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历程》收录了张国宝在国家计委、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担任领导职务和退休后就自己所亲历的一些重要事件、重大工程建设以及对中国发展改革、工业布局、经济建设、重大工程决策等问题的深刻研究与思考所发表的文章、演讲、讲话、访谈等文稿104篇。这些文稿从不同侧面生动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改革特别是工业和经济建设所走过的光辉历程、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是认识和研究中国改革发展的珍贵历史记录。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国家,几乎每天都有关于中国改革开放以及中国正在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图书出版。与众多其他图书比较,本书是与众不同且不同凡响的,诸多作者各有经历、各有视角、各有体例,是一本充满历史厚重感的自由体文集。 撰写本书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是具有国内一流水准、享有较高社会声誉、并且致力于中国经济问题研究的一批著名经济学家。他们中的许多人都以不同的方式走过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有些人还从政策的建言者成了政策的制定者和实践者,这当中有理性的思考,也有激情的辩论。无论是写自己所经历的事,还是评述某一方面30年的变革,我们都会从中感受到每一位经济学人求真务实的探索精神、睿智审慎的学术思考和崇高凝重的历史责任感。经济学家们不仅追溯了肇始改革的安徽小岗村土地联产
《中国海关报关实用手册》是由中国海关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重点图书和具有品牌效益的工具书,每年一版,2024年版在2023年版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税则》的变化进行了修改,同时增加了有关我国新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提供了最新的出口退税率等内容。具体内容包括:10位海关商品编号、商品中英文名称及备注、检验检疫3位编码及名称、进出口商品普通税率、最惠国税率、暂定税率、出口退税率、监管条件、检验检疫类别、海关统计计量单位,以及各种最新区域或双边协定税率、特惠税率,进口商品从量税、复合税税率,消费税税率,关税配额商品税目税率表,以及海关通关系统常用代码表及说明、进口关税与进口环节代征税计税常数表等。该书有助于进出口企业及时了解进出口税收政策和贸易管制政策的变动情况,加快通关速度,提高通关效率。
《历史的足音 改革开放40年研究文库》系列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十三五 规划 历史的足音 改革开放40周年文库 系列图书中的一本。本书分为五个篇章,共收录国务院研究室原副主任、现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同志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研究文章81篇,分为 稳增长 促改革 调结构 惠民生 防风险 等五个篇章。文章真实、客观地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伟大历程,具有政策性、理论性、实践性和重要的史料价值。
作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位外籍研究员,已潜心研究中国社会30余年的英国前高官罗思义,跳出中国人的习惯性思维,以外国人视角分析中国经济成就达成的各项因素,多角度对比分析中国经济与世界其他经济发展强国特别是美国的发展指数,解析中美经济之兴衰成败,全方位展示出中国经济在地缘政治竞争加剧时代的未来经济走向。 全书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中国创造的经济与社会奇迹;为何中国经济发展如此之快;美国经济先崛起后放缓的原因及中国经济制度的优越性;有可能阻碍中国经济实现繁荣的不利因素。四个部分环环相扣,对中国经济的趋势做出最清晰的讨论,带领读者一同透视中国大时代经济变革的隐秘真相。
《中国化妆品科研成果蓝皮书(2022年)》是国内部系统性收集、整理、归纳化妆品科技成果的著作,以收集、整理、分析国内主要化妆品科技成果为核心,按照化妆品原料、化妆品包材、化妆品设备、化妆品生产加工、化妆品产品研发、化妆品检验检测与功效评价,以及其他进行分类。同时,本书立足于产业和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积极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企业跨越式发展。本书为化妆品领域高校与科研机构研发提供了参考方向,有利于推动高校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为化妆品生产加工企业、品牌企业寻找技术合作方提供参考,可以作为化妆品研究、开发、生产、经营、管理的工具书。另外,本书对于推动产业发展,搭建企业与专家的合作桥梁具有重要作用。本书后还介绍了科研成果转化的实际案例,分析了如何有效进行科技成果产业化,实现多方互利共赢。
两千七百年前,春秋时期的管仲改制变法,使得齐国一跃成为霸主,傲视群雄;公元1069年,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推行新法,一时国库充实,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为之缓解;公元1978年,邓小平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百年积弱的中国经济再度崛起,重回强国之列。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经历了十数次重大的经济变革,每一次变革,都顺应社会发展而发生,也都对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今,新的社会发展又提出了继续变革的要求。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研究中国经济变革史的集大成之作,对中国历史上十数次重大经济变革的种种措施和实践作了系统的概述和比照,指明因革演变,坦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式改革的历史脉络,又剖析了隐藏在历代经济变革中的内在逻辑与规律。辩驳得失,以史为鉴,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经济史”。
《中国崛起不可承受之错》,中国问题专家、高层智囊大声疾呼,警惕颠覆性错误,秉笔直书,向顽瘴痼疾开刀。 国家主席习近平近年来多次强调, “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如果出现颠覆性的错误,那么少则改革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多则已有的改革成果会付之东流。 因此,在中国崛起过程中,“在哪些领域存在犯颠覆性错误的可能性?”这一问题就成为关键。我们必须研究和回答这个问题,对那些可能的颠覆性错误有足够的认识,并且加以深入研究,才能预先加以足够的防范。更为重要的是,很多可能犯颠覆性错误的领域,正是国家制度建设的薄弱环节,也正是制度建设能够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 在《中国崛起不可承受之错》中,中国问题专家郑永年和杨丽君,界定了可能出现颠覆性错
《中国工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原理、路径与政策》。该书基于我国工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历史与现状,探寻工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实现路径与政策措施。该书结合我国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践,试图从微观、中观、开放环境以及产业关联等视角,为我国工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新思路和实施方案;与此同时,从体制机制创新角度探讨其对我国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产生的经济效应,并探讨了促进工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政策支持体系。
《世界在此交汇: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发展纪实(1990-2010)》以翔实的材料,生动的语言,全面地反映了上海外高桥保税区20年来走过的艰辛历程,深刻地揭示了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取得的成功经验。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是中国保税区发展的缩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硕果之一。我知道此书不仅具有对多数读者来说,首要的是纪实性和情感性,但是不要忽略了它的启迪性。
本书由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主管、主办,因机构改革,现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管,中国经济出版社主办,中国经济贸易年鉴社负责编纂。国资委主任王勇担任编委会主任、主编,国资委、财政部、商务部等部门领导担任编委会副主任。
《金城银行》是2020年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图书出版专项基金资助项目《上海市档案馆藏近代中国金融变迁档案史料续编》之一种。本书选编的金城银行相关档案史料,悉数选自上海市档案馆藏金城档案全宗(全宗号Q264)。全书内容包括金城银行创立时期的注册、官方批复文件,董事监事换届改选、各方力量角逐,政府对其管理、限制,同业间的竞争与合作,各时期的董事会章程、公司章程等制度规则,行务会议记录、业务会议记录、行史追溯,以及在上海解放后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关于金城银行决策层如何处理新与旧、公与私的问题,顺应潮流,积极向中国人民银行靠拢,主动接受新政府和人民银行领导,争取人民银行的帮助,踊跃参加公私合营等诸多方面,皆有一定反映。对于金融机构从业人员、高校金融专业师生,以及金融史爱好者都有一定的帮助
2014年是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称开发区)建立30周年。2016年是邓小平同志题词"开发区大有希望"30周年。《中国开发区实践与思考》撰写始于2014年,完稿于2016年,作为开发区建设、发展的亲历者,谨以此书纪念之。
当前,绿色低碳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成为推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升级、能效提升,以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变革的强大动能,也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发展内涵和绿色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无锡作为践行生态文明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者,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低碳发展,坚定不移探索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新路径,合力同心打造生态文明和高质量发展协同并进的新格局,形成了具有无锡鲜明特色和符合无锡实际的成功探索和生动实践。中共无锡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提出:“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编制实施无锡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和碳达峰总体方案,推进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建设零碳技术产业园,争创碳达峰试点城市。”为助力无锡绿色低碳发展、如期实现“双碳”目标,无锡市新产业研究会组织编撰了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本节目内容已精心汇编成册:《信物百年:红色财经》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同步出版上市,全国各大新华书店、网上书店有售。 中国经济百年风云,千千万万以实业报国为己任的仁人志士,绘出中国经济史上一幅史诗般的英雄图谱,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为共和国千秋基业筑起Z牢固的经济保障。而那一件件磨损、褪色甚至破旧的国企信物,就是创业之初的国之基石。一件件珍贵的百年信物见证了经历千锤百炼而不朽、跨越沧海桑田而繁荣的强国之路。
过去百年中发生了两次严重的金融危机,分别是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和始于2008年的大衰退。为什么在我们认真反思了大萧条之后仍然没有预测到,更没有准备好应对2008年这场严重的危机呢? 当今国际学术界活跃、富影响力的著名经济学家之一巴里·埃森格林,一针见血地指出:失败的根源恰恰在于对大萧条的乐观解释。身为金融史知名学者,埃森格林强调,在雷曼兄弟破产之后,对于大萧条再现的恐惧影响了欧美的政策应对,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后果。 为更好地理解这两场危机和金融体系,埃森格林在不同的年代(20世纪30年代和21世纪)与大陆(北美和欧洲)之间切换,将两次金融危机高超地交织在一起,更将每个年代的风云人物和重大事件一一对应,从而深入探讨了20世纪30年代和21世纪宏观政策的失误表现、失误起因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