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双云1942年在重庆独立出版社出版的《初期职业话剧史料》,是我国*早的一本有关职业话剧团体演出的史料文献,出版至今,未曾再版过,是今天不可多得的珍贵的早期职业话剧史料。但由于时代的久远,原书破损严重,本次出版利用各图书馆的馆藏,对全书进行了刊误和史料的补订,重新予以校点,使全书完整的面貌得以保存。
上海的戏剧观众的审美取向又与海派文化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何以话剧职业化在上海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话剧这一自身蕴含现代性的戏剧样式和上海现代文化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内在的关联?上海孤岛这种繁盛的演剧局面出现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一个特殊的历史地域中,是正常还是反常?它的出现,是戏剧发展的必然,还是偶然?它与历史上其他表面类似的话剧现象相比较,其内在又有很大的不同,那么,造成这些不同的根源何在?和其他剧种的同时期演出相比,这种状态又是不是真正的繁盛?…… 当面对当代戏剧发展中出现的通俗化、市场化的戏剧现象时,重回戏剧史中,对当年那段曾被忽略的类似的发展阶段进行重新整理和研究,非常有必要。
《从梦想到现实(李宝群戏剧随想集)》是总政话剧团编剧李宝群从事戏剧剧本创作多年的随感文集。书中收录了他对中外戏剧大师、中外戏剧经典剧目及自己创作剧目的读书随笔及所感所想。因其在国内成功的践行现实主义戏剧的创作理念,在业内评价很高,本书的出版,对戏剧爱好者及业内人士研究戏剧大师、经典作品及现实主义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艺术作品,最能鼓荡人心的是戏剧;现代戏剧的主流是话剧。话剧跟中国社会有什么关系?话剧跟普通人生有什么关系?话剧是如何植入中国本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它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光鲜可爱、怪诞生猛之处,有什么秘而不宣的制作秘笈,使它能在过去对中国社会人生发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在现在能对知识精英阶层提供源原不断的创造灵感,对文化大众产生持久的艺术魅力。并使普通民众保持强烈的好奇心,一睹为快?作者带着这些疑问在中央戏剧学院修习多年,执教多年,自以为有所领悟、于是发而为文,写了此书。为使阅读赏心悦目,特意配图数百幅。读书少的看图,读书多的看字,读书不多不少的图文并茂看,不亦乐乎。 该书将重要事件、人物、代表性作品融为一体,全方位审视中国话剧史的发展进程,史论结合,图文并茂,表达了作者个性
这部《中国话剧表演史论》的一大特色是对中国话剧表演发展历史的总体把握和理解。作者探讨的是话剧表演,但不是泛论表演的一般规律,而是从中国话剧的实际出发,研究话剧表演迄今为止的每一个阶段的具体形态特色,然后从中归纳总结出一些带规律性的问题,深人进行思考。换言之,本书在结构上采用了以史为经、以论为纬相互交织的方法,历史与理论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既不作大量史料的堆积,又避免了空泛无谓的议论。这也显示了作者较为深厚扎实的史论功底。
上海的戏剧观众的审美取向又与海派文化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何以话剧职业化在上海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话剧这一自身蕴含现代性的戏剧样式和上海现代文化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内在的关联?上海孤岛这种繁盛的演剧局面出现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一个特殊的历史地域中,是正常还是反常?它的出现,是戏剧发展的必然,还是偶然?它与历史上其他表面类似的话剧现象相比较,其内在又有很大的不同,那么,造成这些不同的根源何在?和其他剧种的同时期演出相比,这种状态又是不是真正的繁盛?…… 当面对当代戏剧发展中出现的通俗化、市场化的戏剧现象时,重回戏剧史中,对当年那段曾被忽略的类似的发展阶段进行重新整理和研究,非常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