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贤人印谱》内容包括两部分院一是孔子学生姓名别号及简介以及画像曰一是作者将孔子高徒的姓名别名分别治印袁汇集成册袁每位弟子一至三方印谱遥。
张华飚是当代篆刻名家,创作理论兼擅,《篆刻刀法百讲/篆刻技法百讲丛书》是他一本关于篆刻刀法的专著。篆刻刀法是篆刻艺术兴起以后才提出的一个称谓,故我们今天所说的刀法,多指明清以来文人以石章作为印材,在其上施展的种种运刀技法。自秦汉以降,印章工艺得到了少见的发展,刀法的运用也更加成熟。今天,刀法在篆刻领域得到了靠前的繁荣发展,其内涵与外延已经抵达篆刻创作的方方面面。刀法已不仅仅特指运刀之法,而已囊括了所有对印面进行深化处理的技术
第三辑“袖珍印馆”丛书所选五位篆刻家都堪称篆刻界的一代宗师,对近现代篆刻史有着深远的影响。吴昌硕在篆刻上属于开宗立派的人物,其篆刻受到当下很多篆刻爱好者的追捧,并以之为取法对象。徐星州篆刻深得吴昌硕法乳。齐白石治印善用冲刀,爽而酣畅,切刀亦极显功力,其所刻印章,自成一格,方寸之间,气象万千。胡匊鄰印谱市面上相对少见,其篆刻宗秦汉,浑朴研雅,静逸古茂。海内外论印者以韩登安为西泠印派之后劲,影响较大。本书在遴选印章时,注重一些市面上少见的,很多印蜕都是从公私藏家手中征集到原印后精心钤拓而来,加上现代化的印刷技术,使得印谱更加接近于原钤水准,可作为篆刻爱好者的临摹范本。
在中国篆刻史中,清末民国时期群星荟萃,芸芸大观。这个时期的篆刻承上启下,艺术形式丰富多样,是篆刻学习者不可跳跃的重要历史时期。《名家名品篆刻赏析系列》遴选清代以及近现代篆刻大家的名品各100方,每位名家单独成册,包括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王福庵、来楚生、陈巨来、齐白石。吴让之是清代“邓派”篆刻的重要传人,对晚清乃至近现代篆刻有着深刻的影响。赵之谦是中国篆刻目前卓有成就的大家,是“印外求印”的典范。他突破了前人藩篱,开阔了后代篆刻家的视野。吴昌硕是近代艺术目前诗、书、画、印四艺皆精的艺术大师,其篆刻在“印从书出”“印外求印”的思想上取法更为广泛,对近现代篆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黄牧甫、王福庵、陈巨来、齐白石、来楚生的篆刻艺术也都别开生面,在篆刻目前具有重要地位。此
本书为我社“中国篆刻名品”系列之一,收录王福庵篆刻作品。 王福庵(1880-1960),本名禔,字维季,浙江杭州人,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 王氏印风,安详典雅、隽永秀致、整体感强,印作章法精妙、刀法凝炼、字法圆转,整饬中兼具苍老浑厚。在鉴藏印、词句印、多字印的创作方面 见本领。王氏运刀稳而准,徐疾适度,一改浙派刀痕过露的习气,细微处尤小心精到,进一步将浙派篆刻推向 高的艺术境界。 在浙派印风的发展上,王福庵功不可没,他总结了\\\"西泠八家\\\"的字法和刀法,加以规整形成了新的浙派面貌。又融入邓派\\\"以书入印\\\"的理念,开启了浙派细朱文印风,将明代圆朱文印的字法与浙派切刀结合形成浑厚儒雅的圆朱文印,为浙派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书印蜕选自《罗刹江民印稿》《麋研斋印存》原钤印谱,部分印章配以 各大
吴昌硕(1844—1927),是驰名海内外的艺术大师,在诗、书、画、印诸方面,都有着很高的成就,并能融会贯通,形成独特的个人风貌。他对篆刻情有独钟,从事的时间 长,成就 。他生前曾言:“人说我善作画,其实我的书法比画好,而我的篆刻 胜于书法。”吴昌硕的篆刻作品,经过他的处理,无论朱文或白文,汉篆、小篆或大篆,都呈现出一种大气、浑朴、厚重的气象。 《吴昌硕篆刻及其边款》以吴昌硕的篆刻作品为例,从吴昌硕篆刻边款的特点,格式,款向、款式与谦词,内容等方面,深入浅出,给篆刻初学者,或有兴趣的研究者以参考。
齐白石是近代一位的艺术家,“诗书画印”俱全,对后世影响巨大。就篆刻而言,他以自身独特的篆书风貌结合长期的艺术实践,形成冶综合多种刀法为一炉的单刀系统,以及大开大合具有强烈视觉冲击效果的章法形式,营造出具有自我意识的印风。本书为“历代篆刻经典技法解析丛书”中的一本,意在通过对作品文化背景的阐述,为齐白石篆刻艺术的爱好者提供基本的解读方法,并试图通过对齐白石个性化创作的解析,使读者对篆刻艺术的技法有所了解,在学习方法上有所提示,并希望能由此增进对传统艺术的兴趣。相信本书能成为读者切实有用的篆刻学习工具书。 回顾齐白石的篆刻,他以并世无二的创造精神,开一代新风,成为近现代篆刻创作的典范。齐白石篆刻从最初的“野狐禅”,终至成为举世公认的一代艺术大师。本书为“历代篆刻经典技法解析丛
本书以简略的文字,陈述中国古代印章的缘起、历代印章制度及艺术形式的变化,宋、元以后文人介入篆刻艺术后的风格流派及代表性篆刻家。撰文以发展史为主线,兼及篆刻艺术的赏析及篆刻技法的沿革变化,力图使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走进数千年的时光隧道,鸟瞰中国篆刻艺术的全景。 此书作为“极简”系列丛书中的一册,限于丛书的统一开本、版式安排,本书所附图例多对原图做了缩小。《极简中国篆刻史》可作为认识、学习印学发展及篆刻艺术的索引,对此道有兴趣欲深入研究者,可在此书索引的基础上,广泛研读有关篆刻学的其他著作。
一、本字典主要收录我国历代各种质地玺印上的文字,亦有少量封泥、陶片、货币文字。时问跨度自先秦古玺、汉印,下至明清以降流派名家印,及部分近现代篆刻名家的印蜕。 二、本字典共收录近三千三百个常用汉字作字头,印蜕四万余枚。正反字同步同栏印刷,增强字典的实用性。 三、字典收录的印蜕涉及篆刻家三百余位,基本按其活动年代先后为序排列,并将其姓名注于印蜕下面。古玺印印蜕下面则注有“古玺”或“汉”印字样。对于疑难字,编者参考有关工具书并经筛选,引用了一小部分,于印蜕下面注有“疑难”字样。 四、在编写本字典过程中,参考了《古玺汇编》、《古玺文编》、《篆刻字典》、《印典》、《小篆疑难字字典:》,《中国篆刻大辞典:》,《中国篆刻大全:》,以及《堂印谱:》等工具书。 五、本字典检字表和部首索引表参考
作者为山西闻名的篆刻印人,她的作品端庄肃穆,别具佳致。英气横溢,又绝不炫臆恣肆。流畅处见其厚朴,不经意间见其功力。沈晓英主攻篆隶书法及篆刻,书从印入,印自书出,取法高古,且能融通,故自成浑厚稳实、雍容雅秀之风格。其篆书沉着平正,不事张扬,功情两胜,典雅庄重,时有书卷气扑面而来。其篆刻上溯秦汉,广取明清,严谨中涵势韵,秀逸中见劲挺,尤以治古玺与细朱文最见心性。《沈晓英篆刻》收录了作者篆刻作品65幅,并配以文字说明,图文并茂。该书具有很强的欣赏性及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