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力是北京大学的资深教授、北大法学院前院长。他的研究领域涉及法理学、法律经济学、法律社会学、诗歌、修辞学等,其影响早已 出圈 ,是当代中国有影响的法律学者之一。此外,他还是一位诗人,他笔下的文字具有诗性气质,研究具有史诗旨趣和抱负。本书以札记、笔记的形式,以尼采的笔法,尝试对苏力的学术思想进行一个初步的解说和评注,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走近苏力、理解苏力,也启示法律学人如何保持对现实和理论的持续思考。
十余年来,刘仁文教授持续关注死刑问题。本书收入了作者历年来死刑研究的心得与洞见,围绕世界死刑废除的趋势、中国死刑改革的历史与进展、死刑核准权、执行方式、相关制度的建设以及震撼人心的死刑案例,深入探讨了死刑的废除在中国的梦想与现实。《死刑的温度》中提出了许多具有可操作性和前瞻性的主张,字里行间,处处体现着学术的人文关怀,流露出朴素、厚重的情怀。
《法律的温度》是一个随笔集子,所收录的文章是作者作为检察长几年来在工作之余撰写的文章。这些文章有的回顾其所经手的案件,有的点评时事,有的则集中讨论影视作品中所蕴含的正义的悖论。作者或激扬文字,嬉笑怒骂;或娓娓叙事,生动引人;或学术辨析,入木三分;或呼唤倡导,拳拳真情。尽管属于随笔,看似点线多多,色彩纷呈,但是全书有一个鲜明的主旨一直贯穿始终,这个主旨就是强调个体权利,特别是强调基于平等理念的个体权利在司法工作中的意义。
本书的读者定位主要是全国高校法学院即将毕业或刚毕业的学子、计划从事或正从事律师助理行业的这类群体。本书不是一本律师助理的“教科书”或“成功学”,不以说教的方式行文叙事,而是从一名“90后”律师助理在律师事务所从事法律实务的亲身经历出发,记录了其心路历程和工作点滴。读者可以把它当成是作者的内心独白,抑或是一名律师助理的办案手记。本书语言风格通俗易懂,主要讲述了作者在从律师助理走向执业律师道路上的心态,以作者真实心路历程作为基垫,这些源于真实的事例和想法,或能给律师助理一些帮助和指引,或能传递一种正能量,引起律师助理、执业律师内心共鸣;本书的标题中突出了“90后律师助理”,乃因“90后”这个群体在步入职场、实现自身价值的路上备受非议,而作者希望籍本书中的内容,让人们对“90后”能有一个更
这本书,描述了一个年轻的草根的律师刚踏入律师行业的真实经历,你会发现,原来年轻律师要经受着怎样的迷惘、困惑、痛苦,生活要承受着怎样的压力,你才发觉律师熬过来真的不容易; 这本书,穿插了一个年轻的律师,一个草根的律师不算深刻但真诚真实的思考,你会发现,从他的身上,其实折射了这个行业,这个群体的真实状况,反映了这行业、这群体真实的特质; 这本书,文字生动诙谐,在轻松的阅读中,不知不觉体会年轻草根律师的酸甜苦辣,领悟律师职业的艰辛与荣耀,你会多一份清醒,多一份沉默,也多一份的深沉思考,当然还多一份在律师行业坚守下去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