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
《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术》:如果说原研哉奠定了无印良品的设计哲学的话,那佐藤可士和就创造了UNIQLO优衣库的视觉精神,而现在UNIQLO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日本设计象征,它更加国际感,并强调设计性让设计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直观和重要同时又保持了日本风格。 在日本,佐藤可士和是带动销售的设计魔术师,也是走在时代尖端的创意鬼才,不论麒麟极生啤酒、国立新美术馆或是UNIQLO等等,皆以崭新的创意抓住众人目光。事实上,这般精准呈现的极致美学,都是透过 整理 而完成的。书中佐藤可士和以自己的知名设计案为例,将 超级整理术 分为三大阶段,从有形到无形分别是:空间整理、信息整理以及思考整理。从随身物品、办公环境开始,透过对于空间整理的习惯,养成对于思考整理的敏锐,只要按部就班,时时刻刻磨练整理技巧,便能促使思绪清晰、提高
本书是一本针对AI图像生成技术的实用教程,旨在帮助读者快速掌握AI出图工具Midjourney的使用方法。本书从AI图像生成技术的基础知识开始,逐步深入讲解Midjourney的界面操作、功能特点和实战技巧。通过书中丰富的案例和实践练习,读者可以在短时间内学会AI图像生成技术,并且本书收录了大量实用的提示词,方便读者快速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本书是一本入门级配色设计书籍,能够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语言带领大家认识色彩、了解并熟练应用配色设计。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部分为色彩相关的基础知识介绍;第二部分是对配色方法、理论与技巧的讲解;第三部分则带领大家通过对古典装饰画、摄影作品、世界名画和服装、建筑设计与玩具的配色分析,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运用配色,让配色设计彻底融入你的生活、你的世界!
这是一本关于设计史研究的学科导论性著作。作者约翰 A.沃克在总结当代西方设计史学科发展与专业教学的经验基础上,从多学科、多角度对设计史的学科性质、研究范畴、研究方法、研究模式与研究类型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分析与阐述,对困惑设计史研究的诸多问题,例如设计内涵与外延的界定、设计史的学科地位与学科性质、设计史学科与设计史著述之间的关系、设计史的方法论、设计史写作的不同范式与类型、设计史学科与相关学科领域的关系等,作了条分缕析的解答。本书*后一部分由朱迪 阿特菲尔德撰写,是关于女性主义设计史的专题论文。
本书共收录相关主题文章9篇。设计问题的本质一直是设计界争论的一个问题,它是检验不同理论方法的试金石,也对设计实践和设计教育带来重大影响。其中 设计问题的逻辑:辩证法视角 一文指出,可以运用黑格尔的辩证逻辑,把设计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之间的关系问题作为一个概念进行研究,这一提法非常新颖; 美国设计学本科教育的发展状况(1988-2012年) 一文,通过分析美国综合高等教育数据,描绘了二十五年间设计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日益重要的地位; 设计教育引领突破性创新:设计主导的创新视角 一文则探讨了中国的设计教育问题,并着重研究如何通过设计教育来激发中国的突破性创新; 谣言工厂或 谣言研究 难在何处 一文探讨了平面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以及传播设计之间的差异; 城市即兴 一文讨论了即兴的性质以及城市即兴在交互设计中的位置;
本书是法兰教授近的作品之一,主要阐明了三个问题:设计史的来源、设计史现在的状况、设计史的未来发展可能等三个基本问题。解答上述三个问题的主要目的在于,在对设计史学科理论与方法的讨论中促进关于什么是设计史,以及如何写作一部好的设计史等两个问题的深入认识与反思。本书结构完整、逻辑清晰,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也分别代表了作者对设计史学科三个不同方面的反思:设计史的史学、设计史的理论与方法、以及设计史的认识论。
穆纳里认为艺术不应该是 无用而高贵的东西 ,如今的艺术家必须 摆脱最后的浪漫主义的破布 ,让形式服从功能,才能让物品更适合生活又更具有美感。 本书极富启发性和高度娱乐性地阐述了穆纳里对视觉艺术、平面设计和工业设计的想法,以及设计在我们日常使用的物品中所起的作用。比如,灯具、路标、印刷字体、海报、儿童书籍、广告、汽车和椅子 如此多的有趣主题。
本书以 通过设计之研究 为专题,共收录主题文章11篇。 从针法到社会:多层次参与式设计研究方法 一文介绍了作者所研究的时装中的开放性; 线、老鼠和绵羊能告诉我们什么? 一文,作者通过线这一隐喻,阐释了设计实践研究对象的运动、突现与转型; 乐器是新音乐之新的源泉 一文,以自我民族志的形式描述了 通过设计之研究 的协作过程,探索新乐器开辟新音乐的可能性; 揉皱多元时间材料地图带来的启示 一文,是作者对RTD2015会议上同与会代表互动的反思; 墙厨花园数字-自然混合制品的安置与管理 一文,几位作者讨论了支持游客与公共花园互动的三个介入式人工制品的协作设计项目,借助生长中的花园这一隐喻,反思了他们对设计的材料、价值观、场所营造和未完成性的理解; 转录员眼中的转录:工作室精神 一文,作者对自身的转录体验进行了自我反
本书由手绘POP界大师级人物简仁吉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和培训经验整理、绘制、编著而成。全书一共包含六个部分。*部分介绍画POP海报的准备工作,对POP海报的基本要素和常用的书写工具进行了详细的解说;第二部分介绍POP海报的创意字体,包括基础的运笔,POP正体字、个性字及软笔字等多种变化字体;第三部分是关于POP海报的创意插图,对插图的表现形式和色彩进行解读,并列举动物、人物、综合等插图创意;第四部分是关于POP海报的创意编排,以同一主题、同一内容的海报为例,给出了100种不同的设计方法;第五部分是POP在生活各个领域的实际应用及案例;第六部分则分享了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商业POP的制作。
如何用设计和写作表现包豪斯理念? 美国平面设计协会(AIGA)奖章得主艾伦 路普顿和J.亚伯特 米勒用语言和版式设计,为读者带来更直观的包豪斯体验! 本书收录了8篇围绕包豪斯历史、理论发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展开的文章。以包豪斯颇具代表性的设计▲■●为切入点,探讨了这些图形背后的设计理念与幼儿园运动的渊源联系,考察了它们背后视觉语言形式的表达策略,并且进一步探索了这些图形在精神分析和数学领域的启示与意义。
本书以服务与社会为专题,共收录相关文章9篇。其中 无国界设计:现实与成效 、 门外设计师:实现适宜变革的草根创新 两篇文章探讨了发展中世界背景下专业设计的作用和局限性; 发现和扩充设计论点的修辞工具 、 小太阳:艺术及设计物件的指示性框架 两篇文章探讨了设计和社会维度; 非营利性组织内部的设计能力开发 、 超越功能能可供性:消解设计学与认知科学之间的类化差异 两篇文章在综述已有设计概念框架的基础上,又对框架提出了修正建议; 关于(经济)金字塔底设计范围的构想 一文指出,世界上还有大量人口,他们每人每天生活费不足2美金,这是一个需求未得到可持续满足的群体,因此需要社会更多关注;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智利:卫星跟踪站技术和品牌推广 一文,通过考古学透镜,研究在智利发现的前美国卫星跟踪站的美国国家航空航
设计 对中国来说是一门既新、又热门的综合交叉型专业,对此雷曼教授从知名设计教育家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他继承了包豪斯和乌尔姆的设计基础传统,又发展了一套十分具有特色的设计基础研究课题体系,尤其是30年来多次受邀来华讲学,精心传授他的教育思想、方法和教学体系,不仅取得了骄人的成果,还培养了近百名师资,他的设计教育理念已在中国设计教育界中开花结果,可谓粉丝遍中国。在这本书中,雷曼教授回顾了他在中国讲学30年来的见闻、体会和反思。他满怀深情地将多年的心血和酝酿已久的这本书奉献给中国的同行们,希望正在蓬勃发展的中国设计教育能更好地担当起培养中国和世界未来的优秀设计人才。本书内容翔实,写作时兼顾了读者的东方文化背景,以中英对照的形式在中国首次出版。
经济学的重点在于解释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设计则是关于以满足我们功利主义需求的方式,塑造并实现人的能力,从而创造意义 其中也包括创造财富的来源。至少在一般层面上,两者之间也该有一些互动,但相互之间的不理解及其深层分裂又将两者分得更开了。如何处理,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辩证地克服这种分裂,也是《设计和价值创造》这本书的优势和兴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