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业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开埠之初。经过逾170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香港经济中最具战略价值的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香港著名金融学家饶余庆教授就认为: 香港之崛兴为一国际金融中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香港经济的两大成就之一(另一成就是从一转口港转变为一富裕的工业经济体)。 香港作为亚太区国际金融中心的崛起,约始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香港经济起飞,百业繁荣,股市蓬勃发展,特别是香港政府采取一系列金融自由化政策,吸引外资银行及跨国金融机构大举涌入香港,香港金融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迈向多元化和国际化。在此进程中,金融业形成门类齐全而发达的市场体系,以及健全而较完善的监管制度。 回归以后,尽管遭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的严重冲击,然而凭借着 中国因素 的影响,以及
`
一群华尔街叛逆者如何发明指数基金和ETF,并改变金融业的故事。关于指数投资的历史与未来,是一部精彩的指数投资发展史,更是一部振奋人心的金融创新史。 50多年前,一群华尔街叛逆者,在一潭死水的金融业悄悄集结起来,他们都有一个信念:的投资者也无法长期战胜市场,指数投资将称霸未来。这群人中,有经济学神童尤金·法马、行业领袖约翰·博格、计算机迷约翰·麦克奎恩、前二战潜艇兵内特·莫斯特等。他们发明了指数基金及ETF,并对全球金融业产生了深远且的影响。 如今,指数投资的规模已经达万亿美元,这股力量正在重塑市场、金融业。不过,就连一些推崇指数基金和ETF的人也逐渐开始担心:这种日益扩大的影响力,是否会扰乱市场稳定性、破坏投资行业,并使得权力被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人手里?这是人们不希望发生的。 在这本书中,《金融时
作为格雷厄姆和多德价值投资理念的传承者,布鲁斯?C.格林沃尔德教授在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开设的《价值投资》课程久负盛名。本书为该课程教材,也是格雷厄姆《证券分析》的当代传承之作。 通过本书,读者可以研习获悉:?何为价值投资??如何搜寻价值投资标的??如何在价值投资理念下估算企业的价值:资产价值、盈利能力价值和成长价值??如何进行价值投资研究??如何在价值投资理念下构建组合与管理风险?本书第2版延续了 版的核心内容,详细阐述了价值投资的概念、流程与估值方法,结合多个案例展示其实践应用过程,还对12位不同风格的价值投资人进行了介绍。 在此基础上,本书第2版也对 版进行了较大篇幅的 新。鉴于近二十余年的投资环境已经发生了诸多变化,当代价值投资者已不能忽略标的企业的成长性,本书第2版围绕“好生
金融和人类很多发明一样,同时具有利弊。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在不断提升,通过提高金融市场效率来配合经济的持续发展刻不容缓。因此中国需要大批理解现代金融市场运作的人才,通过完善金融市场,尽量降低金融市场的负面效果。即使对非金融人士的个人和家庭而言,为了适应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了解和掌握基本金融知识必不可少。 本书深入浅出地讲解金融的基本概念,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非理性行为在股票市场中的表现,如何利用市场中的非理性,以及影子银行和非理性市场中的理性设计。揭示金融表象背后的逻辑和规律,理性看待金融市场中看似不理性的现象和结果,帮助读者了解金融,适应金融市场。
费希尔·布莱的故事与20世纪很后几十年金融学和经济学发展的更宏大的故事相互交织。故事中的巨人――保罗·萨缪尔森、弗兰·利亚尼、威廉·夏普、莫顿·米勒、米尔顿·弗里德曼,以及理查德·波斯纳――都是费希尔·布莱学术争鸣中的对手。同时,金融实践中每一个显著的进步――从指数共同基金和银行放松管制,到金融期货和电子交易,再到优选化和金融工程――都在费希尔·布莱的研究范围内。他是现代金融学宗师,他看到了将理论和实践领域诸多微小发展贯穿在一起的巨幅图景。 佩里·梅林编著的《费希尔·布莱与革命性金融思想》讲述了一位身处现代金融核心的巨人的智慧历险。它是一个关于数理金融和现代金融工程诞生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人类持续探寻、战胜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所说的有名的“时间与无知的黑暗力量”的故事。1995年,黑暗的力量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金融业也转向高质量发展。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创新,追根溯源,就是要有效发挥金融媒介资源配置功能,提高金融的中介效率和分配效率。本书围绕我国金融理论与实践领域的重大创新,设计了 金融体系与金融结构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金融风险与金融投资 数字货币与普惠金融 四个主题共15个研究议题,从不同视角和途径展现了我国金融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动态、研究轨迹、研究成果和学术成就,旨在为我国金融理论与实践发展提供参考。
这是一部精彩的经济断代史,它所直指的正是那个激动人心而又令人窒息的时代:两次世界大战与期间的大萧条。 作者从货币金融层面解读了两次大战爆发的原因,以及大萧条的成因,认为正是由于当时的政治家与经济制定者过于相信黄金的作用而固守金本位,从而逐步促成了这些世界性的悲剧。本书同时反思了战后货币金融体系的重建,是一本理解货币经济史的出色读物。
本书是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与资本管理体系建设系列丛书之一,以风险管理为切入点,对巴塞尔协议和新资本办法的逻辑和知识体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并结合编著者多年的风险管理实践经验,介绍了风险管理的基础知识和有关技术方法,提出适合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解决方案框架,尝试解决风险管理与巴塞尔协议实施中的一些困惑与难题。 本书为针对各类风险计量及管理体系建设的后续丛书打下理论及知识基础。本书的主要内容也经过编著者多次在实施过程中及演讲、培训中的实际演练,深入浅出地解读了全面风险管理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知识,内容通俗易懂,适合银行各级管理人员、风险管理人员、对巴塞尔协议和新资本办法感兴趣的银行从业人员以及在校相关专业学生学习参考。
《中国银行间市场的发展路径》不同于金融教科书和业务研究报告。为了便于读者的阅读和比较,一方面,对一些基本概念性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另一方面,对国际和国内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了介绍和分析。第一章总论,主要介绍了我国银行间市场的形成历史、现在的重要地位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别对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回购市场、银行间市场、银行间外汇市场和银行间衍生品市场等五个子市场进行了具体分析。每章都按照理论和实际、国际和国内、历史和现状的写作方法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