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主持的*人文社科项目 形象视域下的中国企业海外危机传播研究 的系列成果之一。通过对十五个典型案例的危机阶段回顾、危机情境及宏观诱因分析、舆论分析、应对及效果分析,以期为 走出去 的中国企业进行海外风险研判和海外危机传播提供情境依据和策略参考。本书还可以为企业海外危机传播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为危机传播管理的教学提供案例。
本书是发表于《经济观察报》“挑灯看剑”专栏文章的第二本续集。内容包括经济看大势、国有经济名与实、收入分配是一个问题、话说教育、现象背后有道理、磨砺经济思维。本书没有枯燥的经济学理论,而是从身边的小事入手,以独特的视角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现象。
本书主要从GPA条款、WTO条款及其各自成员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分析发展中国家的标准。基于GPA和WTO的关联性,总结了WTO下的发展中国家标准。从侧面印证GPA潜在的关于发展中国家的标准,并依据分析所得标准论证中国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尽管中国的部分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和次发达国家的交叉区域,很容易据此而被认定为次发达国家,但是即便是次发达国家,也属于发展中国家的层次。
《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是世界贸易组织关于各成员货物贸易的一项重要协定。对《关于卫生与植物检疫措施的协定》的谈判是伴随着《农业协定》的谈判开始的,初衷是要“减少卫生及植物检疫条例的壁垒对农产品贸易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可以说《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的派生产物。它的产生是因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难于适应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的技术复杂性、区域的差异性和国别的特殊性。它的宗旨是避免各成员的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给国际贸易带来不必要的障碍,使国际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在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的制定方面以食品法典委员会、国际兽疫局和国际植保公约的标准为基础开展国际协调,遏制以带有歧视性的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限度地减少和消除国际贸易中
现代技术革命,尤其是信息技术革命,导致世界制造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使制造业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种制造业全球化的趋势。在当前制造业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如何通过二次创新发挥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合理配置全球资源,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升中国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从而增强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是当前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本书所要探讨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