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立案及管辖3 br 第一节 立案材料来源3 br 第二节 立案管辖5 br 第三节 立案及审查23 br 第四节 不立案的救济30 br 第五节 撤案38 br 第六节 立案中律师作用40 br 第二章 侦查43 br 第一节 公安机关的侦查43 br 第二节 检察院的侦查154 br 第三节 监察机关的调查188 br 第四节 违法行为的申诉、控告188 br 第五节 辩护人在侦查阶段的代理191 br 第三章 起诉205 br 第一节 审查起诉205 br 第二节 不起诉235 br 第三节 提起公诉247 br 第四章 一审程序257 br 第一节 审判管辖257 br 第二节 回避263 br 第三节 审判阶段的强制措施267 br 第四节 对公诉案件的审查273 br 第五节 开庭前的准备276 br 第六节 公开与不公开审理284 br 第七节 法庭审判阶段287 br 第五章 自诉325 br 第一节 提起自诉325 br 第二节 自诉案件的审查处理329 br 第三节 自诉案件结案333 br 第四节 自诉案件之反诉336 br 第六章 第二审程序33
本书强调可读性与专业性并举,论证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将量刑教义学研究提炼为量刑理念、量刑制度、量刑方法之间的关系问题。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明晰量刑理念为量刑教义学的建构提供指引,量刑制度或规则既是量刑教义学的研究和观察对象,也是量刑教义学从理论走向实践的主要载体,而量刑方法则是确保量刑活动符合一定规则或标准的必要工具。 br 本书对中外量刑领域的重要规范进行探索性研究,同时注重剖析典型个案反映出的规范冲突现状及其背后的问题,可为我国的量刑实践提供更有效的借鉴思路。我国的量刑改革是在特定时空条件下进行的,具有自身独特的历史传统、生成条件、演进轨迹和发展趋向,不过仍有必要从比较法角度汲取有益经验。本书并未简单描述或引介域外法制,而是将相关量刑制度置于更为广阔的刑罚思想背景中考察,分
风险刑法的话题为我国刑法学界热门的研究主题之一。近年来频频曝光的各类产品责任事故(尤其是食品、药品与机动车)、环境污染事故与恐怖主义事件,这些人为的新型风险不同于传统风险的特性,其波及范围与引起恐慌的程度是传统社会所无法想象的。尽管中国社会仍然面临物质短缺的分配冲突,发展仍构成社会的主旋律,但发展的趋势正使我们置身于全球性的风险社会之中,迫使我们不得不直面西方社会已经面临的诸多同质性或同源性的问题。 《风险社会中的刑法:社会转型与刑法理论的变迁》为清华大学青年刑法学者劳东燕老师的专论,本书上篇旨在从宏观层面全面勾勒与描绘刑法体系所经历的重要变动,分析这些变动具有的共同本质,并力图揭示促成这些变动的社会原因;下篇做的是专题性的探讨,通过由因果关系、故意、危害、不法、罪责、违
《城市犯罪空间盲区分析与综合治理》分九章。前四章为基础理论与方法论。章是我国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犯罪问题,从城镇化的概念、国际城镇化的趋势以及我国城镇化的状况人手,分析了我国快速城镇化的各种社会效应,论证了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城市犯罪的特点、形成土壤,导引出城市犯罪空间盲区的概念。第二章是城市犯罪空间盲区分析与综合治理的法理基础,从分析人类的一般行为、法律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形成机理人手,对犯罪与犯罪学进行了辨析,对国外的犯罪理论进行了评述,在阐述犯罪防控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城市空间防控的大环境基础上,建立了我国城市犯罪空间防控的研究框架,力图为本研究提供科学、系统、全面的法理基础。第三章是城市犯罪空间盲区分析与综合治理的科学平台,阐述了空间防控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理清了空间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