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经济学家陆铭教授的《大国大城》关注的是中国当前城乡经济发展中切实存在的现实问题。房价陡升、雾霾遮天、交通拥堵;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的窘境……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刚刚过半,但大城市的病状和乡村的隐痛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限制大城市人口流入,让农民工返乡,问题就能解决吗?不!去往城市,来谈乡愁。作者比较了全球经验,立足本土现状,基于实证,力倡中国发展大城市的重要性。社会问题宜疏不宜堵,只有让市场本身充分发挥对包括劳动力在内的生产要素的调节作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下棘手的社会问题。政府的功能不是与市场博弈,而是在市场失语的地方,以长远眼光,布局科学的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供给。《大国大城》将告诉你,只有在聚集中经济发展才
本书为温铁军团队继《八次危机》后推出的 研究成果,详细记录了我国应对 次通胀危机的真实经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既要应对民国延续下来的长期高通胀,又要处置经济发展所内生的新矛盾,正如作者所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终,中国靠土改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靠增量农产品稳定供给压低城市物价,成功吸纳了过量增发的货币,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 中国靠乡村土改缓解了通胀危机,而大多数没有开展土地革命的发展中 至今仍难以从“发展陷阱” 中自拔。这些 虽然在政治上取得独立,在经济上却又陷入了困境。对比中国经验,探寻如何应对此前半殖民地经济遗留下来的高通胀,归纳其经验和机制,对深化发展经济学理论研究,指导广大发展中 经济发展,甚至指导世界各国应对通胀危机,都具有重要意义。
1978年-2008年的中国,却是不可能重复的。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了,一群小人物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它在众目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业社会转轨。 本书作者没有用传统的教科书或历史书的方式来写作这部著作,而是站在民间的角度,以真切而激扬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成长、发展之路。改革开放初期汹涌的商品大潮;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这三种力量此消彼长、互相博弈的曲折发展;整个社会的躁动和不安……整部书稿中都体现得极为真切和实在。作者用激扬的文字再现出人们在历史创造中的激情、喜悦、呐喊、苦恼和悲愤。 作者不是将一些事件、人物孤立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他笔下的历史是可以触摸的,是可以被感知的,它充满了血肉
数字化犹如一把利剑,正以势不可当的规模渗透我们的社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工作,我们所有人都在一步步地进入精细解析的社会。通过佩戴的运动手环了解每天的运动量、消耗的热量、心跳速度等,借助数字化书籍可以更容易地检索到资料,通过交通智能监控设备的分析,能够得出更加、智能的交通运行方案……我们的身体、我们的社会关系、自然界,以及政治和经济都将以比之前更加精细、、透彻的方式被获取、分析和评价。 作者将这种被高度解析了的全新的社会称为微粒社会。在本书中,他总结指出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着由数字化引起的几场特殊的革命——差异革命、智能革命、控制革命,这革命勾勒出微粒化社会的轮廓并着社会朝着两个关键的方向发展。一方面是超负荷的制度——我们一直以来遵循的制度和法律正在数字化时代支离破碎,当一种全新的技
《重寻无处:五常行游录》作为张五常教授行游各地的见闻与思考。不着重于经济解释,而是转谈个人主观感受。《重寻无处:五常行游录》部分记述了作为一位非诺奖得主到斯德哥尔摩参加科斯被授予诺奖仪式的经历。第二部分“开放后的神州”收录了张教授自上世纪90年代起至今游历大半个中国的趣味经历和感悟,包括到上海、成都、哈尔滨等感受现代城市的发展变化,尤其包含了的经历,从经济学家的角度对开放后的神州进行实地调研和分析。第三部分“千岁随风飘”,寻访历史名城西安、赤壁、徽州、杭州等,享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第四部分“光”的印象,从摄影爱好者的角度记录了中国大好河山的优美风光。第五部分“苍烟落照”,回味童年的生活足迹,表达了对宁静田园生活的憧憬。 《重寻无处:五常行游录》适用于:张五常忠实粉丝、经济学者。
1998年末,为了及时全面地掌握我国产业发展的*动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会同二十多个由国家相关部门组成的课题组,开展了“中国产业发展跟踪研究”。本书就是该项研究2006年度的核心成果之一。 经过近8年时间的不断努力,该研究已成为一个高层次、权威性、深度研究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在国内外于领先水平的研究项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科学、客观、直观地反映各行业的特点和趋势,研究项目还借鉴“哈佛指数”的基本原理,设计了国内第套“产业增长景气指数”,建立了包含三十多个行业的中短期预测模型,不仅突破了国内行业分析和预测方面长期困扰的方法问题,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这些研究成果得到国家决策机构、有关政府部门、企业界的金融投资机构的积极评价,被视为反映中国产业发展动向*权威性的成
李景元等编著的这本《首都经济圈发展的历史性突破--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重大战略的机遇透析》以河北省2013年度社科发展重点课题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撰写而成。全书内容全方位、广角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透视解析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课题研究过程与本书开创性的结论,对于把握靠前的历史机遇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和现实意义。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面对历史机遇的区域都市一体化比较透视、面对历史机遇的首都都市圈一体化的历史沿革的透视、面对历史机遇的现实经济发展基础透视、面对历史机遇的协调发展与体制机制创新透视、面对历史机遇的京津都市区域都市发展透视、面对历史机遇的京津两大城市对周边区域都市的辐射功能透视、面对历史机遇的首都都市圈率先实现公用事业一体化透视、面对历史机遇的首都
通过对十大商业趋势的描述和分析,给大家一个全景式的描述,藉此重新开始思考新的商业逻辑,这是我们写作这本书的出发点所在。读者对象:企业家、创业者、投资者、政府部门领导等等。 本书中,商业十大趋势包括以下领域:趋势一:大数据——从碎片化数据到大数据趋势二:云计算——从离线计算到云计算趋势三:平台——从单边市场到单边市场+双边市场趋势四:移动互联——从PC互联到移动互联趋势五:软件定义一切——从硬件定义软件到软件定义一切趋势六:外包、众包——从小而全、大而全到外包、众包趋势七:需求驱动——从供应驱动到需求驱动趋势八:长尾市场——从规模经济到长尾市场趋势九:数字金融——从传统金融到数字化与互联网金融趋势十:O2O模式——从纯线下、全线上到O2O模式
本书是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推出的第二个年度经济预测报告。本报告根据截至2007年前三季度的各种数据,运用经济先行指数和计量经济预测方法对2007年我国经济的不同层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和回顾,对2008年我国的经济走势和主要经济变量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及建议。 全书由19个报告组成,内容涉及经济增长、物价水平、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金融市场、商品期货、投资基金、房地产业等多方面;此外,本书还附上了国际机构对我国2008年经济形势的分析与预测。 本书的阅读人群包括:国家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中央级政府部门的分析与决策人员;国内外企业的经营管理层人员;宏观经济和行业经济的研究人员;关注中国和世界经济形势的各界人士以及广大中小投资者。
......
......
本书从现阶段跨境经济合作对我国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性出发,通过对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和发展近期新情况的梳理与分析,厘清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的整体情况、建设效果、扶持政策等,发现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障碍,为进一步推进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提供政策参考及数据支持,同时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基础信息。本书分为一个总报告和一个分报告,共七章。总报告(第一章),主要展示了我国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背景、整体发展概况,总结了国家相关扶持政策,分析了跨境经济合作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分报告(第二章至第七章)依次展示了新疆霍尔果斯,广西东兴、凭祥,云南瑞丽,内蒙古二连浩特、满洲里这6个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概况、跨境经济合作的主要内
本书聚焦中国经济发展,用简明易懂的话语讲述在经济领域发生的令人瞩目的“中国故事”,总结其中蕴含的丰富的“中国智慧”。用数据说话,聚焦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总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市化、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脱贫攻坚、就业优先战略等关键词,对当前中国经济取得的成就、面临的问题、设计的方案提出了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