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中西比较的视野,探索了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历史及当代演变,并以“制内市场”的总体框架来揭示中国的国家和市场的关系。本书提出,“制内市场”是一种在中国的漫长历史中不断演进的政治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中,市场并非自主的、自我调节型的秩序,而是一个以国家为中心的秩序的组成部分,服从于国家治理的规制。具体体现为一个三层市场共存的等级制的结构:底层的自由市场经济,顶层的国家资本,以及介乎两者之间的政府机构和私营企业相互作用的中间地带。作者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全球化,中国国家、市场和社会之间的内部平衡不但关系中国自身未来的前景,也可能会对世界各地的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本书探讨了长江经济带的总体战略和概况,对长江经济带的交通联系、社会联系、创新合作、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安全合作及上海自贸区与流域一体化制度创新等进行了深入剖析与解读,同时借鉴了国外重要大河流域的开发来研究长江流域的开发方案。
全书共分为以下几部分:导论,主要阐述本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章,浦东新区空间规划与城市发展20年总体回顾,主要总结分析浦东新区空间规划与城市发展20年的经验和路径特征;第二、三、四、五、六章分别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产业空间、基础设施、人口和社会空间等城市空间发展的不同专题进行深入研究,最后,结束语,从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这一视角对浦东城市规划和空间发展的未来进行展望,分析当前的瓶颈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本书以珠江三角洲区域的9个城市(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中山、珠海、江门、肇庆、惠州)为背景,研究了全球化对城市区域产业结构及多中心空间演化的因果作用机制。
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印度尼西亚期间,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倡议。2015年3月,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进一步明确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目标与任务。鉴于海南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海南省地方志办公室)组织专家学者围绕“海南与海上丝绸之路”主题开展专题研究。本书即是这一研究的最终成果。 本书着重阐述了海南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经略南海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战略关系,提出了海南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战略构想与政策建议。为了深入、完整地认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战略意义,本书辟专章研究了历史上海南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地理区
直面西部地区资源产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 立足资源科学开发利用与利益和谐分配 构建资源、资本、知识、生态耦台的资源产业链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