条石300多块,诸如二王法帖、宋贤六十五种、晋唐宋元明清诸家法书、含晖堂残帖﹑留园史实刻石等9个篇章,其中的书条石拓片质量之高出乎想象,内容完整丰富,书法各体均有,且很多拓片出自清代,十分珍贵。
《大时代(民国法书清赏)》围绕蔡梓源先生所收藏的近现代名家书法作品,借由丹青笔墨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书中文章不限于对作品本身的欣赏品鉴,而是从更广阔的层次铺衍开来,关注那些在画史上名气大小不一、介绍或长或短的艺术家的性情、文心,或学术、思想种种。他让我们古代艺术家心灵的丰富和细腻。不求深入,但求能见趣味和真性而已。从《大时代(民国法书清赏)》也可以看出编著者的文化和艺术修养。作者是在写前人,同时也是在写自己,通过写前人来写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艺术素养和胸怀。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此本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小楷《道德经》,有褚遂良跋的一个拓本。底本注重艺术性,与版本价值相结合,是广大读者学习书法艺术的法帖。可供广大书法爱好者欣赏临摹。
《中华小篆大字典》是编者历经几载进行了科学的、系统的、完整的、的考证。另外,编者根据那些汉字结构的规律性,编撰了约两千多个小篆文字,自古以来,这些文字在相关文献上是没有篆体记载的,填补了小篆字体领域上的空白,对于研究小篆文字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小篆书法字体具有极高的艺术和文字学研究的价值,尤其是作为书画艺术人士而言,学习书写好篆体,对提升个人修养、艺术修养都有很大的裨益。
古意盎然的章草境界,沉着与痛快兼取,灵动与坚实并存,以章草之古厚隶意为阶,使我们在草书艺术的学习中无论进一步上取战国、秦汉草篆草隶的意象,还是下及晋、唐、宋、元、明、清诸时代杰出书家于今草、大草中率意挥写的气势,皆可在研究章草的基础上左右逢源、自由取用。本丛书所选历代章草名作,首重墨迹,兼及碑石刻本,希望能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提供有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