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存完好的明拓本,其上有不少党晴梵先生论用笔、谈结构、说鉴赏的题跋。为党晴梵先生幼年临习书法曾用。
吴震启编著的《简牍精编字帖》主要收录了春秋战国到魏晋时期艺术价值较高且较有代表性的简牍。 这段历史时期产生出中华极其灿烂的诸子百家文化。 在纸张发明并广泛使用以前,这些思想大部分借助简牍记录下来、流传下来,这些斑驳残损的简牍上承载着先贤思想情感的法书墨迹,让我们有幸目睹了两千年前书法演变过程中的精彩韵味。本册为《秦简》,主要收录了秦国时期的简牍作品,并配有释文,便于阅读临习。
祝允明,生于明英宗天顺四年(一四六○),卒于明世宗嘉靖五年(一五二六),字希哲,因生而枝指,学士,祖父祝颢曾任山西参政,岳父李应祯亦是著名书家,相传说祝允明幼要有聪敏,五岁时即能作径尺大字,九岁能诗,稍长便博览群书,性喜饮豪爽,不拘礼法,为文多奇气,弘治五年(一四九二)于乡试中举人,后则官场失意屡试不第,直至正德九年,五十岁时始出任广东兴宁知县,翌立年赴任,嘉靖元年(一五二二)转任应天府通判,时人称其为“祝京兆”,未几便辞职归里,于苏州筑构杯星堂,与同郡文士唐寅、文徵明、徐贞卿交善,人称“吴中四才子”,后因病卒,终年六十七岁,有《怀星堂集》诗文著作行于世。 祝允明自幼随李应桢学楷书,行草则得徐有贞真传,中年后涉猎渐广,自魏晋钟王以迄元之赵孟頫,莫不抚撷英咀华,兼收并蓄,至
田英章先生主攻欧楷,兼学王赵,用笔端庄舒朗,涵蕴丰富,结构严谨自如,仪态多方,是学习和研究楷书很好的范本。本书例字甚丰,在现今毛笔字帖中实属罕见,基本上可以满足书法爱好者作为临习、观赏、创作查阅的需要,是学习楷书的一套的范帖经典。
田英章先生主攻欧楷,兼学王赵,用笔端庄舒朗,涵蕴丰富,结构严谨自如,仪态多方,是学习和研究楷书很好的范本。本书例字甚丰,在现今毛笔字帖中实属罕见,基本上可以满足书法爱好者作为临习、观赏、创作查阅的需要,是学习楷书的一套的范帖经典。
上海书画出版社编的《颜真卿祭侄文稿祭伯父文稿争座位帖/中国碑帖名品》讲述了:顏真卿(七〇八-七八四,一作七〇九-七八五》唐代書家。字清臣,琅邪臨沂(今屬山東省》人。
汉曹全碑历代拓本精选丛书精选从明代出土时的拓本开始,选用清中期拓本、清末拓本,近代拓本等。分为5本,分别是《汉曹全碑历代拓本精选(明拓本)》《汉曹全碑历代拓本精选(清早期拓本)》《汉曹全碑历代拓本精选(清中期拓本)》《汉曹全碑历代拓本精选(民国拓本)》《汉曹全碑历代拓本精选(历代拓对照本)》
米芾(一○五一——一一○七)北宋杰出书画家。初名黻,四十一岁后改作芾。字元章,号海岳外史、鹿门居士、襄阳漫士等。世居太原,后迁襄阳,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是以一作吴人。以母侍宣仁后藩邸旧恩,补浛光尉。历知雍丘县、涟水军、无为军。徽宗召为书画学博士 ,赐对便殿,擢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因放任不羁,举止颠狂,人称[米颠]。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宋史》有传。
本系列丛书涵盖面广,贴近当代读者的实际需要。内容健康向上、清新高雅、脍炙人口。同时,我们将原碑帖字放大,使碑版字字口清晰,帖字墨迹毕现。对原碑帖中因千百年来风雨侵蚀、捶拓剥落而难以卒读的字进行修整,使其恢复原碑风貌。原碑帖中没有的字,则由编著者根据原碑帖法度,从原碑帖字中优选相关部首或部件组拼修整而成,使其与其他集字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