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Ⅱ(第六版)行政救济法》是 盐野宏行政法教科书三部曲 之二,分三部分论述第三编行政救济论。以 行政救济法的观念 为绪论,以 行政争讼的观念 行政过程中的争讼 行政事件诉讼 论述行政争讼法,以 国家补偿的观念 国家赔偿 损失补偿 论述国家赔偿法。文前附有文献列表,文后附有判例索引和事项索引。 《行政法Ⅱ(第六版)行政救济法》采用传统行政救济法体系,对行政不服审查、行政审判、苦情处理等行政过程中的行政争讼予以全面考察,结合《行政不服审查法》和《行政事件诉讼法》的修订,对应《行政判例百选》新版的内容,反映判例和学说的进展,形成与时俱进的法规范解释适用范式。《行政法Ⅱ(第六版)行政救济法》从行政不服审查,到行政事件诉讼,再到国家赔偿、损失补偿等领域,广泛涉猎、追踪判例和学说的动向,让理论
《行政法Ⅲ(第五版)行政组织法》是 盐野宏行政法教科书三部曲 之三,分四部分论述第四编行政手段论。文前附有文献列表,文后附有判例索引和事项索引。 《行政法Ⅲ(第五版)行政组织法》立足于广义的行政组织法,对行政组织法在立法、执行的任何阶段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所进行的应对,以及以法解释之名由实务推进和学说展开的行政组织法论的状况,皆予以关注并纳入研究。《行政法Ⅲ(第五版)行政组织法》对中央省厅等改革立法和地方分权关联法令进行理论分析;关注规制改革、公私协动等动向,围绕《国立大学法人法》和《地方独立行政法人法》展开解说,全面、准确地反映了规制改革及公私协动在制定法上的应对,追踪展示了判例和学说的最新展开,对行政组织法领域的裁判、判决进行精到分析。《行政法Ⅲ(第五版)行政组织法》对《国家行
本书是合法预期保护理论的代表性著作,最早对合法预期理论做了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范围不只限于英国,也涉及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的合法预期理论。本书的核心观点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并荣获第五届 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 一等奖。 本书不局限于合法预期,而是从更加宏观的视野,比较分析诚实信用、信赖保护和合法预期之间的异同,关注诚信政府的中国实践,总体盘点了诚实信用、信赖保护和合法预期在我国的引入、运用与发展,全方位总结我国有关立法、理论与审判实践,深入思考诚信政府的理论取向。
本书是关于数字政府法治研究的专著。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 数字政府的概述,论述了数字政府的历史演进、数字政府的概念界说、数字政府建设的价值。第二章 数字政府法治保障的理论建构,论述了以法治保障数字政府的必要性、数字政府法治保障的传统面向、数字政府法治保障的时代革新、数字政府法治保障体系的内容。第三章 数字政府法治建构的立法保障,论述了数字政府法治建构的制度基础、数字政府法治建构的制度困境、数字政府法治建构的立法优化。第四章 数字政府法治建构的行政保障,论述了数字政府法治化建构的主体识别、行政数字化的具体路径及其优化、数字化行政运作的正当程序建构。第五章 数字政府法治建构的救济保障,论述了数字政府建设中公民数字权利的救济需求、公民数字权利的救济机制检视及路径优化、政企合作治理中的主
本书以我国征收补偿相关法律规定及实践中的挑战为背景,引入美国征收补偿经验作为参考,除绪论外分六章展开论述:绪论介绍了征收法中公正补偿研究的背景、内容、结构、现状、方法。第一章明确公正补偿的基本含义,其源自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美国法院对其有深入解析,第二章阐明公正补偿的基础理论,公平、效率和公共选择等理论为其提供支持,征收、公用和公正补偿是征收补偿条款的核心。第三章分解公正补偿的内容,包括实体和程序两方面,共同构成完整框架。第四章剖析公正补偿的标准,公平市场价值是关键但面临新问题,第五章阐述公正补偿标准的批判性建构意见,探索弥补现行标准不足的方法。第六章立足中国语境研讨美国征收补偿经验,构建中国的征收补偿程序。
《中国政务公开发展报告(2024)》深入分析了中国政务公开的发展现状、面临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通过评估48家国务院部门、31家省级政府、106家地级市政府、120家县(市、区)政府的政务公开情况,发现政务公开已从粗放式推进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各级政府在以政务公开推进民主科学决策、优化营商环境、规范政府管理、加强民生保障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同时,报告也指出了政务公开在决策预公开、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政务服务信息公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本书还通过剖析各地区各领域政务公开发展的实际情况,展示了各地在政务公开方面的具体做法、探索创新和实施成效。
张成立、张西勇*的这本《异体行政问责法制完善研究》在深入分析异体行政问责的构成要素、理论渊源、重大意义的基础上,以 法制完善 为视角,系统研究了我国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问责、司法机关对行政机关问责、公民参与行政问责三大领域的热点问题,重点探究了我国异体行政问责实践中存在的立法、执法、司法等方面的缺陷,并立足我国实际、合理借鉴域外成功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健全问责法制、增强问责实效的制度完善措施。
信访指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 。所以,信访涉及各个维度的秩序,而且也涉及信访的管理及公共治理和相关政策。 从秩序维度的角度来说,信访实际上涉及很多原始社会的秩序维度。在原始社会的秩序维度里,其内在地具有不同类型的治理结构、相互关系的行为模型。信访意味着其内在的利益关系、行为模式、心理秩序的维度,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弱势的当事人开始从秩序外寻求帮助,尤其是通过扩展秩序的公共权力寻求帮助,试图在扩展秩序的框架里寻求帮助。 《信访、公共治理与政策》一书共分为五篇,其中前两篇为信访篇,后三篇为公共政策篇,收录了2016年召开的第六届 公
为更好地理解与适用《关于审理房屋登记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理解与适用》作者杨莅萍介绍了该 司法解释起草的背景及必需的基础,从不同方面对司法解释的条文进行了深 入解析,对涉及的相关问题予以全面阐述,充分反映了起草者的立法意图。 《 理解与适用》内容丰富,论述深 刻,为关注房屋登记案件审理的理论和实务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思考与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