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基于世界海关组织《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及我国贸易政策,由海关总署关税征管司组织海关业务专家等根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和财政部等发布的文件进行编制,内容全面、实用、权威,对海关业务监管和企业的进出口业务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规范意义,有助于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和规范进出口贸易行为。 本书根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的2025年税则,对进出口关税税目、商品名称、税率等进行相应调整,内容包括税则商品(中英)对照、自贸协定和优惠安排实施税率表、特惠税率表、关税配额税率表等。
本书参考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等税收政策,重点论述了税法、纳税申报实务、纳税筹划实务3个部分;同时列举了百余个经典案例,其中包括数十个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是广大财务工作人员、会计人员进行税务处理与纳税筹划的 宝典 。 全书共14章。第1~3章为税法与纳税流程,主要介绍了税法、纳税的快速办理流程及发票的管理和使用;第4~10章为税种和纳税申报实务,围绕增值税、 企业所得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行为目的税7个税种的纳税实务展开解读,为读者分享了每个税种的基本情况、应纳税额计算方法及纳税流程等内容;第11~14章为纳税与税务筹划,围绕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3个重点税种的税
合规是企业的生命线 , 金税四期 启动后,各监管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和核查的通道更加通畅,税务部门利用企业信息联网核查系统对各纳税主体的涉税情况监控更加全面。 本书针对合规管理的重点领域 财务税收 ,依据企业要 健全完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严格执行财务事项操作和审批流程,严守财经纪律,强化依法纳税意识,严格遵守税收法律政策 的监管要求,分析了企业财税合规的操作要领,阐释了企业如何突破设立期、运营期、退出期的财税合规现实困境,并对税务稽查重点与风险控制要点进行示例详解。 本书基于案例,从流程上剖析了企业涉税的主要风险点,并就具体问题给出了有效处理方法和应对策略,本书中有分析、有案例、有方法,对企业财税人员、税务和法务工作者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长期以来,关于增值专用发票虚开如何判定及预防一直是困惑广大税务和法务工作者的棘手问题。 相比*版,《增值税专用发票虚开的判定与预防》(第二版)对增值税基本原理、增值税专用发票虚开泛化的内在原因及判定标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对国家应收税款的影响及金额的计算方法等实务中关键而具体的问题给予了更深入系统的剖析。 结合增值税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法学基本原理及司法实践要求,通过大量的案例调研,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对增值税专用发票虚开的相关法律、税务、司法问题给予体系化归纳、总结、提炼,指明实践中相关部门及人员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界定、对增值税专用发票虚开金额计算标准及方法等问题的模糊认知,指出相关部门及人员在实际操作中的不当和缺失,从而便于财务、税务和法务工作者破除实际疑
《阅读日本书系·财政学:财政现象的实体化分析》继承了财政学历史学派的传统,从历史的视角对财政现象进行了考察。作者不是将财政现象抽象地理论化,而是力图将理论与历史交错,对财政现象进行实体化分析。通过这样的多视角来凸现财政学的基本内容。 与传统财政学将财政现象仅作为经济与政治的交叉现象来把握所不同,作者认为,必须将财政作为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的交叉现象来把握。如果不能把握政治、经济、社会这一整体的社会动向,也就无法阐明财政。反过来,只要懂得“预算的解读方法”,“至少能够提前十年预知世界大战的到来”。也就是说,只要熟知财政,不仅可以察觉到世界大战的爆发,甚至能够觉察人类社会未来的命运。
本书深入剖析了中国在全球化浪潮中所面临的各类经济挑战与机遇。进一步探讨了中国外汇储备的积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以及资本项目开放等关键议题。作者以其一贯的严谨态度和丰富经验,对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定位进行了重新审视,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策略和建议。书中不仅对当前中国经济的外部失衡进行了深入分析,还对如何通过改革实现经济的再平衡提供了独到见解。对于金融专业人士而言,本书无疑是理解中国在深入参与全球化、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人民币汇率、资本流动、国际收支当中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产生、该如何应对的重要参考。
本书从企业老板面临的财税之痛开篇,从几大财税思维入手阐述老板必修的财税课,并结合企业财务管理实务及 金税四期 予以阐述,从而让老板掌握更多的财务常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企业老板来说,只有搞定财税的痛点,才能理解很多商业的基本逻辑。企业经营离不开财税设计: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离不开财务管理的监督和管控;企业保持良性经营离不开涉税风险的管控和税收规则的遵守。本书既能提高企业管理者和财务人员的财税理论修养,又便于站在业财融合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能为企业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税收筹划,是在符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范围内,或在法律不禁止的范围内,通过对生产经营活动事先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安排,限度地减轻税收负担的行为。可以说,税收筹划是纳税人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国家支持和鼓励的行为。 从本书中,读者可以了解税收筹划的相关知识及筹划技巧。书中介绍了税收筹划的主要形式、可能产生的税务和财务风险以及容易步入的误区,更重要的是详细阐述了各个税种、各生产经营阶段涉及税收筹划的操作问题,目的是让不具备丰富税务专业知识的企业及个人,能够轻松掌握税收筹划的方法和技巧,合理合法地减轻税负。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货币的思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6世纪中叶,英格兰及爱尔兰国王亨利八世为增加王室财政收入,带头贬低铸币价值,伪币由此开始泛滥。当被切割过、被掺了假的硬币大肆流通,货币的内在价值随之触发了新的争论与质疑。 这一时期,英国处于长期内战。铸币师将更多精力放在银行业务上。他们接受客户存款、同时借出、放贷。于是,票据应运而生,继而支票、内陆汇票和银行券开始发行,标志着欧洲纸币萌芽。
公元500年开始,罗马帝国在西地中海的统治逐渐崩溃,基督教在西欧兴起。罗马教廷成为中世纪欧洲大的金融机构中心,与此同时,神权、君权与货币逻辑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逐步建立。作为完善欧洲货币体系的重要因素之一——金币,成为6世纪拜占庭帝国统治下财务系统的基础,苏勒德斯金币在整个中世纪都占据着中心地位。黄金被用于支付在欧洲内部以及与中东地区的远距离贸易,推动了“商业革命”的爆发。 当货币进入欧洲经济,引起了环境的根本性变化,一个建立在账户、联系人和信用基础上的全新货币体系逐渐成型。西方的分治以及最终不同货币区的形成是这个时期重要的突破。
建设金融强国,是未来相当长时期里中国金融改革、发展和开放的总目标、总方向。如何建设金融强国,是中国面临的最为艰难的挑战之一。本书旨在厘清其中的底层逻辑,设计出既遵循金融发展的一般规律,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