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将30年田野民族、艺术考察的亲历亲闻亲见浓缩成19篇文章,用朴素的语言、生动的故事、密集的知识、丰富的配图,呈现种种田野细节,勾陈史事,刻画人情,讲述村庄里的艺术,力图 让生活开口说话 。本书体现了生活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展现了村庄生活的本真模样,揭示了民艺民俗隐藏的文化脉络和内储的文化内涵,及其与族群文化心理、气候地理的深刻关联,书写了乡村里的中国、民艺里的中国,为我们理解村庄,理解我们民族自身的历史与现实,理解民族活态的生存艺术史,提供了一个真实而有温度的通道。
《茶与美》为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围绕茶与美这一主题展开论述的散文集,初版于1941年,为柳宗悦的代表性著作。全书共收录了包括《器物的后半生》《 茶 之病》《利休与我》《陶瓷器之美》在内的16篇文章,从各个角度阐述了柳宗悦关于何为 美 的思考。茶道对于日本的美术、工艺、文化及精神内核具有深远的影响,至20世纪上半叶,茶道在日本社会极度盛行,但已内核空洞、因袭陈旧。作为民艺运动的领军人物,柳宗悦在本书中痛斥固有的茶道对于美的束缚,论及茶的精神与美的本质,强调需以新的观点将茶道引回发展的正途。
助力中国手艺,挖掘中国*匠人,发现中国手艺之美。当次读到日本人盐野米松那本《寻找手艺》时,我就隔三差五地出发了,想去看看中国还有哪些手艺人,他们生活和工作的现场是怎样的,是我们想象中那般落寞和清苦吗?或者是想象中那样依然有手工时代的朴素、古典的浪漫。结果一路听了见了好多故事,各种手艺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智慧,不同地方的美食和风景。寻找手艺人,不仅发现了中国也有好的匠人和手作,也是我体验过的好的游走中国的方式。
中国近代百年波澜壮阔,风云际会,老广告好 像涓涓细流,悄无声息地渗透在历史的航程中,老 广告老商标画面所表现出的东西,几乎涉及社会生 活的各个层面,可谓包罗万象。老广告、老商标画 面不仅可以折射时代,也能勾起人们对过往生活的 回味。老广告揭示了什么是中国文化,什么是东方 传统,什么是民俗风尚,什么是百姓生活,还有, 什么是前尘往事的一种温暖。由国庆的研究既关注 老广告的画面美,又重视它所承载的商业文明的历 史价值,通过老广告,使读者对其所折射的中国文 化和东方传统心存敬意。每一张广告的背后,作者 都在掰开揉碎地给你讲那个年月的故事,甚至是传 说。
山西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老的黄河文化铸就了动人心魄的民间艺术 山西社火高跷。山西境内各地的高跷种类繁多,从地区研究范围来看,自晋北的忻州市,经太原市、晋中市向晋南临汾市、运城市,再延展至晋东南晋城、长治市方向,遍布黄河流域山西省整个地域。通过对山西地域11种重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类别中高跷项目的实地调研和提炼,可以看到山西社火高跷原生性传承的艺术内容,以及在当代艺术发展过程中,有效保护的文旅、文教、文博融合模式的初步探索。因此,本书对把握黄河流域山西地域社火高跷的整体性、独特性提供了参考,并对深化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舞台创作实践性应用具有现实意义。
狮子,是中国传统艺术中*具特色,也是*受欢 迎的装饰形象之一。徐华铛*的《狮子(中国传统形象 图说)》在数千尊狮子造型中,精选出*典型、*美的 400余尊狮子造型,配以生动流畅的5万文字,分十三 章,系统地讲述了中国狮子造型的起源,发展和程式 化的演变过程以及历代的艺术特色。本书强调狮子造 型的美学价值,不尚空谈,旨在实用。书的末尾还附 有70余幅有典型代表的狮子头部造型,供大家鉴赏。 本书有机地把中国传统狮子的造型与雕塑、旅游、文 物考古、科普和工艺美术等方面融合在一起,可供雕 塑、装潢、建筑、印染、陶瓷、舞台美术、工艺美术 、文物考古等领域的人员参考,也可供大中专艺术院 校的师生作为教材学习。
本书对国内外学术界对于中民间美术的进行研究。 民间色彩应用体现出 有用性 的特点;它具有象征符号内涵,是一种通过歌舞、话语、民间信仰、文化空间等载体传播的色彩文化基因。由于民间技艺通过师傅带徒弟、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因此在典籍中有关民间美术色彩的论述鲜见记载。但是,从文化的共时性研究可以看出,民间美术色彩包含了民众的精神信仰,是一种文化基因和共识,是人们情感沟通的桥梁,所以民间美术色彩可以看作解密中国传统文化和精神信仰的钥匙。本书它们进行深入的挖掘与研究,从保护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广州城脉》散文集分《历史的回声》《城长一段古》《时代风华》《流年荣光》四个部分。作者以一个资深女记者的独特视角和敏锐感觉,在讲古的形式中娓娓道来广州这座千年古城的生长之谜。 《广州城脉》在2018年第三届广州读书月中被评为2018书香羊城十大好书。 书中描写了光孝寺、南海神庙碑林等广州历史古迹和遗存,西关小姐、东山底蕴、锦纶会馆、东平大押等特定时代的广州人文、经济,沙面、黄埔村、陈氏书院等地流年里的荣光,以及黄花岗、大元帅府里的革命岚烟 深藏于岁月中的真相已风化成标本,作者以敏感、不掺杂质的心与古老的历史对视,钩沉出一座城市的文脉。
青花瓷的烧制、手工皮影的刻制、传统漆器的打磨、古建筑的修复……作者带我们亲临守艺人的工作现场,以丰富的图文诠释工艺流程,细腻地呈现守艺人面对传统如何坚守手艺之道、不忘本心,传承东方艺术之美。这本书不仅是一份珍贵的记录, 是一次见证,见证在时间之外,坚守与传承的一代人是怎样用一生守护一门技艺。
人类学是以田野调查与文化整体观为研究范式的学科,只有将传统手工艺放置在鲜明的语境中,才能看清社会转型与手工艺变迁之间的关系。当空间维度中的“田野”与历史维度中的“田野”进行叠加的时候,人类学家如何利用“器物”“文献”“口述史料”等介入“历史事件”对其“深描”并进行民族志书写,对艺术人类学的研究范式来说将是一种新的挑战。本书旨在通过艺术人类学的研究范式,以社会转型对杨家埠木版年画生命样态产生的影响为思考线索,从 、市场、文化、技术四个维度进行分析,探讨社会转型与传统手工艺变迁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迈向现代性本土化的民间艺术;从遗产到资源理论的社会实践; 在场与理性小农的互惠与博弈;知识分子对民间艺术的介入与影响。?
杂技是一门内涵十分丰富的艺术门类,杂技的“杂”强有力地说明了杂技艺术 本质的特征。因此,杂技理论有许多学科自身的复杂问题及其特殊性。譬如:杂技的产生、杂技的分类、杂技美学、杂技的形式与内容、杂技教育,等等,都是具有鲜明的学科独特性的重要理论问题。 本书是一门统领杂技艺术学科的基础理论著作,从建立艺术学层面的专业基础理论需求出发,拟搭建起较为科学、系统的理论框架体系。本书尊重艺术传统,关注文艺理论前沿,阐述了杂技艺术的基本概念、范畴、艺术规律及其杂技美学。
《秦腔故事》(码书),以“读故事,听秦腔”为主旨策划思路,以新媒体融合出版为呈现方式来传播秦腔文化、普及秦腔知识,本项目通过通俗故事讲说,与图像、音频、视频与戏曲故事的演绎相结合,形成可视、可听、可读性强的风格特点。本码书选取传统经典秦腔剧本30篇,每篇都分为背景介绍、剧目导读、精彩故事、剧目评价、观赏要点、扫码赏戏等栏目。
千百年来,竹子在中国文化、艺术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直闪耀着奇异的光彩,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而最能体现竹子价值的当数竹的工艺品。“此艺与竹化,无穷出清新”。中国的竹子艺术家们,正沿着竹子本身的气质和特性,通过自己的慧眼和巧手,创造了一系列的竹子工艺品。从精雅细巧的竹子编织到天然质朴的竹子装饰;从巧夺天工的竹筒、竹节造型到鬼斧神工的竹根雕刻,无不体现竹子清雅朴实的材质美,给人以形象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竹的精神,竹的风韵,竹的艺术,显示了中国光辉灿烂的文化,也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情操和风彩。我们的生活与竹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种竹、爱竹、恋竹、用竹是我们的共同夙愿,这种夙愿把我们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早在80年代,我们便对浙江的大型竹编立屏《九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