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图解的形式展示了行为经济学的基本理念,并结合丰富的各行业营销实例为读者介绍将行为经济学知识运用到商务工作、解释营销现象的方法。本书总结了适合商务人士学习,紧贴实际工作的行为经济学基本原理、助推理论、常见问题、成功营销案例、实际工作应用等,将精简的知识介绍和生动的图解相结合,以通俗、生动的方式讲解了行为经济学知识。本书便于行为经济学基础薄弱的读者利用零散时间进行速学速记,并实际应用于工作中,也有利于对行为经济学知识感兴趣,或是想报考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学习参考。
18世纪晚期到美国内战前,正是美国工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美国建国后的半个世纪里,弗吉尼亚州一直主导着美国的煤炭交易;然而到了19世纪,宾夕法尼亚州快速崛起,成为美国矿物燃料的主要供应地,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弗吉尼亚州煤炭产业的迅速衰退。为什么两个拥有类似资源的州会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 本书指出,作为一种资本密集型产业,煤炭产业的发展极其依赖政府的支持,因此不同地区的政治、经济政策会对煤炭产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弗吉尼亚州的里士满煤田靠近交通便利的沿海地区,生产的煤炭品种也更符合人们的消费习惯,这使得弗吉尼亚州的煤炭产业从一开始就被寄予厚望。然而,弗吉尼亚州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让当地的种植园主成了煤炭产业的主导者,整体政治氛围也更偏保守。随意、短视的采矿计划使得弗吉尼亚州无法满
为什么会有贫富之分?牛津大学教授罗伯特?C.艾伦探究了地理、 化、技术进步、经济政策和制度之间的交互作用,并揭示出这些因素以何种方式决定了世界的贫富格局。他旁征博引,鉴古知今,借助大量的史料分析了影响经济增长的各大要素,阐释了为什么我们的世界一直处于不均衡之中。
日本如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废墟中迅速实现了经济复兴?是什么力量推动日本经济走上了高速发展之路?曾经喧嚣一时的“泡沫经济”到底是如何产生,又终究归于破灭?将近30年的沉寂之后,日本的未来,路在何方? 在日本举国上下都沉浸在辉煌盛世的狂热气氛中时,野口悠纪雄率先对“房地产泡沫”提出了公开警告。如今,当日本逐渐被世界经济的大潮抛在身后,而“安倍经济学”却收效甚微之际,野口悠纪雄又通过本书,将多年思索和追问的答案公之于众。 野口悠纪雄在书中追忆,其人生的最初影像始于1945年东京大空袭中的恐怖经历,他这一代人亲历和参与了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他们曾为高速发展的无限风光而豪情满怀,也曾因经济失速后的衰落萧条而五味杂陈。他们中有很多人因时代的变幻而饱受命运的捉弄,或者被无情地湮没在时代的
古代中国曾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白银帝国”。因为它是世界白银的“归宿地”,它还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古老轴心。然而,恰恰是由于西方殖民国家对“新大陆”的血腥掠夺,却在无意之中推促了明清两代中国“出口经济”的繁荣。 白银的诱惑是如此巨大、美丽而血腥。于是,西方列强对中国历时百年的“白银掠夺”开始了。在殖民战争中成长起来的西方现代金融业,则成了这场“银元争夺战”中的利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夜,美国的“白银大亨”们为满足自身利益,构筑了一个针对中国的白银阴谋。而最后的结果,却是美国的白银集团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无意中助长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 在《白银秘史:大转折时代的财富博弈“潜规则“》中,你将看到一个个真实而又神秘的历史场景,一场场凶险诡谲的阴谋交锋:
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是5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学界的后起之秀,其理论通过对传统经济学的一些不现实假定的批评与修正,揭示了经济生活中产权和制度所起的作用。本书精选了产权与新制度学派名家的代表作13篇,集中反映了这两个学派的分析特征、重要假说和政策意义,有助于中国读者了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信息,并为我们从理论上解析中国改革与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提供参考。
本书在前贤时彦研究的基础上,紧扣浙江商帮与近代浙江社会变迁这一主线,从经济一社会史的角度对浙商与地方社会做跨学科的研究,论述了浙商与近代浙江社会在经济活动、政治运动、职业结构、公共建设、教育发展、社会赈济、地方文化等方面的关联与互动。论证了在近代浙江,商人是推动浙江早期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在近代浙江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本书的突出特点是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俱佳,历史感和现实感兼备。作者以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笔法,描绘了5克思政治经济学伟大先驱者们栩栩如生的画像,这些人大都是历史上杰出的学者或的社会活动家,他们的著作在5克思主义的形成上起过重要作用。作者以不少篇幅评介了经济学说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一批庸俗经济学家,5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同对这些人其学说的批判是分不开的。作者还向读者评介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他们尽管在当时并不出名,但从经济学后来的发展来看却是值得重视的。作者紧密联系各国不同时代的背景和历史条件,阐述了思想家们的学说,同时也很注意他们的思想观点或政策主张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同当代的联系。也许还有一点值得指出,作者在论述中并没有满足于重复以往的众所周知的认识,而是力求吸收和反映当代经济科
本书以江南造船厂140多年来历经的沧桑巨变为主线,试图把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的兴衰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在大的历史背景下较完整的呈现了江南厂及船舶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书稿重点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经济成长的历史脉络,通过深入挖掘一系列历史事件,生动还原诸多历史细节,真实再现了一系列代表性事件中的代表性人物。比如:改革开放后中国靠前张个体工商执照的领取;靠前张私营企业执照的艰难诞生;靠前位承包者关于雇工的坎坷遭遇;靠前个民间钱庄的沉浮……诸多的中国靠前和人物遭遇,向读者讲述了历史背后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其中有许多人物、事件及细节是以往所有形式的媒介传播中从未披露过的。作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靠前部全景式展现中国民营经济成长的作品,书稿不仅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和可读性,也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世界经济史纲》是德国著名的社会经济学家马克斯·韦伯最负盛名的经济学著作,西方知识界一直将它与马克思的《资本论》相提并论。二人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深刻审视了资本主义的精神实质,为同一时代的两个思想巨人。 本书中,作者考察了从原始的农业组织形态到庄园制,再到前资本主义等各个时期的经济形态。 在前资本主义阶段,作者重点考察了货币资本、公司法人、法人资本、企业资本、经理制、委托制、股份制以及卡孟达、坐商、汇票、股票、贴现簿记、证券等经济形态。同时。他还精辟地指出:这些都是次要的因素,只是构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资本主义之所以只能发生在西方,地中海优越的地理环境是外在因素,而由资本主义生产企业产生出来的企业家阶层。将追逐利润的市民精神演变成的资本主义精神,才是决定性的内在原因。
《中国经济史纲要》按照若干专题对中国经济史上的重要问题进行前后贯通的论述,以求“通古今之变”。在专题设置和内容安排上,力求体现出新意,十个专题中至少有六个是以前的经济史著作或教材中论述较少或基本上没有涉及的,如人口、社会组织与阶级结构,赋役与财政,社会生活与社会保障,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与环境变迁,自然灾害与传统中国社会,中国传统经济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各专题相对独立而又互为印证,共同勾勒出一幅中国古代经济史的恢弘长卷。 本教材可作为高校历史学专业和经济学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学用书,也可供其他专业的、对经济史研究有兴趣的教师、学生和其他人士参考阅读。
日本如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废墟中迅速实现了经济复兴?是什么力量推动日本经济走上了高速发展之路?曾经喧嚣一时的“泡沫经济”到底是如何产生,又终究归于破灭?将近30年的沉寂之后,日本的未来,路在何方? 在日本举国上下都沉浸在辉煌盛世的狂热气氛中时,野口悠纪雄率先对“房地产泡沫”提出了公开警告。如今,当日本逐渐被世界经济的大潮抛在身后,而“安倍经济学”却收效甚微之际,野口悠纪雄又通过本书,将多年思索和追问的答案公之于众。 野口悠纪雄在书中追忆,其人生的最初影像始于1945年东京大空袭中的恐怖经历,他这一代人亲历和参与了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他们曾为高速发展的无限风光而豪情满怀,也曾因经济失速后的衰落萧条而五味杂陈。他们中有很多人因时代的变幻而饱受命运的捉弄,或者被无情地湮没在时代的
本书是一本研究唐宋时期明州区域社会经济的学术专著。作者在传统史学“地方志”的基础上,综合近代西方史学理论,运用“区域史”的方法,全面而深入地剖析了唐宋以来明州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从人口、耕地、交通、水利、商业、城市、技术以及制度等方面,论述明州(约相当于今浙江宁波)为何从越州的边缘地区发展为浙东经济发达地区。本书引证丰富,并附有几十幅图表。本书对了解浙江和宁波地区社会经济的历史渊源,极具价值。本书是陆敏珍以她的博士论文修改而成的。她于2001年春季考入浙江大学历史系,在本人指导下攻读历史学博士学位。在她前后入学的几位研究生,博士论文的选题都集中在江浙区域史研究。陆敏珍在“绪论”中,交待了区域史研究作为一种新的学术取向在中国学界兴起的学术史背景与其理论依托,读来学理性颇强。
明清五百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从昌盛到苦难的时代,既有大明帝国的辉煌,也有清朝康雍乾三代的盛世,中华民族在闭关锁国的时代里完善着自己的发展。明清时期中国的经济是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小农经济,中国的传统农业两千年来几乎以一个模式重复着,从史书记载和考古情况来看,中国社会的制度模式、思想意识、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几乎没有多大转变。 《明清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从历史发展的轨迹中寻找现代社会发展的线索,探究明清兴衰的原因,总结历代改革的经验教训,以期为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绵薄之力。
《萧条异代》是黄恽先生的又一部掌故小品集,书名得自杜甫的《咏怀古迹》一诗,作者借写掌故抒发对异代的人与物、萧条的古与今的感慨。书分“缥缃摩挲”与“闲览偶得”两辑,共五十余篇。上辑“缥缃摩挲”中写到了章太炎、张爱玲、苏青、胡适、巴金、吴宓、穆时英、刘海粟、胡兰成等人的隐秘故事,以民国文人为主。下辑“闲览偶得”则以明清人事为主,涉及洪承畴、黄宗羲、吴大澂、顾文彬、翁同龢、曾国荃、胡林翼、郑孝胥、林琴南等人隐秘旧事。作者熟稔清代、民国人物的遗闻轶事,视角独特,善于从无故事的地方或材料中看出线索来,通过对旧资料进行新发掘,发人所未发,所涉人事能给人“旧人新事”的感觉。本书既有趣味性,也有史料性。
本书是“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之一,该书是对与兰斯·戴维斯合作在《制度变革和美国经济成长》(1971年)和与罗伯特·托马斯合作在《西方世界的兴起:新经济史》(1973年)里开始的关于制度变革的研究的继续。全书共分3编15章,具体内容包括新古典派的国家理论、次经济革命、工业革命的反思、制度变革理论和西方世界经济史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享誉京城的老店铺》共介绍老店铺103家,行业齐全,既有经营传统中药的店铺,也有出赁喜轿、丧葬用具的店铺;既有经营餐馆食品的店铺,也有销售服装百货、绸布鞋帽的店铺;既有专卖钟表眼镜的公司,也有为顾客拍照的照相馆和理发馆、浴池。 这些老店铺除万全堂、同仁堂等极少数存有店史档案资料供参考外,余者都是店铺的后人和店中老伙计口述而来。
这两册论战文集(中译本合为一册,分上下篇),以“遏止野火”为名,向新自由主义宣战,尤其向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及其实践宣战。 这场斗争的实质是要“保卫社会”:保卫历来社会斗争赢取的成果——如今它们在“全球化”、“流动性”的名义下被系统性地拆毁:同时也是保卫对于“社会”的信仰——如今它们在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个人主义意识形态和方法论的攻击下岌岌可危。 布迪厄拒绝成为萨特,却以其严格的科学研究影响公众舆论。而媒体以及”媒体型知识分子”对于新自由主义的推波助澜,本书则多有尖锐揭露。 本书论题,大多实际而具体,译者以按语形式,努力将之编织进中国语境:若合符节?似是而非?读者自有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