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京剧史(1790-1949 插图本)/中国戏曲艺术大系》为一部中国京剧断代史,阐述了京剧的形成、清末京剧的发展、辛亥革命以来京剧的变革以及战争年代的京剧状况等几个方面,历史年代跨越从1790年至1949年。
本书是一部全面介绍京剧产生、发展、成熟及现状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型专业百科全书,全书主要设立十大分支,即京剧史、京剧文学、京剧音乐、京剧表演、京剧舞台美术、京剧导演、京剧演出团体、京剧演出剧场、京剧教育、京剧研究。每一分支下又各分设若干门类,如“京剧表演”下分脚色行当、唱念做打、演员等,每一门类下再细分。共计240万字,约4000幅图片资料。此外,还有京剧绘画、京剧彩塑、京剧电影、京剧邮票、京剧唱片、京剧电视等多种与京剧密切相关的艺术形式介绍,具有广泛的知识性。为便于学术研究和读者阅读、检索,本书设置有分类目录、笔画目录、图片索引、内容主题索引等。本书分上下两卷,76.75个印张,精装,四色,铜版纸印刷,装帧设计同样体现文化感和艺术感。
收录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维康六十余段经典唱段。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包括传统戏、新编历史戏、现代京剧、京剧诗词以及戏歌,涵括了其代表作《谢瑶环》《蝶恋花》《恩仇恋》等经典剧目以及《咏梅》等诗词。本书是一本包含了唱腔以及乐队伴奏的曲谱集,不仅为专业团体的的演出提供了文献资料,也为戏迷们聚会雅集提供了便利。随书还收入了李维康珍贵的演出剧照和历史音像资料,读者可更加立体、全面的了解与聆赏李维康的京腔京韵。
《京剧琴谱三百首(套装上下册)》是一本京剧唱段的琴谱集,分上、下两册,上册为老生、花脸、老旦;下册为青衣花旦、现代戏、对唱、参考文献、附录及后记。附录还列出了一些常用京剧曲牌以及圣手燕守平先生领衔演奏的京胡协奏曲《迎春》,一并供爱好者练习使用。
许俊德选编的《京剧花脸唱腔百年品鉴(京剧卷上下)》是一本花脸唱腔大全。该书把上起现在能够搜集到音响资料的*早花脸唱腔,下至如今刚刚开始在舞台上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演员的唱腔,搜罗到一起加以系统介绍。有志者可以从中学习、研究,创作者可以找到更多的参考资料和样板,爱好者可以得到一本珍藏的精品,特别是还有许多现在已经不易为人见到的宝贵传统唱腔作品也得到了保存和流传。
作者将多年来撰写发表的与京剧相关的文章编写成这个集子,这些文章长短不一,多数是直接探访京剧问题的,也有些虽非纯粹的京剧研究,但与戏曲、戏剧等理论的探讨发展等有关。一些文章在发表时就受到同行的关注,引起过一些讨论,并成为戏曲戏剧京剧领域令人感兴趣的前言话题。本书还汇集了第七届京剧学靠前学术研讨会中部分戏曲专家学者、表演艺术家等京剧爱好者很好的论文集。
本套曲谱为厉不害老师京剧曲谱精选的续集,是一套经典系列。迄今仍有很大的读者群,很有市场。该套图书收集了《白毛女》、《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红云岗》、《龙江颂》、《红色娘子军》、《平原作战》、《杜鹃山》11个剧目,每一个剧目均有中英文对照的剧情简介。
本书是 中国戏曲名家唱腔精选系列 中的又一力作。全书收录了中国京剧院主要演员,国家一级演员耿其昌先生的60余段经典唱段,包括传统戏、现代戏、京剧诗词等。全书是一本包含乐队伴奏的唱腔谱集,同时每首作品之后,耿其昌先生还用文字记述了每段唱腔传承与演出之时的背后故事,不仅为专业团体的的演出提供了文献资料,也为戏迷们聚会雅集提供了便利。随书还汇集了耿其昌珍贵的演出剧照和音像资料,可更加立体、全面的了解与聆赏耿其昌的京腔京韵。
本书是《京剧大家绝艺录·武生篇》的姊妹篇,延续了“武生篇”的统一风格,仍采用(书)的形式,汇集了十六位目前在世的老一辈旦行名家,主要请他们讲述诸位名师的独特之处。如年逾九旬的于玉蘅(北京)老师示范了当年王瑶卿先生说戏设腔讲究的规范和京白、韵白的规矩;年已八十六岁高龄的王君青(西安)老师将在尚小云先生身边所学的尚派演唱风格,其吐字、发音、气口、韵味做了系统地总结;七十岁开外的钟荣(南京)老师把从新艳秋、王吟秋等前辈继承来的程派表演真谛倾囊而授……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皇室对戏曲的注重,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与发扬。自清王朝建立之初演戏、看戏便成其生活中的一部分,戏曲这时已然成为满汉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此后演戏又被清帝用于宫廷仪典,这历代所无之创举,更使中华戏曲文化走向了新的高峰。
《京剧长谈-李洪春口述历史》,主要内容包括:我的家庭、出科前后、老师王洪寿、搭班时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