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宣传新生的人民共和国,采取了人民大众在当时都比较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形式 革命现代京剧。本书较为详细地介绍革命现代京剧唱片的诞生和兴衰。全书共分八大部分,主要介绍革命现代京剧唱片包括概述、每个剧的剧情介绍、剧本和主要唱段、总谱、主旋律乐谱、唱片的主要分类和每套唱片出版的简介,唱片的收藏、使用与保养,常见的几种唱机。
这是一本有关京剧艺术的通俗读本。本书以图示解读的方式,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直观、明了地向读者一一展示京剧的简史、特征、行当、流派、表演、音乐、剧目,以及属于角色扮相的化妆、脸谱、服装等,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京剧艺术的整体。书中270张原创手绘图专业、细致,在同类普及读物中独具特色,具有可读性和观赏性。适合外读者以阅读本书为契机,了解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文化。
《修竹庐剧话》最早散见于民国年间《戏杂志》《罗宾汉》《三四剧艺日日刊》《半月剧刊》诸报刊,是作者朱瘦竹先生对上海京剧舞台上的眼见耳闻。朱瘦竹编著的《修竹庐剧话(精)》以“伶的谈荟”“戏的谈荟”“伶戏综谈”“盔头、行头丛谈”为类,生动再现了诸多京剧艺术家的奇闻轶事,舞美服饰以及对当时名伶、名剧的品评。文章较为详细地反映并保留了南派京剧的一些特色与资料,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民国时期人们赏京剧、品唱腔的世俗文化风情,更为我国现代戏曲艺术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价值。
《京剧名宿访谈续编》由封杰所著,此书收录了封杰同志四年来对京剧界硕果仅存的髦宿访谈文章,李砚秀、景荣庆、汪正华、黄云鹏、李金声、云燕铭、李金鸿、郭玉坤等人恰恰是完成了对梨园往事的诉说后驾鹤西去,含笑九泉的。宋宝罗、戴绮霞、王金璐、小王桂卿、班世超、张金梁、王则昭、汪正华、高一帆、李蔷华、汪新蓉、筱高雪樵等人的艺术生涯,封杰都进行了访谈,并梳理成文。 《京剧名宿访谈续编》是封杰先生继《京剧名宿访谈》之后的又一力作,是前书续篇。该书继承前书“谈史简、说艺细”的风格,采访了43位高龄老艺术家,抢救了一批珍贵历史文献资料。书中对每一位采访者均根据其自身的特点、成就、经历和不同的艺术风格有所侧重、有所不同。同时,这本书的出版是在和时间赛跑,如收录者*年龄96岁的王玉田亲身感受到“十
高盛麟(1915 1989),出身梨园世家,祖父为清末名丑高四保,父亲是京剧 高派 创始人高庆奎。高氏一门祖籍山西榆次,高盛麟出生于北京,开蒙打基础于 富连成 科班,是 盛 字科杰出的武生表演人才。成年后为杨小楼大师之外孙婿,亲随其左右学艺数年,得其真炙,是为杨派武生嫡传弟子,被后世奉为 武戏文唱 之杨派典范。1939年开始,搭班演戏于上海,从底包演员到挑班名角儿,历尽辛酸,尝遍甘苦,期间广纳博收,融南北京剧艺术于一身,汇古今各家流派之纷呈。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新中国成立后,应组织安排,扎根湖北武汉这一京剧大码头,在武汉市京剧团(今武汉京剧院)工作的二十余年里,全面的继承,锐意的创新,演老戏、创新戏,不断实践演出,将京剧武生艺术融合自身表演特色,升华提炼出具有成熟魅力的高派武生表演艺术。高盛麟
本书是《京剧大家绝艺录 武生篇》的姊妹篇,延续了 武生篇 的统一风格,汇集了十六位目前在世的老一辈旦行名家,主要请他们讲述诸位名师的独特之处。如年逾九旬的于玉蘅(北京)老师示范了当年王瑶卿先生说戏设腔讲究的规范和京白、韵白的规矩;年已八十六岁高龄的王君青(西安)老师将在尚小云先生身边所学的尚派演唱风格,其吐字、发音、气口、韵味做了系统地总结;七十岁开外的钟荣(南京)老师把从新艳秋、王吟秋等前辈继承来的程派表演真谛倾囊而授 京剧大家绝艺录 系列是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开展的京剧艺术资料抢救工作,着力从众多京剧艺术大家们那里搜集整理艺术结晶,把一批批特色鲜明的精湛技艺汇总成册成图成像,通过学子们严谨规范的学习继承,使之薪火相传,绵延不断。该丛书是对各个京剧流派、行当的艺术大家精湛创新
京剧打击乐是京剧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乐队中起主导作用。京剧打击乐之首是鼓板,鼓板的演奏者是京剧乐队的指挥。在京剧这种综合艺术的形式中,无论唱、念、做、打,都离不开锣鼓的开导、配合和烘托。演出中打击乐以节奏音响的变化带动全局,贯穿全剧,用以配合表演、歌唱的节奏韵律,渲染剧情,制造舞台气氛,推动剧情的发展,使整个舞台节奏和风格统一。 京剧打击乐多年来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演奏方法。其锣鼓组合种类繁多、样式复杂、内容丰富,但我们仔细剖析之后便不难看出,这么多的锣鼓点子却是由几种简单的节奏型为基础发展变化而成的。 为了便于大家了解和学习京剧打击乐,我们编写了这本教材。教材的基本内容以京剧打击乐基本功训练为主,按教学规律以及训练程度进行编排,从入门开始,循序渐进。例如如何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