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采用编年体的形式,面向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本科学生、研究生及工业设计从业人员,以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为脉络,结合工业设计发展历史上重要的人物和事件,深入探讨工业设计风格、流派的产生和发展的内在根源,使读者能客观地了解和认识推动工业设计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同时期设计发展的兴衰成败,更好地洞察工业设计历史演变的深层次规律,进而把握在不同社会历史发展时期工业设计的发展趋势。 全书分上、中、下三篇,共十二章。上篇工业设计孕育与探索阶段(1850 年前),包括至第四章;中篇工业设计形成与发展阶段(1850 1955),包括第五至第十章;下篇工业设计繁荣阶段(1955 年后),包括第十一、第十二章。 本次修订保持了原作断代明晰、覆盖全面、重点突出、文笔简洁的特点,并根据*高等学校机械类学科教学指导委
什么因素决定了成功的设计? 如何设计出有全球影响力的产品? 面对复杂的环境和设计要求,今天的设计师该如何利用好新兴科技,把握科技带来的机遇? 美国设计专家洛蕾恩 贾斯蒂丝在本书中分享了自己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本书站在全球视野的高度,运用多个产业的丰富范例,充分探讨了影响有全球影响力的成功设计所具备的要素。本书不仅提炼了既有优秀设计和设计团队的出色特质,更从不同角度深刻洞察了未来产品的发展,并据此搭建起一个独特的框架引导设计产业走向未来。
本书在引荐马修·卡莫纳“设计治理”工具包的基础上,立足于设计学(特别是社会创新设计思想) ,从治理视角出发对博物馆文创的治理进行了对策设计。在全书中,笔者对隐藏在设计、博物馆、文创等概念中的治理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各概念中的治理经验,并对博物馆文创产业进行了专题调研与问题归纳,最后,本书围绕了国家文化建设目标与产业自身问题,设计了面向文博文创高质量发展的治理工具包,能为治理者提供治理工具选择与设计上的启发,引导他们实现文博文创治理的创新。 推荐语 本书是作者近12年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研究的一次集中回顾与总结,也是为未来博物馆文创研究所描绘的愿景与蓝图。——罗仕鉴 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浙江大学宁波科创中心(宁波校区)国际合作设计分院院长
本书作者用分类法,从众多民国版本中擒出5个明显的“元素”,笔者把它们称之为“五叶”:封面设计、书籍插图、出版标记、书籍广告、之页,脉络显得比较清晰。这些“元素”所依托的版本与史料虽然是旧的,但引发的感受的产生的观点,却还有着的新意,为读者展现一个较为新颖的时空感觉。
本书运用了精致剪贴单一技法扩大发挥,将神奇的美工技巧发挥到,只要学会简单的技巧,就可以做出包含邀卡、吊牌、挂旗、海报、场景布置等应用,让大家只要经过简单的学习,就能立刻成为神奇的美工创意大师! 本书是从环境布置课程中的技法“精致剪贴”中所延伸出来的。“精致剪贴”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神奇的技法,不管是什么图案皆可做尽情的表现。就是因为有很大创意空间的优势,所以笔者从最基础去研究,从中发现有更多更不同的表现手法,因此给予最贴切的代名词“梦幻型版”,从中又分为批量型版、着色型版、魔术型版、创意型版、放大型版等。依序从理论、技巧、变化、创意到放大都叙述得非常专业仔细,相信读者可以从中轻易学习到精致剪贴的技巧达到境界。
本书按照英文字母顺序编排,因此读者可以根据法则名称迅速找到参考法则。如果你专门对某一设计问题感兴趣,本书也按照设计师常见的问题类别来编排(见P8)。每项法则都是两页对照的形式。左页包括法则简短的定义、进一步的描述、范例,以及法则使用的指导方针。注解列在文本的右侧,提供细节与参考资料。右页包括图例与相关图解,使读者对法则有更直观的进一步了解。 杰出的设计并不仅限于少数有特殊才能的人,几乎所有设计师都可以做到。运用卓越的设计法则,就会增加设计成功的可能性。使用《设计的法则》,你可以增加跨越不同设计领域的知识、了解设计、遇到设计问题时激发灵感,并重拾对那些不常使用的设计法则的认识。最后,你可以用本书检测设计过程和结果。
本书以视觉心理学为基础,结合物理的基础知识,引出视觉动力学的概念,并借用方向、大小等概念对线条、图形、形体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表现加以分析,进而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分析方法。本书由浅入深地介绍了视觉动力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表现及运用,涉及多个种类的产品,使读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理解产品设计。 本书适合工业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相关从业者及设计爱好者学习使用。
《包装模型》是为那些有需要的人们提供的参考资料。一方面,在包装的结构上,每个包装纸型同时呈现每个设计模板和最终产品,这正是人们在寻找容易理解的参考资源。任何包装设计都决定于尺寸、材质和使用的材料的厚度,并且这些是否适用于这种产品的尺寸、重量和产品的特性。其他技术,如加强层将增加包装的强度,并且在确保任何成功的结构包装设计时,这些都应该被考虑。
本书共分十五章,分别介绍了纹织与装饰织物设计与生产的基础知识,设计与生产理论,原材料的选择,图案与色彩设计,纹织物的装造,意匠图的设计,纹板轧孔和编排,地毯织物设计,挂帷织物设计,床上用品织物设计,家具覆盖织物设计,卫生、餐厨类织物设计,旅游装饰织物设计,计算机在装饰织物设计中的应用等理论知识及应用。 本书除可作为大专院校教材外,还适用于纺织工程专业的高科技纺织品设计方向、装饰艺术设计方向、布艺设计与家用装饰设计方向、家纺艺术设计方向等使用,也可供相关生产企业的技术人员自学或参考使用。
《包装模型》是为那些有需要的人们提供的参考资料。一方面,在包装的结构上,每个包装纸型同时呈现每个设计模板和最终产品,这正是人们在寻找容易理解的参考资源。任何包装设计都决定于尺寸、材质和使用的材料的厚度,并且这些是否适用于这种产品的尺寸、重量和产品的特性。其他技术,如加强层将增加包装的强度,并且在确保任何成功的结构包装设计时,这些都应该被考虑。
《中国古代书籍装帧》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叙述中国古代书籍装帧,从产生、发展到其中的文化内涵、文字的承载物及相关的笔、墨、纸、印刷和有关的发明创造进行全方位、系统的介绍。从远古的结绳书一直叙述到清代的线装书,作者力图将多年搜集的资料,进行梳理,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对中国传统文化,从哲学、美学的视角分析、研究,形成有独到见解的、涵盖中国几千年文化史的、系统的中国古代书籍装帧专著。这是一部呕心沥血之作,学术价值很高,填补了中国古代书籍装帧没有理论专著的空白。
本书以视觉心理学为基础,结合物理的基础知识,引出视觉动力学的概念,并借用方向、大小等概念对线条、图形、形体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表现加以分析,进而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分析方法。本书由浅入深地介绍了视觉动力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表现及运用,涉及多个种类的产品,使读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理解产品设计。 本书适合工业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相关从业者及设计爱好者学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