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宏主编的这本《犯罪矫治评估系统回顾研究》包括7篇研究报告,分别对认知行为治疗、监禁与非监禁刑罚、矫正训练营、就业项目对重新犯罪率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综述。
通过阅读外文文献发现,“测试”实质是一种心理生理检测,是一种通过诱导、记录、测量心理生理反应来检测被测人员与测试主题之间关系的技术。这一技术不仅具有科学依据,而且具有实用价值。同时还发现,心理生理反应强度反映的并不是被测人员撒谎导致的紧张程度,而是被测人对相关主题记忆的清晰程度,以及产生这些记忆的感情牵扯程度。于是,发表了《心理测试所测的心理内容》一文。 作为“测谎”爱好人员,通过阅读,您可以了解“测谎”专业人员使用什么技术和手段刺探被测人员心中秘密,将其隐秘可视化、客观化了解“测试”专业人员根据什么标准,使用什么方法确定被测人员心中是否有“鬼”。 当然,有机会也可以偶尔照葫芦画瓢,活跃 一下生活气氛。但是,除非测试人员训练有素,千万不要相信测试结论。
《注意义务比较研究:以德日刑法理论和刑事判例为中心》是以过失犯理论中的核心要素——注意义务为研究对象的专门著作。作者以比较刑法学的研究方法,围绕德、日刑法理论和判例与我国刑法理论和司法实务的异同,从注意义务的概念、性质、根据、内容、前提、标准、类型、阻却事由等方面,对注意义务理论体系进行了全方位解构。《注意义务比较研究:以德日刑法理论和刑事判例为中心》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德、日刑法理论关于注意义务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德、日刑事判例的动态,对于丰富我国过失犯罪理论,拓展理论研究视野,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司法实践准确认定过失犯特别是新类型过失犯罪也具有指导意义。
《教义刑法学(第二版)》以教义或以信条(Dogma)为核心意念,以三阶层的犯罪论体系为逻辑框架,采取专题研究的方式,在相当的深度与广度上,体系性地叙述了刑法教义的基本原理,充分展示了以教义学为内容的刑法学的学术魅力。
《犯罪分析与犯罪制图》一书首先简要介绍了犯罪分析和犯罪制图的概念、历史、职业和犯罪分析部门;其后,作者系统介绍了犯罪分析的理论基础、数据和过程,为下一步犯罪分析的具体实践奠定了基础;最后,该书重点讨论了犯罪分析的具体实践,包括犯罪战术分析、犯罪战略分析和犯罪管理分析。该书深入浅出地向读者详解了犯罪分析的整个过程、具体方法和实践应用,涵盖了犯罪分析的各个方面。《犯罪分析与犯罪制图》的引进出版,能够将犯罪分析和犯罪制图系统的引入到,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引起更多公安机关和研究人员的关注,促进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
“罪犯分类与处遇”为今年教育改造学专业委员会研讨会主题,通过分类与处遇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我国罪犯分类与处遇的历史和现实状况进行科学评析,吸收和借鉴西方监狱有关罪犯的分类理念和处遇观念,结合中国监狱实际,构建适合我国监狱罪犯分类与处遇的模式和路径,更好地推动我国监狱管理、改造和矫正罪犯,为监狱持续稳定,提升监狱行刑效能和提高罪犯矫正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
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是许多国家市场经济早期发展阶段出现过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市场经济发育不够成熟阶段的一个怪胎。人类与假冒伪劣商品犯罪作斗争已经有了一二百年的历史,至今仍在继续。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目前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现象十分严重,已成为影响我国市场经济正常发展的一大障碍。可以预料,同假冒伪劣商品犯罪作斗争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理论联系实际地对假冒伪劣商品犯罪进行研究,既是我国刑事司法实务工作的迫切要求,也是丰富和深化我国刑法各论的理论所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