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美》为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围绕茶与美这一主题展开论述的散文集,初版于1941年,为柳宗悦的代表性著作。全书共收录了包括《器物的后半生》《 茶 之病》《利休与我》《陶瓷器之美》在内的16篇文章,从各个角度阐述了柳宗悦关于何为 美 的思考。茶道对于日本的美术、工艺、文化及精神内核具有深远的影响,至20世纪上半叶,茶道在日本社会极度盛行,但已内核空洞、因袭陈旧。作为民艺运动的领军人物,柳宗悦在本书中痛斥固有的茶道对于美的束缚,论及茶的精神与美的本质,强调需以新的观点将茶道引回发展的正途。 《民与美》是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的代表作之一,为《茶与美》的姐妹篇。本书收录了包括《杂器之美》《工艺与美术》《民艺的意义》《作物的目标》在内的二十余篇散文。这些文章聚焦于工艺美术,或多或少都触及了 民 与 美 两
黏土是一种非常适合手工艺新手的材料,风格多样,易于掌握。本书将从基础技巧开始,结合版画、油画、拼贴和纹理创作技巧,通过5幅作品的完整创作过程讲解,教你打造出妙趣横生的立体混搭艺术作品。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 使用黏土 传授切割、塑形、压印、雕刻等基础技巧; 黏土作品 5个分步骤练习,带你创作5幅全尺寸黏土作品; 收尾技巧 讲解传授上色、润饰等技巧; 创意作品 提供练习模板供你自由创作,大胆发挥创意,玩转不同风格。
《髹饰录》是我国现存*的一部古代漆艺专著,本书逐条详细解读《髹饰录》内容,以福州脱胎漆器工艺技术为蓝本,分 乾 坤 两集,通过现代漆器制作工艺工序和漆料使用的配制,详细介绍《髹饰录》里没有记载的古代漆器制作的方法和漆料使用的配制,条目清晰,叙述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具体工艺实践,填补了《髹饰录》与福州脱胎漆器工艺之勾连,弥补了《髹饰录》不足之处,为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法工艺工序和漆料的配制提供了可靠的参考资料,对传承、弘扬福州脱胎漆器工艺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
本书讲述了中国古代印刷设计的全貌,印刷与设计、传统印刷的具体流程和技术、备料、雕版、印刷、扉页等基本概念都进行了清晰地阐述,有助于帮助读者理解关于印刷的一些基本概念。对于日常知道相关印刷现象,但不明确的印刷专业概念和词语,都做了非常准确地描述,有助于读者进行研究和增长印刷设计方面的知识。
本书分为15个章节,每个章节均独立成篇,记述共计15名中华历史上有过重要贡献的工匠。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孜孜以求,匠心创作,追求卓越,凭借双手和智慧,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留下数不尽的物质遗产。本书考据正史、出土资料和其他佐证资料,辅以民间传说,为工匠拭去蒙尘,为读者重新树立起 中国匠心 。
图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既可独立欣赏,也可用于装饰;图案之美,自中国五六千年前造型多姿的彩陶到如今体现着文化品位的时尚生活中的应用,一直以来广受大众和专业研究者的重视,而图案设计也体现着设计者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 《历代图案之美》以时间为线,上至原始社会,下至清代,系统讲述了中国传统图案的发展、传承、创新,结合各类图案所属的历史文化背景阐释了不同时期图案的发展态势,包括原始社会中彩陶、雕塑、岩画等早期图案,商周时期的鸟纹、动物纹、玉器,秦汉时期人神共娱的西王母、车马纹等。这些图纹代表了各个朝代的时代特性,比如隋唐时期的图案尽显雍容华贵气质,两宋时期则为典雅秀丽清新风,一直至清代 图必有意 话吉祥的美好寄托,传统与现代结合,全面阐释了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之美。
本书内容包括时尚花束设计的基本知识、包装方法以及117 款花束设计实例解析。图文结合,分步骤讲解,帮助读者快速学习如何制作出时尚、精美且商业价值高的花束。本书由国内花束设计大师白书芳老师编写,可参考性极强,可直接指导花店实际工作。本书适合于花艺师以及广大花艺爱好者参考阅读。
《掇珍集》是一部关于中国传统手工艺和文人生活雅趣的文言文小品图文集,通过个人视角展现中国手工艺的悠久传统,引人入胜。作者赵普作为著名主持人,亲自诵读了全文,读者可以利用书中对应的二维码方便地欣赏。书前有著名学者金耀基教授等亲自作序。书中有近百幅与文字相关的精美插图。图中作品大都出自当代高水平的匠人之手,展现了当今中国匠人的眼界和水准。此外,全书由美国东密歇根大学哲学系教授柏啸虎( Brian Bruya )先生等反复推敲,译成精美英文,使英文读者也可以一窥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中国广泛而深入的影响。
本书基于建立一个与海洋强国相适应的新知识体系,探讨中国瓷器不仅仅作为一种商品,还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媒介如何通过自身的发展,进而影响、改变世界的初衷。充分探讨中国陶瓷艺术的形成与发展,也从技术和艺术角度阐述陶瓷的制作与装饰。*后,探讨中国陶瓷产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包括中国陶瓷产业的分布、 SWOT分析,以及古代、近现代时期的中国陶瓷产业对外输出等。本书语言简洁凝练、结构明了、知识点丰富新颖,是一本值得学习研究的著作。
作者在我国个发现了自中国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的玉石造型规律——比喻、借代、象征、婉言、暗示甚至于籍典等艺术造型手法的普遍使用,由此而精选我国近年出土的国宝级、一级玉雕百余件,按时代先后顺序排列,件件作品都作了独创性的分析,得出来几乎让人瞠目结舌的全新认识,从而让读者能在出人意料的精彩图片对照当中、在融通贯穿古今中外可读性较强的文字当中,得到:破译古代玉雕内涵的密码,判断玉器不走眼的能力,神话和历史清晰叠合的乐趣,史前文化和今天民俗之间联系的话题,神话创作全新窗口的开启钥匙,艺术创作与设计突破现今模式的依据,中华民族文化世界的自信等等。
漆器之美,符合东方美学的意向:含蓄、温润、内敛,却精致不失空灵,实用与唯美兼具,不仅很长时间内有着不可替代的美学特征,更承载了中华文化的智慧与骄傲。本书作者张志纲老师,是从清华美院教授周剑石,其对漆事的真诚与执着,让其成为近年来在漆器上的成就令人瞩目。本书张志纲老师结合自己对漆器教学和实践的思考,对漆器审美的研究撰写,张志纲老师以独特的视角,从五个方面展现了漆器的方方面面,前世今生。作者从漆的认知开始,讲述了漆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包括语中漆、画中漆、书中漆等等,同时介绍了古今的经典漆器。紧接着,作者从寻找真正的漆着笔,介绍了目前漆器的制作、现存漆器的使用。再讲漆器的制作和工艺演变。第四、五部分,结合茶道,讲述了漆之道,漆器造成、纹样中所蕴含的东方美学和哲学思考。本书从文字到图
《纹样物语》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元素符号,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回顾了日本纹样的历史。选题的 部分中,详细介绍了每一个纹样的含义与使用实例。同时,还将为大家讲解纹样的制作方式与结构。第二部分会带着大家一起去游览日本各地能看到纹样的地方。西方文化对日本现代生活的影响十分浓厚,因此见到日本传统纹样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但是只要悉心观察便不难发现,许多建筑和食物上仍点缀着日本的传统纹样。通过解读这些纹样的含义与历史,还能了解到制作者们希望可以热情招待来访者与食客的心情。具美学价值、文化内涵,是细致解读日本文化的华丽剖面,也是探究东方审美意识的经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