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对于设计师来说,折叠是一项十分关键但未受到足够重视的基础能力。包豪斯学院的约瑟夫 亚伯斯(Josef Albers)就把折叠作为设计基础课,旨在让设计师建立空间感和几何直觉,提升三维造型的创作能力。 保罗 杰克逊是继约瑟夫 亚伯斯之后的专门传授折叠技巧的艺术家。本书凝结了保罗40多年的教学精华,他从一张纸开始,细致地讲解了基础的折叠概念及80多种通用的折叠技巧。 这些技巧广泛适用于建筑、室内设计、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包装、时装、珠宝设计等领域。在学会这些技巧后,设计师可以突破纸的界限,探索织物、塑料、金属等各种材料的可塑性,激活创意灵感,满足不同领域的设计需求。
文字设计具有双重性:首先,设计作品要具备功能性;其次,它也应具备艺术审美性。 埃米尔 鲁德 《今日文字设计》收录了15个国家88位设计师的作品,包括杉浦康平、安尚秀、扬 奇肖尔德、埃米尔 鲁德、卡尔 格斯特纳等现代设计大师的作品与设计评论专文。这些作品与其中蕴含的设计思想超越了它们诞生的时代,呈现出风格各异的当代设计面貌。 但本书不仅是一本经典字体设计作品集,更是一本串连起20世纪文字设计的发展历程、展现设计界多种理念乃至学术观点冲突的启发性教程。赫尔穆特以广博的学识视野在《今日文字设计》里展示了现代文字设计在东西方近一个世纪的节点和面貌,并以作品为例对文字设计不同的观念或方法进行了简要的归类和阐释。 本书于1980年首次出版后即风靡业界,广受赞誉。40年后的今天,经由增补修订,推出中英文对照的
本书充分结合专业理论与实际案例,通过五大章节图文并茂、条理清晰地对包装设计行业进行了系统性的讲解,从发展历程与时代变迁,定义概述与基本要素,设计目标与品牌塑造,设计流程与项目实施,到市场营销与业务管理等相关知识与指导一应俱全。如果你是设计专业的学生或从业人员,本书可梳理你的设计思路,夯实你的设计基础;如果你是包装设计专业的老师,本书亦可作为借鉴参考的授课资料,拓展你的教学思维。
旗袍,作为中国灿烂辉煌的传统服饰的代表之一,是我国的民族服装,是几代手工艺人的智慧结晶,是集我国服饰工艺、美学之艺术大成,蕴含着我国悠久的特色传统文化,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论,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亦是*为当今世人所认可和推崇的中国服饰之代表。旗袍不仅拥有独特的形式美感和装饰美感,更是传统中国多民族和多元文化不断交流、融合的例证与产物。本书以翔实、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旗袍的前世今生,带领读者了解面料、纹样与色彩的选择,领略旗袍完整的制作工艺与文化符号。
他是伦敦东区的穷小子,十六岁辍学后成为萨维尔街的裁缝学徒,继而其名字 亚历山大 麦昆(Alexander McQueen) 便与意大利时装设计师罗密欧 吉利(Romeo Gigli)、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纪梵希和古驰集团紧密相连。天才虽已陨落,其时装设计却有着永恒的生命力,在风起云涌的时尚界独树一帜。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于2011年为著名设计师亚历山大 麦昆举办了回顾展,盛况空前。本书是该展览的同名图录,以时尚摄影师瑟尔韦 松德斯伯(S lveSundsb )拍摄的百余幅精美大图展现这位设计师的标志性作品,探寻其中既传统又具颠覆性的精湛工艺,和它们承载的故事、历史与文化。麦昆的时装秀犹如装置艺术与行为艺术,本书亦对其中的叙事结构进行关注。策展人安德鲁 博尔顿携手时尚编辑为本书撰写了富有洞见的文章,并专访麦昆的衣钵传人、现任亚历山大
编辑设计(Editorial Design)是国外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必学专业课,也是近年来国内设计界的热点。它要求设计师具备三位一体的整体设计概念,强调设计的内在逻辑,是设计师在书籍设计、杂志设计、海报设计、网站设计等众多领域至关重要的基本能力。 本书通过30个章节,分解知识点、剖析案例,帮助设计师以全局化的思维处理繁杂的文本与信息,灵活地综合运用各种技能对图形、文字等设计元素进行编排重组,使独立的版面与整体产生呼应,实现更立体、更吸引眼球的视觉化效果。
GK,GARAGEKIT的缩写,通常由原型师设计灰模,再开模制作白模,通过打磨-拼装-上色等一系列工艺,完成艺术模型。这需要原型师有一定的美术功底以及各类特别造型工具。中国的原型师们在GK手办艺术创作时很好地还原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神韵,他们结合创意想象力呈现了造型时尚的美感。本书中汇集约19个中国优秀的原创原型师和工作室,对原创手办的创作过程和创作思路进行了详尽地剖析。本书跟随中国的手办原型师们穿越时空,还原超时空的幻想场景,通过对话和创意制作画面展现了原型师的创作精品。
《苹果集 设计文化论》系柳冠中先生40年来在设计研究领域辛劳播耕、艰苦求索、果敢采撷的智慧之果,该书以论述工业设计的概念、意义及基本方法论为起点,进而以揭示人类不同文明阶段的表、中、深层文化结构为线索,对工艺美术与工业设计、工业化社会、信息社会与工业设计作了鞭辟入里的论述,提出设计是 协调人 产品 环境 三者关系的创造活动,设计是 创造新的使用方式 以及 共生美学观 等新颖、深刻、极具创造性的思想。同时又将系统的理论阐述、作者本人设计实例以及国内外设计实例的剖析,相渗相溶,构筑起一个坚实而有说服力的思想体系。
作为中国传统艺术之一,盆景艺术始于六朝,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可谓源远流长。盆景艺术以植物、山石、土、水等为材料,凭借园艺栽培,融和艺术创作,在一方小盆中塑造自然之美、抒发创作者的情怀、展现深远的意境,有缩地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本书收录明清时代所收盆景艺术图谱100例,实际上是当时传播至欧洲的 外销画 :上半部以鸟类和花卉为题材;下半部以昆虫和果木为题材。今天,从这些盆景艺术外销画中,我们既可欣赏中国盆景艺术之美,感受中西绘画融合之味,也能窥见清代中国人的生活图景。 书中附赠的《画万年花甲》图卷,系由清代画家汪承霈绘制。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乾隆皇帝第六次南巡,命汪氏绘此图。《画万年花甲》全卷共绘二十四种花木盆景,寓意 百花呈瑞,盛世升平 。
本书主要分为两大部分,*部分为经验法则,作者总结了多年来在版式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就问题提出改进的优选方案;第二部分为实战法则,通过对同一内容进行不同的版式设计,让一呈现出N种不同的设计方案,能让读者学习到非常有用的方案,并产生还能如此恍然大悟的感觉。
全书重点选取了建国以来800件经典产品,包括机械、交通工具、家用电器、家居用品等主要产业方向和产品领域,产品谱系的编写方式,形成了清晰、简洁而全面的新中国产品的历史档案。 这本目前为止全的 新中国产品年谱 ,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这些饱经岁月洗礼,承载着心中记忆的产品大家族的主要成员,列队于历史舞台的画卷中,展卷之时,不仅让我们穿越岁月的艰辛和荣光,更看到中国和中国人勤劳奋进、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想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品牌系统,这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实用指南。作者艾丽娜 惠勒作为资深品牌设计专家,在书中系统、完整、深入地解释了什么是CI设计,以及CI设计是如何支撑起一个品牌的。 书中分为三个部分:部分介绍了CI设计的要素、概念等基础知识;第二部分完整介绍了CI设计的过程,包括调查研究、明确品牌战略、视觉设计、创造接触点、资产管理共5个必经步骤;第三部分展示并分析了50多个品牌的设计案例,并以此说明了国际知名品牌是如何长久保持活力的。 本书在国外畅销数十年,5次修订再版,影响了全球众多商业品牌与设计师。书中内容全面、细致、可操作性强,完全可以作为CI设计从入门到进阶的完整自学教程。丰富的设计案例也可以帮助读者开阔视野,收获经验与灵感。
中国现代设计是伴随着现代化现代进程发展起来的。《中国现代设计观念史》作者搜集资料十年,梳理、研究、写作五年,为读者还原一段真实的中国现代设计史。作者将研究坐标放在 设计 也是由设计师们的活动或行为所组成的,是一种人类活动。这样一种行为是在政治、经济、社会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因而作者在研究设计观念史的时候,融入了社会学、科学、哲学、心理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在研究中,作者突破贴 标签式 的研究方法,在真实的设计实践与探索中反思,引出了许多有趣且深刻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关于中国现代设计思想资源的辨析一般认为 图案 是现代设计思想的重要来源,但从 共时 的角度来看,上世纪20年代以来与西方国家,特别是德国的技术合作及工业产品输入是另一支重要的思想资源。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市民阶层大众化、通
1962年起,陈明达率助手赴山西应县考察佛宫寺释迦塔,在1930年代营造学社的考察基础上,做了更为准确、详细的测绘,并结合多年来对《营造法式》的研究,着手探讨古代建筑设计规律,从而阐明中国古代建筑从总平面布置到单体建筑的构造,都是按一定法式经过精密设计的,通过精密的测量和缜密的分析,是可以找到它的设计规律的。这部专著是中国建筑历史研究的一次重大突破。
《设计的基因》一书,收录了李立新近30年的学术生涯中,反映其学术主张及代表性成果的文章计41篇,时间跨度自1995年至2022年。文章按照设计史、源流辨、手艺价值、坚守、转折、新的建构分门别类,主题多为古代设计和传统设计 ,偶有现代设计 。作为中国当代设计学界的中坚力量,这本文集具有垂范青年学子、鉴照历史与未来的价值。
本书考察了18世纪工业革命至现今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中的大量代表性设计作品,揭示出设计理念和设计方式的历史嬗变,配以丰富精美图片,为读者更好地理解21世纪的设计提供了启发和指导。本书着眼于设计本身,不仅探索了设计的发展与工业化、技术、环境责任、消费主义,以及批判性设计与个人需求、人文关怀的紧密关联,而且凸显了它们的作用和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和伦理价值。
作为18世纪时期法国博物学家,布封耗费40年时间完成了36卷的巨制《自然史》,对后世影响深远。正是在他的主导下,在其合作者E.L.多邦东和M.多邦东的协助下,由同时代法国著名的雕版绘画师弗郎索瓦-尼古拉 马蒂内完成了1008幅精致的雕版手绘插图。这套18世纪的鸟类图鉴丛书,自1765年陆续问世以来,距今已有二百五十余年的历史。 这1008幅手绘图包含973幅鸟类插图,35幅其他动物插图(28种昆虫、3种两栖和爬行类动物图和4种珊瑚图);其中包括1228只鸟、24只金龟子、23只蛾、61只蝶、1只变色龙、1只海王星苔虫、3只负子蟾、1只飞蜥、5只天牛、2只螳螂和4丛珊瑚。 其中有些鸟类,如马岛蓝鸠、马斯卡林鹦鹉、卡罗莱纳长尾鹦鹉、塞内加尔长尾蜂虎、留尼汪红鹀、大海雀等早已绝迹;而像法国小鸨、阿波罗绢蝶、白鹈鹕等在有些地区以及灭绝。因此,这些插
欧式花艺设计是现代花艺设计的基础,也是成为一名花艺设计师必学的内容。本书全面系统的介绍了欧式花艺设计理论、历史、风格、技法,通过34个设计主题,近200个作品实例,全面指导读者的实践。本书经典案例都配有制作过程的照片,以及花材选择要点、制作技法要点等的文字解说,即使零基础读者也能跟随本书学习掌握欧式现代花艺的技法和理念。 本书能让读者清晰了解到欧洲花艺设计的真正全貌,是花艺设计行业从业者的书籍。
在《无中生有》中,汪大伟将其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工作40年的艺术教育、设计研究、教学管理加以梳理总结,并与读者分享。以 无中生有:设计艺术 为话题,一是对其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以当家人的身份主持美院全面工作26年,管理和参与上海大量的国家、社会、企业、民间设计项目的体会和总结;二是从上海的发展看全国的设计趋势,提出个人的认识和建议供读者讨论,以慰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设计工作者对事业热爱的赤诚之心。
本书选取200余个维吾尔族传统造物案例,展开设计学解析,涉及传统建筑、服饰、餐饮、生活用具、生产用具、手工艺等六部分内容,将品种丰富的维吾尔族传统造物进行全面反映,全书按照丛书编排格式,围绕设计学本体进行概括和外延,选择案例具有代表性,图片精美,文字流畅。
本书是19世纪末工艺美术运动代表人物威廉 莫里斯的自然主义风格设计纹样的合集。书中精选莫里斯与他伙伴们设计的自然界图案纹样,如卷草纹、花卉、果实、鸟类作为主图案纹样78幅,布局、配色无不体现出自然主义风格和工匠精神。本书可供读者欣赏、学习这些纹样的基本形态、配色和布局,也可以将其裁切下来装裱成装饰品,既美观又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