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西方舞蹈史上舞蹈走向革命性发展的,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家或编导家为中心切入点,从分析他们的舞蹈理念出发,将研究视野扩展到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考察当时的政治社会状况、文化思潮以及其他艺术形式如何影响他们的舞蹈创作思想,进而重新诠释他们各自经典代表作品背后蕴含的深刻历史和文化含义,力求挖掘西方舞蹈发展历程中的内在规律和实质。本书的研究特点在于将个体舞蹈家所具备的艺术特性与其身处时代结合起来,以他们自身所代表的民族与历史特性和文化属性为依据,阐释其舞蹈艺术理念的实质,进而发掘整个西方舞蹈艺术的发展规律。
《群舞编导基础理论与技术技法教程》是根据北京舞蹈学院06级现代舞编导班的群舞教学来结构的。主要分三个部分构成了本教材的基本框架:第一部分主要讲授理论层面的,第一单元主要介绍群舞编舞教学的历程以及一些理论和观点;第二部分主要讲授技法层面的,第二单元至第八单元全部都是群舞技术技法,从动机、舞句、舞段、层次、调度、画面到单双三人舞和群舞的关系;第三部分主要讲授群舞小品创作层面的,第九单元中主要从群舞小品创作的选材、构思、结构、形象、步骤五个阶段讲解,另外,还附录了结构案例、群舞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三个内容。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以及教学实际,每一单元中都有课堂练习,并给教师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教学指导、回课评价和课堂小结。《群舞编导基础理论与技术技法教程》希望多的人会通过群舞编舞技法教学去
《世界戏剧学》是余秋雨学术著作,在八十年代的中国,有着开垦知识荒原,开拓国人眼界的重要意义。出版三十余年来广受赞誉,至今仍是中国读者迅速了解外国戏剧理论,系统研读世界戏剧史的佳作。 全书秉持作者的一贯风格,用散文笔法梳理世界各地历代戏剧理论及名剧作家的观点,笔力遒劲,高屋建瓴,宏大的视野之下浸润着细致入微的个人体验。余秋雨用作家对文字的敏感和一流的表达能力,冲淡了学术的严肃与遥远。书中很多戏剧学理论完全可以当作编剧、小说的创作理论使用,其启发性与实用性甚至比绝大部分千篇一律的剧作书要强。 在学术自由、资料充分的今天,一直没有出现一部新的同类著作能替代它的地位。 因此,这本书也在告诉今天的青年:比较像样的学术成果,与条件无关,与经费无关,与背景无关。学术,是对身边潮流的一种勇
《中国古代乐舞史与文献研究》本书主要对中国古代乐舞的产生方式、内容,以及中国古代乐舞史与文献中与乐舞相关的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和研究。以史料文献为依据,梳理原始乐舞的发生和发展,不同历史时期乐舞所具有传承性的共同特征和各具特色的乐舞形态与乐舞现象等,探究乐舞特征形成的缘由和流变等问题,分析中国古代不同场合乐舞表演的内容、形式、艺术特征、功能目的等,同时研究与乐舞相关的著作、辞赋、诗词、舞谱,以及历史遗存中的乐舞图画、壁画、岩画与雕塑,力求还原中国古代乐舞图景,传承中华 传统乐舞艺术。
本书从田园、绿洲、草原、海洋等广阔舞台层面,展示民间舞蹈的风姿,追溯民间舞蹈的渊源,揭示民间舞蹈的本质及其生命律动的文化内涵,具有较强的资料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能把你带进迷人的民间舞蹈大观园。
“舞蹈学”是个大概念,“舞蹈概论”的外延偏小,但它们同属一个范畴,都是讨论舞蹈基础性理论的;“舞蹈学”偏于学科性质,“舞蹈概论”则偏于常识性质,但二者都免不了要论。因共同点较多,所以我认为可以通用。《舞蹈学基础》正是考虑到它是为本科生所用,它的构思就要以本科生能接受为原则,除了文字要尽量浅显些外,更加大了图片量,突出其舞蹈的形象性,同时又另收录相关语录作为“补白”,实际上是丰富其内容,让相关的名人短语开启年轻学子的心灵,使他们步入理性家园,作者吕艺生等以为这样也更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口味。此外,又在每节文尾加上“本节主要概念”和“着重理解的内容”——即思考题。
《舒巧舞剧创作评析》是年轻舞蹈评论家张莉的新著,这是一本较有理论水平的舞蹈学术著作。此书的特点,首先在于作者敢选择舞剧编导舒巧的创作成果进行评析,这一选择体现了年轻舞蹈评论家的理性与锐气的精神。其次是作者始终站在艺术的角度对名家的创作进行理性的思辨,不否认其优长,亦不掩饰其不足,这在当今舞蹈评论界是难能可贵的“唯真求实”的评论风气。
《现代性与大众化:中国现当代舞蹈发展研究》分上、下两编,上编为《中国现当代舞蹈的流变》(1949—2009),突破传统舞蹈史的研究方法,以现当代舞蹈发展的突出特征现代性和大众化为主题进行研究:“现代化”与传统舞蹈的转变;“民主化”与新式舞蹈的出现;“革命化”与红色歌舞的发展;“专业化”与当代舞蹈的建设;“大众化”与中国舞蹈的繁荣发展这五个方面,结合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等重要历史发展大背景下舞蹈发展的实践,以现当代舞蹈发展中的代表人物、重要现象等展开,由此对中国现当代舞蹈发展及其社会、历史意义和价值进行研究论证。下编为《现代性与大众化:中国现当代舞蹈发展研究》,集合了笔者仝妍近十年来中国现当代舞蹈史研究领域的八篇学术论文,在此既是对史学研究的理论思考,也是
《新中国舞蹈发展史·舞蹈人物研究丛书·舞蹈文化求索六十年:罗雄岩文集》分为:“民舞散论”、“学术交流”、“舞思短评”、“舞文摘译”与“学诗小辑”五个部分,因不是按发表时序编排的,所以有些早期发表的文章却编排在后面,文字显得浅显。从不同时期发表的文章中,可以看到当时的文化背景,可以了解我在学习与实践中成长的历程。舞文摘译部分主要是“现代舞”的内容,由于对此项研究比较肤浅,所以在记述、舞蹈家的人名及其作品的名称用字,会有不够确切之处。
本书内容包括:舞蹈美学的姗姗来迟;何为舞蹈美学;舞蹈美及其本质特征;怎样认识舞蹈美;原始舞蹈;模仿与表现;舞蹈的自治与不纯;舞蹈审美心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