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情缘 白先勇的昆曲之旅》一书全面收录白先勇先生关于昆曲的随笔,以及与昆曲相关的精彩访问与对谈。自2004年起,白先勇策划制作的青春版《牡丹亭》开始巡演,至2012年共演出200场,成为这一阶段著名的文化现象,有力推动了昆曲在中国社会以及欧美的传播。在这一期间,白先勇形成并表述了其独有的昆曲理念,不仅在众多访谈中披露青春版《牡丹亭》的制作过程、深入的文化,还提出了 昆曲新美学 的概念。本书作为白先勇先生推广昆曲文化的集大成之作,全面展现了与昆曲的因缘与感想、收获与得失,以及制作青春版《牡丹亭》和新版《玉簪记》的心路历程
《闽台方言的源流与嬗变》是福建社科院刘登翰教授和福建师范大学林国平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项目和“十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闽台文化关系研究》的子课题,又是本人主持的福建省“十五”社科基金课题。在整套丛书出版的过程中,福建人民出版社林彬副社长和本丛书主编刘登翰教授、副主编林国平教授为“闽台文化关系研究丛书”的顺利出版付出了十分艰辛的努力,我在此谨表衷心的谢忱!
陈益编著的《昆曲百折》从昆曲剧目中遴选出一百个折子戏,介绍剧情,赏析唱词,并结合舞台演出和作者自身的人生经历作简要分析,语言流畅,饶有趣味。除常见于舞台的折子戏外,作者还选取了如《祝发记渡江》、《一文钱罗梦》等现代观众不甚熟悉的剧目,全面地展示鼎盛时期昆曲舞台的演出风貌。
“爱美的戏剧”简称“爱美剧”,是五四运动后兴起的非职业演剧,文明戏向现代话剧过渡的产物。它是现代话剧在中国舞台上最初的尝试,在批判文明戏的基础上,介绍西方戏剧的学说与方法,对中国话剧进行了革新。陈大悲所著的《爱美的戏剧》是“五四”后较早的一部通俗戏剧理论著作,对当时的新剧运动颇有影响。
作者经过研究、筛选,从锡剧历来流传的剧目中选取了101个经典唱段,按剧目选段、独唱、对唱分为三个部分。为便于读者欣赏,每个唱段均有剧情、唱段及演员简介。本书所选唱段经典,文字介绍通俗、精炼,适合专业锡剧工作者阅读,也适合业余锡剧爱好者自学使用。
中国的戏剧源远流长,是一门集文学、音乐(包括声乐和器乐)、舞蹈、美术、杂技、武术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在世界戏剧舞台上可谓独树一帜。中国戏剧到宋元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直到清代京剧的形式,到达一个高峰,京剧也成了中国戏剧的代表。本书用大量珍贵的图片展示了中国戏剧发展演变的生动画面,并以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文字概括了中国戏剧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有助于人们对中国戏剧发展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全面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