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书共10册。收录了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戏曲论著48种,其中探讨戏曲创作,评述或考证作家及其作品的16种,记录各时代作家及曲目的13种,专论戏曲音韵、曲谱及制曲的 4种,论述教坊佚闻、唐代俗乐、曲牌来源、律吕宫调、声乐理论及演唱方法的13种,记述元代戏曲演员身世、生活与伎艺的 1种,总结古代戏曲表演艺术经验的1种。 这部戏曲史料丛刊收录了一些罕见的孤本。如:王德辉与徐沅的《顾误录》、焦循的《花部农谭》、秋泉居士(叶元清 )修补增订的《梨园原》等。对每一部论著都编写了 提要 ,扼要介绍了作者生平、论著内容和版本流行情况。由于它是按照时代顺序编选的,大体上可以看出中国戏曲艺术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面貌与艺术成就。
《戏入人心》是一本丰富而全面的中小学戏剧教学实务参考书。作者内尔 史密斯倾注自己的热情和意志,将自己数十年戏剧教学、排演经验系统全面地呈现给读者,她将戏剧艺术的理解和课堂空间需求结合起来,提供给教育工作者详尽的实操方法、策略、建议和案例。她以创造性的方式安排本书的结构,将戏剧世界的探索描绘成一个大航海发现的过程,每个课堂的过程都被赋予图景,随着她的陈述,读者感觉踏上了未知旅程,充满期待。
本书是一部回忆录,道尽民国上海艺坛的各种逸事奇闻。丁悚是漫画家丁聪的父亲,他不仅是一位创作颇丰的画家,还是一位美术教育家、艺术活动家,因此他在清末民国时期,在艺术界交识人物之广、阅历之丰富,都是很少有人可比的。1944年至1945年间,他为《东方日报》撰写 四十年艺坛回忆录 专栏文字,记述清末民国艺坛轶事掌故甚详。这一组文字从未结集出版,慕琴先生之嫡孙丁夏先生,在上海图书馆近代文献研究人员的帮助下,从旧报资料上录出全部文字,并做了精心校订。这是一部近代上海艺文史料集,它的整理出版极有价值。
《剧作法》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是一本新问世之作。其中没有哪一个比较大的片断曾经发表过,尽管书中偶然在这儿或那儿曾经插进了——但愿插得还不算生硬--某些我往年发表过的文章中的零星段落和辞句。在举例时,我力求尽可能选用已出版的剧本,以便学者可以自行查阅和对照我提出的论点。我所以在那么许多例子中都引用莎士比亚和易卜生,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是一般人容易接触到的剧作家。 如果读者觉得我有点过分滥用了注解,我有两点理由作为辩解:点是由于本书有一半以上的章节都写成于船上或者其他手头几乎完全无书可查的地方,因此有许多问题都有待于事后查考和订正;第二点是由于有几位友人--包括剧作家等等,曾经非常好意地校读了我的原稿,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的缘故。
《演员行动实用宝典:英式表演训练法(套装全二册)》是英国演员训练法的两本专业书籍《选择行动动词 如何选及如何用》与《行动 演员的同义动词词库》的合订本。 《选择行动动词 如何选及如何用》聚焦于 选择行动动词 ,这是演员在排练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项技术。它使剧本的每个瞬间或每个思想都充满目的,从而让排练富有活力、使演出生动鲜活。 选择行动动词 可以让你通过研究剧本并作出最初的行动动词选择;运用声音和身体执行你所选择的行动;运用声音和身体执行你所选择的行动等几种方式,发现并发掘身体与声音的能量、幅度(范围)、变化以及表达的清晰度。 《行动 演员的同义动词词库》是一本行动动词的同义辞库,演员可以用它来推敲与完善行动的选择,直至找到恰当的行动,赋予每句台词生命。 选择行动动词 是一项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是世界著名的表演体系,对各国戏剧影视舞台表演产生深远影响。斯氏体系的核心要义是 在体验基础上再体现 ,而本书作者贝拉 莫琳所倡导的 心身一体的演员训练法 的坚实基础是 行动分析法 。这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生命后阶段来不及落实与践行的排练方式,而他的继承者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将这种 传说 变为了 事实 ,并且已经成为了世界上主流的演员训练手段。这是对斯氏已有认知体系的超越,书中清晰描述的贝拉 莫琳在莫斯科的学习心得与回到英国后的表演实践也让其肯定了 行动分析法 的实用性。本书是一部实实在在的表演技巧手册,是表演艺术理论方面的一部重要专著,更可作为戏剧表演从业者、表演专业师生、青年演员和表演艺术爱好者的指南。
中国古典戏剧在当今国内外受到高度重视,在戏剧界有不可动摇的地位,而其表演最大特点是程式性。本书重新梳理了中国古典戏剧程式表演的定义,并对它的虚拟写意特征进行了美学上的研究。同时,从接受美学、身体美学及道家文化 天人合一 的角度出发,研究了程式表演独特的身体语汇及其审美接受的特殊性。此外,本书还将程式表演与西方身体训练表演方式进行了多维度的比较研究,拓展了中国古典戏剧身体美学国际化的思想视野。
生命本没有剧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即兴发挥中度过的。既然我们都是人生舞台上的即兴演员,为什么不演得更专业一点?即兴表演是一个比喻,是一种途径,是演员和音乐家几个世纪来一直在使用的技巧,是每个人可以学习和利用的生活方式,是开启正念和潜能的钥匙。本书鼓励读者在人生的舞台上即兴表演,希望读者多冒险、多尝试、多欢笑、多做自己真心想做的事。
本书涉及数十种中国戏曲剧种的经典剧目。作者以散文笔法、导赏式评论,用文字营造戏曲演出的现场感,将读者带入戏曲的故事情节、声腔抒情之中;以独特的视角,搜剔挖掘,探幽发微,阐释中国戏曲艺术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本书尽量避免学术式评论、教材资料式介绍,文字力戒做作矜持,追求不衫不履,自然松弛的状态,凸显作者一贯的文字风格 辛辣而俊快、端庄又尖新。 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有一二处能令人怦然心动,使人读后,或有恍然大悟之感,或有对戏曲相见恨晚之叹,尤寄希望于对戏曲陌生者读后对中华戏曲产生敬意: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读者可在中国华侨出版社微信公众号上欣赏书中涉及的经典戏曲音频。
帕梅拉 霍华德的《什么是舞台美术?》扩展了作者关于舞台美术的完整分析,它包含空间、文本、调查研究、艺术、演员、导演和观众七部分,验证了□1世纪舞台美术本质的□革。 《什么是舞台美术?》包含了帕梅拉 霍华德瞩目的职业生涯中近十年来创作的新作品的前期资料研究,包含《卡门》和《夏洛特:三原色音乐剧》,还有她近期作品的彩图和来自更大范围的当代戏剧制作人的新评论。 《什么是舞台美术?》除了专业戏剧设计师外,还适合舞台美术和戏剧设计专业的学生。
畅销经典, 增入赖声川亲笔——“赖声川创作笔记”(1979年以来的编年册)。 自从《创意学》一书出版以来,《暗恋桃花源》导演赖声川也成为华人世界之创意导师。 创意虽神秘,也是可以“学”的。在这里,赖声川提出一整套创意理念,从灵感的产生到实践转化,总结出“创意金字塔”模型。赖声川结合生活体验、作品案例,分享积累多年的创作和教学经验,解析创意生成和实现的过程,实用,开放,引人思索。本书不仅写给创意产业工作者,每个普通人也可以有所领悟,激发创意,高品质生活。 《赖声川的创意学》出版后,实现了赖声川心中偷偷的愿望:这本书不仅吸引了艺术和文化创意产业的读者, 是吸引了大量的工商管理企业界人士。
演艺产业既有文化属性又有经济属性,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经济发展水平的一种体现。演艺产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开始在大都市聚集,形成产业聚集区,纵观全球,目前有百老汇、伦敦西区、首尔大学路等较为成熟的聚集区,上海演艺大世界也呈较快发展势头并朝着 东方百老汇 的目标前进。在此重要节点,对产业聚集现象的成因和发展历史进行总结,以助力我国演艺产业更好地发展就显得必要而迫切。 本书从梳理美国百老汇、首尔大学路、伦敦西区和上海演艺大世界的产业集聚过程及发展历程入手,基于M.波特"钻石模型"理论依据和分析工具,通过对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产业关联、内在结构及竞争等要素,结合政策、机遇两个变量,分析都市中演艺产业集聚生态和特征,并在分析中重新定义和构架集聚竞争力分析模型,以期为我国都市产业集聚区建
本书是作者十年来关于中国话剧接受研究的理论思考和心得结晶,内容涉及中国话剧接受研究的现状,学术史意义,话剧接受研究的理念、方法与路径,中国话剧接受研究的三个主体及其场域关系、话剧接受研究的现代化与民族化等相关理论问题思考,是一种 自上而下的戏剧学 ,力求和深化西方接受美学研究,等等,书中用一定篇幅有意选取一些个行实证研究,诸如 第四种剧本 的接受、《茶馆》在国外演出的接受、后戏剧剧场的接受,等等,尤其是对中国当代话剧接受研究的特点和规结和思考,是一种 自下而上的戏剧学 ,不是从接受美学的理论、范畴与分析框架出发,而是从中国话剧实际出发来研究话剧接受,为西方接受美学提供中国验,力求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产生新的理论建构。
本书是一部叙写清末民国时期海上艺坛往事的回忆录。丁悚是海派文化史上开一代风气的人物,他曾在1944至1945年间为《东方日报》撰写 四十年艺坛回忆录 专栏文字,以短文形式叙述其亲历的自1945年之前的四十年间的艺坛往事,内容包括鲜活生猛的艺坛八卦、亲历亲闻的精彩趣事、前卫开放的都市文化等。丁悚之孙丁夏将这组文字整理并集结成册,且附上了多张丁家收藏的珍贵照片。这是一部近代上海艺文史料集,是研究海派文化不可或缺的资料。本书是就2022年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四十年艺坛回忆录(1902-1945)》基础上的的典藏本,增补16篇文章、丁悚年表、数十帧珍贵照片,并公开与周璇的12封信件,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丁悚的生活迹象以及民国艺坛面貌。
《红色娘子军》取材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海南岛琼崖纵队娘子军的事迹,本书依据北京大学孔庆东教授的中国现代戏剧课程整理而成,以《红色娘子军》为主线,通过解剖麻雀的方法,掰开揉碎,细致入微,来让大家深味什么叫戏剧,以及跟戏剧有关的一切。《红色娘子军》的艺术表现形式有报告文学、小说、电影、电视剧、舞台剧、芭蕾舞剧、话剧、京剧、琼剧、广播剧等等。
《评剧经典唱段100首(金版)》主要选编了建国以来经过舞台实践,观众比较认可的评剧优秀唱段,其中包括少量近二十年来的创作成果。唱腔以评剧现有的青衣、花旦(闰门旦)、老旦、彩旦、老生、小生、花脸、小花脸这八种行当分类编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