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典建筑与雕塑入门》是继《西方古典绘画入门》和《西方古典音乐入门》之后 第三本介绍西方艺术的入门书。考虑到建筑与雕塑的相关性,本书将这两种艺术合于一卷,这有利于读者的阅读。与前两本书一样,本书为古典艺术的爱好者提供相应的入门导读,引领读者步入古典艺术的神圣殿堂。全书共 20讲,建筑与雕塑各10讲,从古代埃及与中东一直讲到20世纪初,收入近300件建筑或雕塑作品。本书附有索引,注明了每件作品的所在城市、位置和相应的博物馆,不仅便利读者参考,而且为旅行中的艺术欣赏提供了相应的指南。
《造房子》一书是世界建筑优选奖普利兹克奖得主、有名建筑大师王澍的建筑文化随笔集。 10篇建筑文化随笔――从宋代山水画的意境,到明清园林的审美情趣,作者深入剖析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更以建筑的角度,从中探寻传统文化、东方哲学的美学价值。 4篇建筑作品历程书写――王澍的有名建筑作品包括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宁波美术馆等,在本书中,从设计开端、建造过程,直至建成后续,作者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还原这些作品的诞生历程。从中,我们看到的是作者对于“好的建筑”以及“如何做出重返传统的当代建筑”的深入思考。 6篇散文随笔+1篇对谈――作者漫谈个人经历、社会与人生,更触及当下人关心的居住空间等话题,大师的成长历程和人文情怀一览无遗。 本书从建筑出发,却不止于建筑,更是一本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当代性的著作。传统文化的
《鼓浪屿老别墅》是目前专门介绍鼓浪屿老别墅内容较全的著作,作者以讲故事的方式,用通俗生动、简明扼要的语言一一讲解鼓浪屿70余栋老别墅的前世今生,以及鼓浪屿建筑风格和装饰特色,并配精美实景图片。读者可“按书索墅”,深度了解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上一幢幢时光沉淀中的建筑瑰宝。
古代墓葬壁饰,是当时埋葬制度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不同历史时期墓葬壁饰的题材和内容,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场景,反映了人们的宗教信仰与道德观念。因此,关于中国古代墓葬壁饰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它不仅是考古学研究的范畴,也是历史和美术学者关注的课题。 本书截取了一些有价值的断面,展现了中国古代墓葬壁饰的时代特点和高超的艺术造诣,大体勾勒出墓葬壁饰的发展脉络,让读者感受古代幽冥的缤纷色彩,领略古人精湛的绘画雕刻艺术。或许某段叙述或某些画面,能够激起您一缕怀古幽思,徜徉于历史的长河中,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1980年以来,中国的建筑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膨胀,呈现出跳跃式的革命,海外建筑设计的输入是这场革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5年来由涓涓细流到大江大海般地涌入中国。 本书研究海外建筑设计在中国的表现和影响,以1980-1990年,1991年和21世纪三个历史时期为纵向主轴,在每一时期,讨论社会和技术的模向影响、代表性建筑及城市设计作品和建筑师,以及这些建筑对中国本土的贡献和作用。通过本书,读者可以体验到全球化和现代化对中国的深刻影响。 书末附录包括多项专题案例分析,中国输入海外建筑大事记,日本、美国、欧洲建筑师在华设计作品项目等,学术性、资料性和可读性皆备。
赵鑫珊编著的《手绘剑桥大学建筑:剑桥校训和大学精神》的主脑是试图通过剑桥大学的手绘校舍建筑(写生)对其校训作些解读。基本动机是通过余工的手绘建筑艺术把剑桥校园建筑的独特美朗诵出来,揭示出来。他的线条有“咫尺万里之势”,因为从中透露出来的是剑桥大学精神。从余工的建筑写生画面上隐隐约约透露出来的,正是这两个层面的合而一股。它使我们从一个形象思维的侧面走近了剑桥大学精神。并作了些解读。它同我国的“四文”或“四道”是息息相通的。
音乐与建筑史一枚金币两个面的关系。或者说,音乐里头有建筑,建筑身上也有音乐,在西方,一开始是建筑引领、启迪和营养了音乐,文艺复兴建筑的对称美便有这种功能……本书系统全面的研究音乐与建筑两种语言的相互转换和音乐解释。
《钢笔手绘别墅表现》是以建筑钢笔画的形式来表现别墅建筑艺术造型的。所介绍的别墅住宅以“塔楼式别墅”居多。所谓“塔楼式别墅”即住宅与塔楼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完整的一幢住宅建筑。塔楼的存在丰富了立面造型,往往会产生独具个性的和生动的建筑形象。
编辑推荐 span style="color: #666666; font-family: tahoma, arial, " microsoft="" yahei",="" "hiragino="" sans="" gb",="" u5b8bu4f53,="" sans-serif;="" font-size:="" 14px;="" white-space:="" normal;"="" 作为中国人,只要会写字,基本都会背诵几首唐诗。唐诗是中国文化中最形象、最深邃、*有感染力的文学作品,是中华文化的一颗明珠。唐诗对我们的影响,已经深入到了骨髓,流淌在了我们的血液中。唐诗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诗意,中国人在它的熏陶中,变得温文尔雅,变得心平气和,变得充满智慧。 内容简介 span style="color: #666666; font-family: tahoma, arial, " microsoft="" yahei",="" "hiragino="" sans="" gb",="" u5b8bu4f53,="" sans-serif;="" font-size:="" 14px;="" white-space:="" normal;"=""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诗词文论本:唐诗三百首》以诗人活动时间的先后为顺序,集合了唐代诗歌的精华。所选诗作,都是唐诗中脍炙人口的佳作名
奥德在书中梳理了荷兰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呈现了对荷兰未来建筑的思考与探索。书中含有大量荷兰建筑的文献照片。具体内容由: 关于未来建筑及其建筑可能性; 荷兰现代建筑的发展; 过去, 现在, 未来; 法兰克福国防部对欧洲建筑的影响; 是与否: 建筑师的知识; 新建筑领域: 艺术与标准。
本书收入关于中国近、现代建筑的论文多篇。作者指出:进入20世纪以后的百年来,我国除了原有的建筑体系以外,又发展出一种新的建筑体系。它是中国与外国文化交流的产物。尽管当初中国与西主列强处于不平等状态,但新建筑体系的出现却是历史的必然与进步。作者认为古老的北京既然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大国的改造,才能实现其复杂的现代首都的功能,北京已经并将继续展现其富有独特魅力的、举世无双的古都新貌。其实,罗马、伦敦和巴黎,呈现在今人面前的也都是各自的古都新貌。企望把旧北京城池单纯作为一个历史文物,当成博物馆城市加以整体保存,或全面“整旧如旧”的想法,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不具现实性。对于当前我国流行的所谓“欧陆风”建筑造型,作者认为需要联系其社会的和时代的根源加以考察,简单地以文化精英的视角,对崛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