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的同意制度》是*政法大学罗翔教授,剖析性侵犯罪中的核*问题 同意制度,以及围绕性侵犯罪的权力、道德、文化的**法律文化图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话题。在刑法中,同意是规范概念,而非*理概念和事实概念。同意的反面 不同意,是性侵犯罪的本质*征,是行为过度性的内在尺度。这个尺度不能含糊不清,*须是可辨别的标准。了解不同意的判断标准,将有助于我们更新对自由的理解,推翻自我的预设。审视自己,了解自己,忠于自己,在真正 知情 且 同意 的情况下去作出决定。*要的时候,勇敢说 不 ,也学会尊重他人的 不 ,维护他人的 不 ,不要试图读懂她人的*,而要给她说出自己意愿的权利。世*并不*,但法律可以持守正义,坚守善道,让人*在浊世中有对良善的信*与盼望。
大家都擅长以小故事来说明大道理,例如科斯在其《社会成本的问题》的论文,以“牧场与火车”为例,建立交易成本与财产权的理论(科斯定理);并借着英国有名的“炸鱼薯条”来阐释社会财富极大化的观点。熊秉元教授也是一位能讲好故事的法律经济学家,他提出许多发人深省的问题:子女对于逝世的父母有无“悼丧权”?伤害妇女的嘴部是否侵害丈夫和子女的“亲吻权”?毁坏他人的骨灰坛如何计算损害赔偿?谋害被继承人应否剥夺其继承权,被继承人得否加以宽宥?本书用多个具体的故事来建构法律经济分析的理论体系,读者如果能够有系统的加以整理,参考作者的观点,作进一步的思考,将有助于培养经济人与法律人的思维方式。
《圆圈正义》一书共收录作者的 49篇随笔文章 , 分为 圆圈正义 何谓榜样 道德谴责的打开方式 身负权力 各自珍重 法律人的理智和多数人的情感 生命的尊严 心怀永恒 活在当下 七大部分,作者在本书中运用特有的坦诚、自省而尖锐的笔调,探讨了法律、正义、道德、权力的理念与现实、分析了如张扣扣案、莫某纵火案等社会热点案件、分享了自身求学经验和对人生的思考。本书不仅启蒙读者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更在于帮助读者理解法律背后更深层次的价值基础。
《法律辨思录》由作者所撰写的60多篇论文中精选出30余篇而集成。所集作品大多数曾在《法学研究》、《人民司法》等全国性刊物上发表,其中有的被《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复印报刊资料》等刊物翻译、转载,有的参加中国法学会刑法研究会关于刑法修改的学术年会,8篇在全国法院系统学术讨论会或专题研讨上获奖。集内作品按照内容所涉的法律类别分为:综合、刑事、民事、行政、WTO五篇。
1、二十多年前出版的《法治论》(1989)和《权利论》(《法治论》姊妹篇,原名为《赢得神圣:权利及其救济通论》)两书,是最早提出“法治论”和“依法治国论”的名著,堪称法学界的一块耀眼的路标。对两书所阐述的基本观点,作者至今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修正。甚至可以说,作者更加坚持两书所确证的信念和立场。而那些基本观点,即使是在当下,也远未过时。 2、此次修订两书,一是订正了讹误之处;二是尽可能将书中所引汉译本著作按当下通行本予以引证和注释,对中国文献的引证和注释,亦依此例处理;三是书名变动,《权利论》一书,版书名为《赢得神圣——权利及其救济通论》(1993年),此次修订版,更名为《权利论》;四是《法治论》增加了一章——余论:中国法治思想的“突破”;最后,《权利论》增加了“代第3版后记”。 3、《
本书整理了《唐律疏议》的法律词汇语义:确定了来源,分清了种类,探讨了整理词义的方法,对法律义位进行了语义特征分析,还分析了中的上下义、平行义关系以及多义词内部义位之间的语义关系。
全书分四章。 在 章“案件与过错”中,阿甘本从历史语文学分析出发,揭示了这两个词模糊的词源,以及它们在概念层面的亲缘关系。他指出,这两个概念是法律建筑的前提,但构成法律领域的,是“罪”这一概念。由此,他过渡到卡尔?施密特的相关理论,并进一步探讨了法学中“制裁”这一概念。 在第二章“crimen与karman”中,阿甘本考察了常与“案件”“过错”联系在一起的拉丁语crimen和梵语karman的关系。后者即“业”,在佛教中指的是行动背后的意愿。他认为,“karman指的就是crimen,也就是说,存在一种可以归责并产生后果的行动”。承认这一点,便可引向意愿概念的诞生。 在第三章“意愿的困局”中,阿甘本阐述了古代世界经由亚里士多德到基督教世界的转变史,这也是意愿概念的诞生史。他指出,与佛教立场类似,柏拉图想要在“
本书是《法哲学与政治哲学评论》的第三辑,本专辑的主题是自然法在西方法政思想中的古今嫱变。从当代西方法学的整体谱系看,自然法往往只被视为其中一个支脉。然而,在18世纪之前的法学家眼里,自然法却是法学的全部。我们甚至可以说,有关道德、政治和法律的主流学说以及相关的重要思考,都是在“自然法”这一名称之下进行的——在近代早期的政治思想家那里,尤其如此。为了复原法学研究中的自然法视角,从而拓宽法律研究者们对道德、政治、法律之间关系的思考,本辑聚焦于近代早期的几位重要思想家(包括奥卡姆、格劳秀斯、莱布尼茨、托马修斯等),试图通过相关论文来展现自然法思维的丰富可能。其次,本辑也录入了两篇从法律现实主义出发对自然法进行攻击的文章,从另一个角度展示自然法的内在限度。很后,本辑还整理了西方学界专
《矿产资源纠纷裁判精要》从司法实务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出发,将矿产资源中的矿业权所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作为《矿产资源纠纷裁判精要》的研究对象,其内容几乎涵盖了与矿产资源有关的各类纠纷,包括矿业权出让合同纠纷、矿业权转让合同纠纷、矿业权租赁、承包合同纠纷、矿业股权纠纷、矿业权抵押纠纷及矿难赔偿纠纷等。在体例上,则以矿产资源纠纷的理论探讨与专题案例评析相结合为基本框架,大量运用比较论证的方法,分章对各类纠纷问题进行专题介绍,既有基本理论的解说和阐释,又有对现有学说的客观评析与反思,并最终结合自身多年的审判实践,紧扣法律适用问题,提出操作性较强的处理意见和方案。同时,作者精选了审判实务中法律适用意见分歧较大、实践中难以把握的案例进行分析、点评,通过典型案例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本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统计(2005年版)》(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秘书二局编)为基础增补修订而成。本书根据2005年以来的立法工作成果更新了有关立法统计数据,内容包括现行有效的法律、建国以来制定的法律、立法统计表和附录等几个部分。同时为满足读者需要,增补了立法规划及其落实情况、宪法与法律关于应当制定法律和配套规定的条文两大部分内容。
主动电子数据取证技术是一项较新的取证技术,利用该项技术采集到的电子数据具有证据价值高、数据噪声低的特点。它与传统取证技术相比,在取证效率和取证时效性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是传统取证技术的补充和完善。然而,该项技术在司法实践领域缺少相对应的证据规则。本书分别从法律和技术视角分析主动电子数据取证带来的创新驱动力,提出了在现有技术水平和法律框架下,解决上述问题的可行方案。
这是一本与传统经济学书籍大相径庭的图书,书中以简明易懂的词条解析和生动形象的经典案例,代替传统经济学著作抽象复杂的理论、概念和公式,更具趣味性,更容易被读者接受。阅读本书,读者会发现,经济学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本书从生活消费、投资理财、职场、社会交际、企业经营管理、金融、证券、财务商务贸易、博弈等领域的事例出发,透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原理,旨在让读者更能感同身受,更能从身边的大事小事中,找出所蕴含的经济学真相,还原经济学的系统知识,让读者在 悦读 中求得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