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学术研究入门手册的编撰者,都是“学有所成”而且是“术有专攻”的学者,专业各有偏重,领域宽窄不一,但是,作者想在他们撰写的这套入门书中,都必然包括“历史”、“方法”和“视野”这三方面。所谓“历史”,就是了解本领域的历史即学术史,知道在自己之前,前辈和同行已经做了些什么,是怎么做的,因此可以“踏在前人搭好的桥板上”,不必重起炉灶“而今迈步从头越”,也不能掩耳盗铃装作自己是“垦荒”或“开拓”。所谓“方法”,就是选择本领域目前最通行和最有效的方法,一一加以解说,并选择若干的典范论著,让阅读者“见贤思齐”,哪怕是“照猫画虎”,因为最初的研究不妨有一些模仿,当然模仿的应当是明的杰作,这才是“取法乎上”。所谓“视野”,就是开列出中国和国外在本领域最基本的和最深入的论著,使得研究生不至
戏曲角色创造课的开设,是为了弥补过去戏曲表演专业的学生在专业主课学习方面的不足。戏曲传统教学的剧目课,作为中国民族传统的成品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可以全面培养学生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能力,但局限性在于容易养成学生模仿意识强而创造意识弱,不善于对传统戏的角色进行再创造,也不适应演新编古代题材戏和现代戏。近些年开设的戏曲表演史论课,可以提高学生戏曲表演方面的理论水平,但理论与舞台实践的结合,尚缺少中间的过渡环节。开设戏曲角色创造课,就是为把剧目课与表演史论课有机地结合起来,力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对演员来说,要在剧本、导演、音乐、舞美创作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即表演的创作,结合所学剧目,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剧目课好比鸟的主体,而表演史论课和角色创造课犹如鸟之双翼,可以促使学生
《锁麟囊》收集了介绍京剧《锁麟囊》的相关文章。作者有的是专门研究京剧的北京文史馆馆员,有的是文学大家、《锁麟囊》剧本的编剧,有的是程派艺术的传人,他们分别从不同的方面,深入而细致地介绍了名剧《锁麟囊》产生的原由、经过,剧本的编写及修改过程,本剧演出的盛况,以及本剧在程派艺术形成过程中的代表性作用,同时也展示了京剧大师程砚秋的人生经历、程派的唱腔艺术,以及程派京剧艺术的创始、发展及鼎盛过程。
一提起德国的理论著作,总是会想到冗长的篇幅、繁琐的论证和枯燥的文字,本书却文字简洁,篇幅紧凑,将形式看作内容的积淀,融形式分析与内容分析为一体,思路清晰地梳理出现代戏剧从易卜生到阿瑟·密勒的发展脉络,这正是大师的手笔,将极复杂的事情用极简单的语言表述出来。在他的笔下,可以看到一个个熟悉的戏剧大师,看到他们在现代戏剧变迁中面临的困境、多方的探索和寻觅到的各式各样的答案…… 本书文字简洁,篇幅紧凑,将形式看作内容的积淀,融形式分析与内容分析为一体,思路清晰地梳理出现代戏剧从易卜生到阿瑟·密勒的发展脉络。全书分为戏剧、戏剧的危机、关于风格变化的理论、挽救的尝试、解决的尝试等几个部分,适合戏剧研究者参考学习。
你觉得你幽默吗?你想成为一名出色的脱口秀演员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朱迪?卡特的《喜剧的艺术》是你应读的一本书。拥有喜剧演员和情景喜剧编剧双重身份的作者将教会你怎样发现自己的性并将其应用到表演中,然后将你的幽默细胞激活,把喜剧变成你的事业,为你带来收入。
戏剧教育是美育的踅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素质教育盼有效途径老一。 戏剧教育具有丰富感知、范导人生、陶冶性情、寓教于乐、培养道德、完善人格等功能。 戏剧教育能增强角色意识,提升语言交流能为、想像力创造力及自我表现能力。 戏剧教育能启发思考,促进才艺发展,培养团队含作精神。 戏剧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能对人的个性气质和人生观、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及自我控制雒力的发展产生有效的促进作用。 戏剧教育是普适性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戏剧教育的目标是人格教育,而非才艺培养。 戏剧教育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戏剧教育促进学生全匿和谐发展,是全人发展的良方,也是学科教学的有效方法。 戏剧是教育改革的理想发展方向。
《粤剧金曲精选》是从已公开发行的唱片、录音带、CD碟、VCD碟中精选出唱腔优美、流行广泛、群众喜欢的粤曲逐一进行记谱整理,分成若干辑出版的。每辑二十首,分平喉子喉对唱、平喉独唱和子喉独唱三个部分,展现了各种唱腔流派和各个名家的唱腔特色。这本书作为广西老干部活动中心粤剧团和南宁市老年大学的教材,对于广大粤曲爱好者依谱自行学唱粤曲也会有较大的帮助。 本书所选之粤曲,尽皆粤剧传统剧目中之金曲,而且配有乐谱。具有“一全、二精、三有谱”特色和优点。
本书以戏曲行业神信仰文化为研究对象,宏观考察戏神信仰的发展历史、地域分布、来源及其特点,考镜老郎神、田公元帅、二郎神戏神系统之源流,选取与道教密切相关的戏神和独具地方剧种文化特色的戏神作为研究个案,探究戏曲艺术(或行业)与娼妓神、音乐神、傩戏神、影戏神的近缘关系,探赜戏神信仰文化背后隐藏的伶人群体精神世界,勾画戏神信仰与早期戏剧形态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发中国戏剧发生学的思考。
本书是关于蒲州梆子的大型资料性书籍,全书收集了各类剧种条目1500条,图片近1000张,字数多达154万,分为综述、图标、志略、人物、附录五大部分,书中记载了蒲州梆子的产生、演变、流布、发展和现状等问题。
这是一本关于文化回顾的书,以图为主,作一些必要的说明。回顾的对象是戏曲——年画,亦即表现戏曲题材的年画。这也是一个系列书中的一本,其特点都是冠以老字,如《老上海广告》、《老月份牌》、《老香烟牌子》等。一个老字,点出了它的历史的时代与环境,说白了都是过去的旧东西。 中国的戏曲和年画是相互交叉着的两种艺术,两者的结合不仅是文化上的一种奇异现象,而且量大面广,可以看出人民群众的喜闻乐见,使艺术与艺术之间相得益彰。俗话说戏剧是人生的大舞台,而中国的戏曲其涵盖面还要宽泛;用美术的形式将戏曲凝结在画面上,张贴起来等于常年看戏,可说是中国劳动群众的一种文化创造。
由两大内容构成。 一是以尊重传统曲艺的经典理念,振兴曲艺的新时代文艺视角,系统生动地讲授曲艺创作基础理论与基本技巧。分为14章即概说(曲艺)、选材、人物、语言、修辞、句式、韵辙、道白、头尾、评书、相声、快板、鼓曲、改编; 二是增补曲艺创作的基础知识辞典条目。对原生态曲艺文化资源、经典曲目钩沉索隐,为当代曲艺创作与生产提供母体和源泉,能更好地让创作者的曲艺创作保持中国曲艺传统原生态;也是作为传授的参照物,辅补曲艺内容讲授、阐述、例举之不足,更是有效帮助初学曲艺写作的朋友减免翻检辞书之劳。 “漫谈”尽力遵循思想与艺术、写作与表演、传承与创新、知识与理论、学术与争鸣融为一体的原则。
《中西方歌剧艺术文化的发展》属于歌剧文化研究方面的著作,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中西方歌剧的起源发展、歌剧的舞台表演艺术、歌剧演唱的艺术等。同时,用文化学、美学、戏剧学等相关知识阐述中西方歌剧的表演特征。 《中西方歌剧艺术文化的发展》的写作目的不仅是研究歌剧艺术的发展,同时也是积极传播中西方歌剧文化的行为,从而提高大众认知歌剧的艺术素养。
《王尔德喜剧:对话·悬念·节奏》一书收入其四出喜剧作品,对领略喜剧大师的锦心妙口,并学习现代喜剧创作以及影视剧创作精髓都有极大的帮助。 同时,作为市场上一部足本收录王尔德喜剧作品的著作,对于王尔德喜剧作品拜读、研究提供了更全更准确的范本。
越剧艺术表演家王文娟成功塑造过许多光彩夺目、栩栩如生的舞台艺术形象。王派唱腔在继承前辈的基础上,博采众长、融汇贯通,逐渐形成,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对于扩大越剧的表现题材,推动越剧音乐的发展具有的贡献。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的纪念年,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是中日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文化交流既是连接两国人民心灵的友好桥梁,也是增进双方相互理解的重要手段,文化交流为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发挥具有独特和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书即是记讲述了一个日本年轻学者亲历考察和实录采访《白毛女》在中国、日本的发源、传播和影响的故事,真实记录了一段跨度五十多年的中日文化交流的坎坷历史,生动书写了一盼中日人民从历史走向未来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