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ISBN信息均为平台自动生成,部分商品参数可能存在些许误差,商品准确参数详情可咨询客服。本店为新华书店总部直营店铺,所售图书均为正版,请放心购买!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基本信息 书 名 法治的细节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作 者 罗翔著 出版时间 20211101 I S B N 9787222204331 定价 49.8 开 本 32开 130*185 装 帧 平装 版 次 1 字 数 220 (千字) 页
《刑罚的*》是*本记载各种古代酷刑故事,讲述古代刑罚向现代刑罚演变的*,也是市面上少有的写*法律的*书,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古代的法律以刑法为基础,其主要的法律后果就是刑罚。成文刑法自产生以来,*直试图约束刑罚权。但是人治传统决定这*目的不可能真正实现, 法有限,而情无穷 的刑罚思想导*酷刑泛滥,法外之刑五花八门。直到20世纪初,罪刑法定原则的出现,才将曾经无限膨胀的刑罚权,束缚在法律的轨道之内。刑罚的*并不单*是对旧闻掌故的叙述。从奴隶制五刑到封建制五刑,直**现代五刑,*法律的发展历程漫长而艰难,折射出人类从野蛮到文明的嬗变,也让法治背景下的自由*值显得尤为珍贵。
在哈特著的《法律的概念(第3版)(精)》中,作者把语义分析哲学的方法、社会学的方法以及其他研究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检讨以奥斯丁为代表的早期分析法学的法律概念入手,对法律的概念以及相关的其他概念,如规则、权利、义务、主权、法律的效力和实效,进行了全新的或具有初始意义的解析;富有启发地阐述了法律与道德、法律与正义、道德与正义的关系;并比较中肯地分析和评判了自然法学、概念法学(法律形式主义)、法律现实主义等西方近代以来有代表性的法学思潮。总之,这本书对法理学做出了开创性贡献。我们相信每一位读者都会从本书的理论和方法论中得到多方面的启示。
《刑法中的同意制度》是*政法大学罗翔教授,剖析性侵犯罪中的核*问题 同意制度,以及围绕性侵犯罪的权力、道德、文化的**法律文化图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话题。在刑法中,同意是规范概念,而非*理概念和事实概念。同意的反面 不同意,是性侵犯罪的本质*征,是行为过度性的内在尺度。这个尺度不能含糊不清,*须是可辨别的标准。了解不同意的判断标准,将有助于我们更新对自由的理解,推翻自我的预设。审视自己,了解自己,忠于自己,在真正 知情 且 同意 的情况下去作出决定。*要的时候,勇敢说 不 ,也学会尊重他人的 不 ,维护他人的 不 ,不要试图读懂她人的*,而要给她说出自己意愿的权利。世*并不*,但法律可以持守正义,坚守善道,让人*在浊世中有对良善的信*与盼望。
本书是沃格林对法的 全面而又系统阐述的作品,也是他成熟时期的作品。书中指出,法不可能有脱离社会历史的历史,法表征了这一社会的秩序,其精髓或本质正是社会结构,法正是社会结构之法。 本书还收录了沃格林于1954年至1957年在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教授法学课程的详细大纲。该大纲被分发给沃格林的学生,但没有正式出版。在这个大纲中,沃格林 关注法律秩序的标准,而不是法的本质。沃格林还为他的法学课程准备了补充说明,这些补充说明简洁地陈述了他的法律观点,编辑也将这些说明包括在本书中。 ,这本书包含了沃格林于1941年和1942年撰写的数篇书评,内容关乎法律科学和法哲学领域的四本书。
本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法理学》(第2版)的学习辅导书。本书遵循该教材第2版的章目编排,共分为16章(含导论),每章由四部分组成: 部分为复习笔记(含知识框架),总结本章的重难点内容;第二部分为课(章)后习题详解,对该教材的所有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第三部分为考研真题与典型题,精选了近年的部分名校考研真题、法考真题;第四部分为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对第三部分的习题提供了详细的解答。 圣才考研网(www.100xuexi.com)提供全国所有院校各个专业的考研考博辅导方案【网络课程、电子书、题库等】。购书即可享受大礼包增值服务【本书电子书(手机版、电脑版)】。手机扫码(本书封底)领取本书大礼包。
本书根据《 关于适用 合同编通则若干问题的解释》全新修订。本书通过提炼主旨、条文注释、关联法规的形式对整部民法典进行解读,对民法典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侵权责任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人格权编这七编的1260个法律条文进行详细的解读,观点鲜明准确;语言通俗精练。第三版重点吸纳2022年5月后新 的司法解释,精选 公布的与民法典条文密切相关的经典案例,在书中呈现典型意义,读者可扫描二维码获取案例全文。通过本书,可以使普通大众了解我国民事法律的基本规范,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权力的边界》是中国政法大学行政法学赵宏教授的法律随笔,以近年的时事新闻引入,普及公权与私权的界限。 “对个人而言,法无禁止即可为;对公权而言,法无授权即禁止。” 法律说到底,真正关心的是每个人的自由与权利。行政法作为“小刑法”,与公民生活息息相关,比如给孩子起名“韦我独尊”是否寻衅滋事?能否通过穿衣立法,以防止伤害民族感情?网暴事件背后的平台是否有责任等。随着公众权利意识的提高,从行政法视角切入普法,是法治科普拼图中不可或缺的一块。权力的边界,就是个人自由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