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民法总论相关知识、原理进行体系化阐述。全书分为六编。编 民法导论 ,具体包括民法概念论(作为私法的民法、民法的若干核心概念)、民法体系论(外部体系、内部体系)、民法方法论(民法的法源、解释、续造、案例处理方法)。第二编以下为本论,以私权为逻辑主线阐述民法一般原理。第二编 权利主体 ,具体阐述了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第三编 权利客体 ,具体阐述了民法上的物和其他权利客体,如给付、智力成果等。第四编 权利变动 ,具体阐述了权利变动的样态、权利变动的原因(法律事实)、法律行为与意思表示的一般原理(法律行为的概念、分类、意思表示的构成、意思表示的发出与到达、意思表示的解释、意思与表示不一致、意思表示不自由)、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法律行为的效力障碍(无效、可撤销、效力待定)、法律行
《民法物权(第二版)》结合实例,对于物权领域的理论以专题的形式进行了探讨和总结,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民法物权体系。此次修正重点有五:(1)更深刻阐释物权法上人格自由尊严的价值理念及产权配置的经济效率,如何实践于立法、司法及之上。(2)整合判例(裁判)学说,连接于总则与债编,建构法释义体系。(3)探究物权法解释适用的重要课题及其发展方向。(4)强化案例研习,将重要实务裁判加以案例化,采请求权基础方法加以解说,期能增进法之适用的思维方法及论证结构。(5)以统计资料说明物权的发展,以简易图解阐明复杂的法律关系,体现法律制度的体系构造之美。
本书编知识产权基础论,论述了一般意义上的知识产权法,以及知识产权与其他部门法,勾勒了 知识产权法学 轮廓。第二编知识产权多维论,阐述了知识产权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包括哲学、历史、经济、管理、社会、教育等,建构了以 知识产权法学 为主干,其他知识领域为分支的知识产权总框架。 本书内容全面、简单易读,适合作为初次接触知识产权的本科生、研究生的启蒙教材,也可作为政府、企业等知识产权从业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从数字经济与数字产权的视角出发,探讨数字经济对传统工业领域及当前知识产权制度的影响及带来的挑战。结合具体案例,探讨数字经济与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传统知识产权保护客体在确权及司法保护中的融合及引发的新问题。从知识产权运营、管理、保护及纠纷解决、制止不正当竞争等方面,探讨数字经济给传统知识产权的运作机制带来的影响。提出对数字经济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及数字知识产权联盟的构想。同时,从国际化的视角,提出在数字经济环境下,需要对国际治理及国际贸易进行深度变革。 本书适合各级政府数字经济相关主管部门行政管理人员,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相关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数字产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数字技术相关专业教学科研人员,以及本科生和研
本书基于建设工程领域所积累的法律服务实务经验,国家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识别不同的违法行为的风险点,并分别进行法律分析和风险防范措施分析说明。同时列举相应的最高人民法院或者其他法院筛选的典型司法案例,以指引建筑施工企业在承包建设工程及日常经营过程中对潜在法律风险进行系统识别判断,并对其经营管理、合同签订、谈判、履行环节等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分析论证评估,尽可能地防范和规避相关法律风险,以期最大化保护建筑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
本书从专利律师的角度,讲述了如何分析发明,并将其提炼成专利权利要求的方法。本书指出,发明是一种技术思路而非具体的产品,在分析发明时,采用 问题-解决方案 的描述来确定发明构思以及发明的关键技术特征;在撰写独立权利要求时,基于 问题-解决方案 ,*化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根据侵权判定等专利实施过程中的情况布局多样化的权利要求;通过 问题-解决方案 指导说明书等申请文件的撰写,由此构建保护范围宽、且具有防御能力的权利要求。
本书重点介绍实体性的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对国际知识产权法的总体性问题进行系统介绍和阐述,包括国际知识产权法的渊源与发展、国际知识产权法的基本框架体系、国际知识产权法的基本原则,按照专利、版权、商标三大知识产权类型国际法律规则加以分析论述。以知识产权的基本问题为主线,结合问题所涉及的不同国际条约条款逐层展开,后,对国际知识产权法的边境措施以及未来发展加以阐述。本书可作为高校知识产权专业教学参考用书。
周强院长指出: 要立足审判职能,在实施民法典的过程中及时制定完善司法政策,多做精品判决,多出精品案例,加强司法建议,为创新和繁荣民事司法理论研究提供新素材新经验。本书从司法实务视角重点解析《民法典》新规则的价值功能、基本法理、适用规制、适用难点、新旧法衔接处理等内容,为《民法典》的适用提供可操作性指引。既可作为法官、检察官、律师等司法实务工作者的办案参考和司法人员培训推荐教程。 本书在结构上按照《民法典》的体例,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每一编选择8个左右的相关案例,选取案例的角度为新规适用、社会热点、突出典型性;案例分析的重点为新规适用规则、适用难点、新旧法比较和衔接处理等,总计68个案例,每篇5000~8000字左右。
本书编译的经典文献,内容包括欧盟数字内容和数字服务合同指令的内容及其国内法转化、具体适用范围、数字内容和数字服务的适约性以及数字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部分。通过本书,可以快速、完整的理解数字内容交易的合同法规范。
这本著作作为乔治 华盛顿大学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参考书,其开头部分阐述了运用经济分析方法研究犯罪的一些基本原理,包括一种行为为什么被认为是犯罪、如何用成本 收益分析方法研究犯罪、如何测量犯罪的成本,等等。为了显示经济学对于研究犯罪问题的强大效能,作者接下来探讨了广泛的犯罪话题:监禁、执法博弈、青少年犯罪、私人执行、三振出局、破窗理论效应、警察犯罪画像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犯罪问题,等等。作者还在特定的章节里分别探讨了枪支犯罪、毒品犯罪和死刑等问题。在每一章的最后,作者专门设计了用来强化学习者经济分析技巧的问题,以及帮助他们获得可以应用于案例分析的洞察力。此外,这本富有创造力的著作对犯罪经济学领域最新的理论与经验性研究文献都有很好的推荐链接。
公众健康、安全和可接受的合理药品定价是药物法规共同的政策目标。由于两个创新和竞争格局变化的背景下,行业参与者会动态挑战保护激励与这些政策目标实现之间的平衡。从创新的角度来看,即竞争法和专利法,本书探讨了平衡保护与访问的难点,突出了统一和协调难点的问题。本书的作者,包括学者、法官和来自欧洲、美国和日本的从业者,探索了针对制药创新领域如何利用专利战略和生命周期管理实践的根本问题,本书适用于知识产权、竞争法、生命科学法规以及制药公司和监管机构等方面的学者和从业人员。
《传播法教学案例精选与评析》(第1辑)系基于我国传播法治进程,对近年来传播侵权诉讼中的热点问题、表现特征和法律适用所作的理论探讨与案例分析。本书涵盖网络平台治理、网络诽谤犯罪、媒介名誉侵权、个人信息保护、网络知识产权与司法新闻报道六大领域,既有民事案件,又有刑事案件,从法治维度全方面地展示并剖析了媒介侵权与传播管理的实践冲击与场景争议,对于理解我国的传播法治实践和推进传播法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书拟以 重大新药创制 科技重大专项实施以来获批的上市新药(包括化药和生物药)为研究对象,从技术脉络、市场导向、专利策略等角度,解读我国医药企业对于新药的专利布局的意图和行为,并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于自主研发的新药,重点研究该品种与国内外竞争性品种之间专利技术的竞争行为以及由此带来的对于市场份额的影响,绘制该领域专利技术布局路线;对于由国内企业引进并在我国先获批的新药,重点比较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在专利布局行为之间的差异,为国内企业准确定位,明确技术的创新性、风险点和突破口。进一步地,综合治疗领域的状况和发展趋势,从政策动向、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等多角度论述我国原研新药专利技术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助力我国医药行业的技术发展水平和专利布局水平的协同提升。
当前,我国医药行业正处于由仿制药生产为主向 仿创结合 转变的新时期,提高医药行业技术创新能力,将有助于调整医药行业结构,增强我国医药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本书从医药企业权利管理、专利信息和商标信息管理、专利申请与审查、专利诉讼、合规管理、IPO上市中的知识产权、不同企业知识产权特点和综合管理等方面,系统介绍了我国医药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方方面,以供我国医药企业相关从业人员学习和借鉴。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会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成果。 根据我国 八五 普法工作规划, 突出宣传民法典是 其重要内容。《民法典法律适用与案例指引系列》紧随民法典规定,旨在聚焦民法典实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公民的生命健康、人格尊严、财产安全、经济生活等权益提供法治保障。 本书结合我国立法背景、学理研究、司法解释和判例规则,以及近年发布的典型指导案例,对民法典物权编作了 简洁、明了、实用 的适用解析。主要涵盖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占有等。
本丛书与教材同步,定位于全国市县,适合全体学生使用。本丛书依据的素养要求,紧扣教学大纲,对教材中的字词句段篇进行笔记式标注,既帮助学生梳理、巩固课内知识,也帮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开拓思维,是学生学好语文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也是家长进行学前指导的实用工具书。全书包括主书(教材同步全解)、夹册(主要为预习清单和积累清单)两大部分。通过使用本书,将使学生达到全面、系统地掌握教材教学内容的要求,抓住基础字词知识点、课文学习重难点、课后练习易错点,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开拓型思维能力。
本书作者王利明教接自 1977年进入大学研习法律,至今已有四十余年。他是中国法治发展的亲历者、法治建设的思考者、法治理想的追求者。他见证并参与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从1986年开始,他参与了《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法律的制定,也一直以不同的方式积极参与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等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修改、论证、咨询等工作。 本书由王利明教授从其发表的近三百篇论文中精选出三十余篇文章汇集而成,这些文章主要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名刊上,集中反映了王利明教授在不同阶段对中国民法典编纂的系统而深入的思考,可谓 精论 。
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创新活跃,专利申请量爆炸式增长。如何助推人工智能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是广大研发人员和知识产权从业者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对此,本书以专利解读为视角,深入浅出地介绍人工智能在与民众密切相关的医疗、交通、教育、金融等应用领域的技术发展概况和专利布局情况,并聚焦各应用领域下专利布局中的核心技术和重点企业,进行深度解读和分析,以展现人工智能产业应用的全景图。
本书以《澳门民法典》中的债法法律制度为依据及出发点来探讨债法的两个主要论题 债的基本问题及债的渊源。 由于《澳门民法典》基本继受了1966年《葡萄牙民法典》的根本制度,债法更是差不多全盘继受了《葡萄牙民法典》的法律规则,而在葡萄牙的法典化运动中,其法典曾先后继受大陆法系主要国家的编制体系及理论思维,因此本书尝试通过解析《澳门民法典》的继受脉络,从比较法角度探索葡萄牙学说及司法见解对《澳门民法典》继受《葡萄牙民法典》后的规则所作的演绎,并引注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大陆法系主要国家民法典的相关法律概念及法律规则,同时关注澳门特别行政区司法见解的发展,将债法的理论问题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以解决在适用《澳门民法典》时所遇到的或将遇到的问题。
梁慧星先生的学术经历,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民事立法发展与法学研究的浓缩写照。 本书以当代中国民法典的编纂为线索,选取了梁慧星先生不同时期的重要著述,按照经济合同法的修订、统一合同法的制定、物权法的制定、侵权责任法的制定、民法总则的制定、民法典的编纂分编选排,每一篇文章都凝结了作者的法学思想与学术精神。这些文章记录了改革开放后,当代中国民事立法逐步发展并终完成民法典编纂的进程,记录了当代中国法学学术逐渐走向繁荣的历史,承载了法学家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同时,本书还选取了梁慧星先生关于法学方法论的开创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