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从周说: 东方文化,当于园林求之。 如何品园、游园、察园、论园、筑园、构园?20世纪80年代前后,同济大学著名教授陈从周撰写《说园》等数篇经典园林品赏散文,在国内外园林学术界及普通读者圈广泛流传,备受赞誉。 陈从周是 三绝诗书画 的文化大家,因其广泛的兴趣爱好和深厚的文史积累,陈从周先生能从中国文学、美学、昆曲等多方面研究中国园林,为中国园林研究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径,形成自己独特的园林建造和审美理论。 本书从《陈从周全集》十三册中精选出所有关于园林品赏的经典篇目,以飨读者。《品园》一书,是从园林理论与园林史入手品园的最佳读本,是园林文化爱好者的BI读经典。陈从周文笔隽雅,功底深厚,文章通俗易懂,自称 文章写给外行看 落花水面皆文章 。
为什么古埃及帝王要耗费巨大心力来建造庞大而笨重的金字塔? 为什么希腊神殿的柱子上有一道道细沟? 为什么早期的基督教堂都建在地下? 为什么现代建筑越建越高,却越来越不适宜人类居住? 在丰子恺先生看来,伟大的建筑,往往能从直感上给人一种启示,使人心暂时远离颠倒梦想的苦恼,而回顾生命的本源。 这一次,丰子恺先生凭借自己深厚的艺术积淀,将建筑的发展与经济、政治、宗教、文化的发展关系细细分析,娓娓道来。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古今建筑艺术的魅力,更能窥察其间人心的变化,所以是一件很有兴味的事。 本书在《西洋建筑讲话》(开明书店/1935)的基础上编辑而成,新版增添图片百余幅,更好地展现了丰子恺眼中的 建筑世界 。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是美国的艺术博物馆,也是驰名于世界的大博物馆。该馆是与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法国巴黎的卢浮宫、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冬宫博物馆齐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本书主要选取了大都会博物馆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品,如提香、卡拉瓦乔、莫奈等大师的力作,展示了其收藏的宏富和不俗。
本书是知名建筑师俞挺的首次建筑随笔集。建筑能靠想象力,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12篇生活随笔,以建筑介入日常生活;7篇建筑学理论探讨,在建筑实践的基础上确立建筑的游标卡尺,利用对偶在建筑学观念上进行创新;12篇建筑作品设计心路历程的书写,包括八分园、上海书城、独白美术馆、砼殿、钟书阁等,作者摒弃建筑术语,用具有体验性的、生活化的语言讲述一座座建筑建造的理念、过程和最后的呈现,作者认为,无论建筑设计有着多么华丽的建筑理念和形象,如果应对不了实际的困境,那终究是多余的。 本书用建筑美学诠释人的生活方式,并发展出中国式审美,既有对青年建筑师职业困境的解答,也有对高房价下年轻人在大城市生存之道的探讨;从詹姆斯 斯特林从来不好用的建筑到冬冷夏暖的美术教室,真正意义上的建筑是要体现出建筑的实用性,
宫殿建筑,是建筑领域一种独特的存在,它们威严大气、温婉典雅、精美绝伦。 本书聚焦宫殿建筑,汇聚世界上的经典之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为你解读从北京故宫到俄罗斯冬宫、从法国凡尔赛宫到英国白金汉宫等世界经典宫殿建筑无与伦比的魅力和背后的精彩故事,丰富你的建筑知识,提升你的建筑审美。
中国建筑的灵魂图样,大师技术与艺术的奇迹梁思成实地测量并手绘的古建筑图,因其精准、明确,极富理性美感;也因当下数字时代“手绘”的稀缺,成为中国建筑 不可复制的瑰宝。本书集齐梁先生精品手绘图,并从梁先生著作中编选相应解说,将每张手绘图中蕴含的古建筑技术、审美、历史故事等信息呈现在读者眼前。
本书是著名桥梁大师唐寰澄先生的科普代表作,内容涵盖古今中外桥梁艺术,亚、欧、美、澳的桥风人情,对中国和世界桥梁的历史、特色和区别,以及东西方桥梁的特征与建筑艺术,加以言简意赅的论述。本书图文交织,深入浅出,古今中外关于桥的典故穿插其间,尤以数十幅作者手绘桥梁线图为特色,将桥梁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是打通学术性与通俗性的有益尝试。
宋朝的绘画,是中国艺术 的高峰,无数天才人物横空出世,绽放万丈华彩,千载之下犹自独美,不可 。在文人的笔墨下,一丝一缕都是缱绻的心意,浓浓的情,意境之美,已经 了人们眼中的山水。本套丛书汇集了 多位艺术史论领域的 学者为作者,从历史、文化、审美等多维度对中国宋代绘画进行了 的解读,使读者对宋代绘画有生动、直观、立体的感知,对中国艺术史的研究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书深入探讨了宋画中表现出来的宋代起居文化。
《日式小庭院设计》精选了36个庭院设计实例,并辅以适当的文字介绍,供庭院设计主以及专业设计人员参考阅读。新家前面有块小空间,该如何规划设计?看看日本人是怎么处理的。以瓦砖侧立形成直线的新手法,构筑简洁而漂亮的屋顶小庭院。
中国建筑的灵魂图样,大师技术与艺术的奇迹 梁思成实地测量并手绘的古建筑图,因其精准、明确,极富理性美感;也因当下数字时代 手绘 的稀缺,成为中国建筑史上不可复制的瑰宝。本书集齐梁先生精品手绘图,并从梁先生著作中编选相应解说,将每张手绘图中蕴含的古建筑技术、审美、历史故事等信息呈现在读者眼前。
巴黎圣母院、沙特尔教堂、斯特拉斯堡教堂等是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人们常常为其宏大、精良和古老而心醉神迷,为成就诸多辉煌建筑的中世纪工匠、建筑师的艺术杰作而赞叹,大教堂其宏伟的外观、壮丽的穹顶、华美的彩绘玻璃窗、经典的壁画和雕塑、精心编码的象征符号、高超的建造技术、复杂精密的机械装置等无不体现了教堂建筑结构的演变。《神圣建筑的艺术》一书作者阿兰·埃尔兰德-布兰登堡是中世纪建筑史和艺术史 ,在本书中,他以精炼的篇幅和生动感性的文字,辅以百余幅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建筑流派和建筑风格的建筑图、绘画作品与档案资料,带领读者深入探索欧洲经典教堂建筑,层层剥开这些千年古迹,由表及里、细致入微地诉说教堂的历史起源与小故事,激发读者强烈的好奇心,让读者从建筑形态、建筑构造以及各种雕刻与装饰背后所代表的
艾伦·卡尔松在自然和景观两个不同的环境维度,对环境美学进行了理论上的梳理和前景上的展望。本书不仅是环境美学的理论体系与美学思考,还为环境美学前景提供了清晰的描绘,界定了该领域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对环境中的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进行了更为明晰的美学剖析,就自然和景观的审美欣赏中的特定问题,如自然环境、环境建筑、农业景观等分别予以探讨,为这些环境美学研究的特定对象的审美品格以及审美欣赏、评价作了翔实的论证,在结构上以及思路上构成了对环境美学的整合性的缜密思考。本书广泛涉及到环境美学领域的诸多重要材料,为研究环境美学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 本书面向不同类型的读者:哲学、艺术和美学、景观建筑和规划、城市和环境设计、文化地理和环境研究的学者及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学生。最重要的,是那些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