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记录了从文艺复兴时期至今*重要的建筑论,生动剖析每种理论的源头及其发展动机。内容涵盖了在不同国家流行的建筑美学的主要立场。建筑论述的文本常常用来阐述插图 书中收集的丰富插图可以说是一本关于建筑理论的图解指南。本书的许多参考资料现安置于柏林国家博物馆装饰雕刻部门,这几十年来,博物馆的工作尽责地补偿了二战期间造成的扼腕损失。此书不仅意在展现梳理建筑美学和理论的种种论辩,也是鼓励各位建筑学同仁做出更广泛、更详细的学术研究。
来自普利兹克奖得主、知名建筑师安藤忠雄的住宅设计集。住宅(HOUSE),是安藤忠雄建筑的起点,他的成名作住吉长屋与成立工作室后的个作品福岛宅,都属于这一类型。从建于1973年的富岛宅,到建于2011年的位于墨西哥的蒙特雷的住宅,书中收录了28座住宅建筑,囊括未曾公开和未发表的作品,以超过30年跨度的建筑实践展现,带领读者直抵安藤忠雄建筑的核心理念。 书中收录安藤忠雄住宅设计的平面图、剖面图、轴测图、透视图、扩建研究草图与实景照片,大尺寸呈现,直观展现建筑构成与美,亦是珍贵的建筑资料收录。
本书立足于设计学科实用性为上的原则,以现有园林遗存为对象,将其视作一种整体文化现象,以逆向还原的逻辑进行解读;寻找传统园林空间叙事和古人营园时所追求的意境立意的对应关系,从而揭示传统园林设计思维中普适性的原则,力求以实证研究指导设计实践,同时构建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叙事理论,推动本土设计理论的现代化。
《文艺复兴的秘密语言》我们也许永远无法得知解蒙娜丽莎到底在笑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众多艺术杰作绝不只是眼见之美那么简单。艺术家们通过符号来表达特定的含义,通常这些含义依凭着一套传统的符号语汇,在当时是受过教育的人们所熟知的,但对现代观赏者而言却已基本失传。让我们跟随作者理查德 斯坦普,踏上解开这些符号奥秘的探索之旅。 本书共分为三个部分,循序渐进。*部分概述了文艺复兴思潮的起源与发展,其波及领域包括文学、绘画、雕塑以及装饰艺术。第二部分针对文艺复兴艺术符号语言的基本元素,包括色彩、几何、光影、比例、透视和姿势等,提供了一个覆盖广阔的导引,并使用例证详细解读。第三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围绕十数个主题,包括神话、战争与和平、死亡与永恒等,分析了四十多件艺术品,并通过
《鲁班经》是一部有关古代建筑家具设计的著作,大致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与那些官修著作不同,《鲁班经》出自民间,流传于民间,其内容也十分繁杂,既有与建筑家具设计相关的方法和程序,也有择日择址的堪舆风水。其中很多是对前人智慧的总结和继承,也有一些内容是当时匠人的创造。可以说,《鲁班经》是一部闪烁着古代工匠智慧光芒的著作。 《鲁班经图说》在原《鲁班经》的基础上进行了点校注释,以方便读者理解原作,又甄选三百余幅相关图片并配文作补充说明,从而使读者对中国传统工艺的了解更加形象、真实,提供了一个理解中国传统工艺的全新视野,同时也是追溯东方美学、东方设计源头的重要凭依。
慕尼黑老绘画陈列馆是世界上*古老的美术馆之一,也是收藏早期 绘画大师 作品的*著名的美术馆之一,它收藏了数千幅从中世纪至18世纪中叶画作,可谓名家云集。其中包括丢勒的《丢勒皮装自画像》,布歇的《躺在沙发上的奥达丽斯克》,拉斐尔的《雨篷中的圣母》,达 芬奇的《持康乃馨的圣母》以及伦勃朗的《年轻时的自画像》等。读者在欣赏精美画作的同时,可以了解艺术家们的创作过程、思想和当时的社会状态等,是了解伟大作品的诞生及其创作者的绝佳读本。
《佛罗伦萨皮蒂宫》主要介绍了皮蒂宫中帕拉蒂那画廊的珍品画作,包含拉斐尔、提香、卡拉瓦乔、鲁本斯等艺术巨匠的作品。佛罗伦萨皮蒂宫是闻名世界的美术馆之一,和巴黎卢浮宫,伦敦大英博物馆等齐名。馆藏有大量精美的名家绘画作品,是艺术的宝库,本书精选*为经典的画作并配以讲解以期为读者呈献出一流展馆的审美体验。
本书是对意大利热那亚的新街博物馆内精美绘画藏品的介绍与评点,图文并茂地向大家展示了热那亚皇室以及一些贵族的藏品。 本书收录了很多大家的名作,如鲁本斯的《维纳斯和战神》,圭多 雷尼的《圣塞巴斯蒂亚诺》,丢勒的《年轻人画像》,洛多维科 卡拉奇的《圣母领报》,汉斯 梅姆林的《基督赐福像》,以及西蒙 武埃的《拿着歌利亚头颅的大卫》等。此外,博物馆内还藏有很多珍贵的物件,如出生于热那亚的小提琴家尼可罗 帕格尼尼的小提琴 加农炮 ,和热那亚现存*为珍贵的紫水晶面壁桌等,真可谓是一本将人们引入绘画艺术海洋的佳作。
帕尔马国家美术馆位于意大利北部的帕尔马,其恢弘的建筑格局尽展皇家风范。馆内收藏有大量艺术名作,如科内利亚诺的《弥达斯的审判》、科雷乔的《哀悼基督》、埃尔 格列柯的《治愈盲人》、小汉斯 霍尔拜因的《鹿特丹的伊拉斯谟像》和达 芬奇的《少女头像》等。读者在欣赏精美画作的同时,可以了解艺术家们的创作过程、思想和一些历史事件等,是了解伟大作品的诞生及其创作者的绝佳读本。
本书作者为耶鲁大学艺术史教授玛丽 艾伦 米勒,共分为十章,分别介绍了玛雅文明中的建筑、雕塑、宫殿、法院、彩绘容器、壁画、书籍等。同时,作者利用破译的玛雅文字,为玛雅艺术提供了新的解释。
文化教育空间环境的发展速度正是中国室内设计水平发展的一个缩影,它的发展也代表着中国人日益丰富的文化生活和努力赶超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中国的教育、文化、和展览空间的室内设计水平正在朝着向国际化融合的趋势发展,但是在这片被几千年文明所滋养的土地,一切跨洋而来的设计思维也被奇妙地注入了中华源泉,无论受何种外来文化的影响,在这里讲述的是一个个中国人的身边故事,这也正是这本书想要展现的。本书主要以展现中国教育、文化、展览空间的室内设计水平为出发点,从此领域较先进的思想展现、成果分析和成果展示三个方面入手,细致详尽地展现中国文化教育空间室内设计的风采。
《中国古建筑:建筑画选录》汇集了天津美术学院环境与建筑艺术学院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的部分建筑画作业。学生们通过对祖先留下的经典建筑进行描绘,在研读先人们的建造文化瑰宝的过程中,领悟了其内在的艺术韵味及技术精髓。学生们力图用钢笔画的形式表现古建筑独特的形象魅力,但在表现能力上还略显稚嫩,对传统建筑的了解也尚浅,有待今后通过深入研习提高水平。通过潜心学习、用心勾勒所视所感,这些未来的设计者定会在心中留下难忘的印记。
一个好的旅游规划项目,其先决条件是要有动人的景观风光,核心则是对项目本身的内涵的挖掘。我们通过对当地的区域历史、地理文脉密切融合与沟通,对项目所处地的自然属性、周边环境等方面的渗透式了解,提炼当地文化融入设计,使项目所在地得到一个全新的地域定位和形象。优势内涵,通过新颖朴实的外观、功能完善的内构、配套齐全的设施、自然协调的韵昧,塑造项目的特色和魅力,吸引更多的人跨越时间和地域,在特色的本地文化和环境中,寻求审美和愉悦。 强调景观的生态性,把景观中对生态的追求放在对功能和形式的追求同等重要的位置,挖掘景观在可持续性方向的潜力,追求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多方面效益结合。注重探索创新,这是旅游地产获得成功的灵魂,设计应该不仅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基本需求,还要有“
20 世纪60 年代,减法艺术在美国掀起了一场艺术新风潮,而前,极简艺术的概念就已在东方孕育、发展。东方文化中的“极简”即是“空”。“空”不仅是 一种美学概念,更是一种哲学理念和情感诉求。佛教文化强调“空性”,认为万物皆空,没有什么是永恒的,万事万物在不断建立联系又在不断切断联系,缘灭,都会回到“空”这个原点。道教也认为“空”是宇宙的起源和终点,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由于古代帝王的推崇与扶持,佛教与道教在亚洲蓬勃发展,大大影响当地文化的塑造,“空”的概念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东方世界在绘画、诗歌、建筑等艺术形式中不断地探索“空”,作品中常常创造出难以言表的意境。正如品诗尽在不道之辞,赏画还看不着迹处,欣赏戏剧不能少了中间停顿的悠然绵长,品味故事不能少了未曾言尽的空白,这中间
《中国X美的深宅大院5》在对南京周园、徽商大宅院、扬州吴道台宅第、无锡薛福成故居、沈阳张氏帅府、栖霞牟氏庄园、腰山王氏庄园、曲阜孔府、陈慈黉故居九个豪门宅院进行了重点推介,从它的历史、位置、布局、建筑、装饰、文化和营销推广等方面,展示每一座宅邸的特色,追求全面、系统、对应、细节化的展示目标。
中国园林,名之为“文人园”,它是饶有书卷气的园林艺术。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就是中国造园的主导思想。 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一言道破,造园与作诗文无异,作诗文与造园同样要通过构思,所以我说造园一名构园。这其中还是要能表达意境。中国美学,首重意境,同一意境可以不同形式之艺术手法出之。诗有诗境,词有词境,曲有曲境,画有画境,音乐有音乐境,而造园之高明者,运文学绘画音乐诸境,能以山水花木、池馆亭台组合出之,人临其境,有诗有画,各臻其妙,故“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园林,能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实以诗文造园也。 诗文兴情以造园,园成则必有书斋、吟馆,名为园林,实作读书吟赏挥毫之所,故苏州网师园有看
2019年,巴黎圣母院因火灾而损毁严重,你会因为还没来得及了解、欣赏它而感到遗憾吗?在欧洲,有非常多历史悠久、壮观唯美的教堂建筑。你也许会震撼于科隆大教堂盛期哥特式建筑的宏伟与华丽, 赞叹威尼斯圣马可教堂拜占庭风格的精致装饰, 或者一直想去参观巴塞罗那建筑怪才高迪的世纪经典之作……其实,它们大都不断被损毁又重建,在时光的洗礼中饱经风霜,历史悠久却又脆弱易逝。这些神圣的建筑艺术遗迹值得我们珍惜以待。 通过《神圣之美:欧洲教堂艺术》,读者可以“参观”到欧洲152座经典教堂令人震撼、触动人心的美。《神圣之美:欧洲教堂艺术》按照国家和地区分类,总结教堂建筑不同风格的发展与变迁,并将欧洲主要地区划分为 11 条路线,读者横跨欧洲,通过简洁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令其欣赏到欧洲经典教堂建筑的宏伟外观、壮丽的穹顶、
《日本禅境景观》:本书配合英国花园摄影师Alex Ramsay的精美图片,介绍了日本禅宗庭园的发展历史。作者试图通过追寻这段历史,来展现不同文化跨越时空的融合,包括古代与现代,本土与外来。内容上主要讲述了如何催生出多元化的日本庭园设计传统,并且如何将其影响力扩展到佛教寺院的范围之外,以及禅宗庭园中的景观设计手法。此外,另有一章专门探讨禅境景观与日本茶庭的关系,并介绍庭园中具有重要价值的树木与灌木等细节设计。
“乌有园”系列出版物每年一本,关注有关“中国传统设计语言现代转化”方面的积极探索,涵盖理论与实践(包括实验性作品)两个方面,内容以建筑为主,也关注造型艺术、绘画、文学等相关领域的新进展。由金秋野和王欣担任学术主持,采取约稿方式,邀请外相关领域学者撰写文章。《观想与兴造/乌有园·第3辑》为第三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