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民法 立法理由及判解汇编》(以下简称 民法判解汇编 ),由民国时期的法学家吴经熊编辑,郭卫增订,原名《中华民国六法理由判解汇编 第二民法之部》(会文堂新记书局1948年7月出版发行)。本项目将原来的繁体字转换为简体字,按照现代阅读习惯加以标点,并勘校原版的错讹之处。 民法判解汇编 以《中华民国民法》篇章结构分类汇编,全书分为总则、债、物权、亲属、继承五编,各编之内先列民法条文,次列立法理由,依次再列判例、解释,以及及相关函、电、咨、令。在每编之后还有 补遗 补遗二 ,为增订公布之判、解、函、电、咨、令。凡经南京国民政府及各院部公布施行及修正之法令,概行辑录;1927年以前北京政府所颁布之司法法令,经前国民政府命令暂准援用现尚继续有效者,亦为编入。大理院的判例解释例,无条文可依据者,则按
教育 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项目批准号:17JJD820011)的最终成果。本书以总则、人户、产业、钱债、婚姻、继承六编为研究架构,共38章128万余字,勾勒出中国古代民法的本来面目,以确凿的史料证明了中国古代不仅有民法而且内容丰富、体系完整,揭示了中国古代民法发展的特殊性、典型性和时代性。本书勾勒出中国古代民法的本来面目,揭示了民法体系形成的历史条件。本书论证了以中国古代民事法律关系为对象所形成的以人户、产业、钱债、婚姻、继承为主要内容的民法体系,揭示这个法律体系的形成的历史条件。
《民商法论丛》1994年创刊,是我国创办最早的法学类集刊,亦为CSSCI来源刊。二十多年来,《民商法论丛》发表了许多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推出培养了许多法学人才,目前在民商法学界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学者几乎都在《民商法论丛》上发表过论文。最新一期,收录了共15篇文章,分布于四大模块 专题研究 外国法研究 译文 法律资料 , 专题研究 部分收录的文章能够较为明显反映和呈现当前社会热点和前沿问题。 外国法研究 模块,主要介绍了日本的自动驾驶汽车侵权立法动向,和德国的著作权问题,与 专题研究 模块的相关讨论可以形成互动,为读者提供思考空间。 译文 部分两篇文章均聚焦数字技术与信息保护,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国外在数智时代的立法和学术现状、启发国内研究具有重要参考和借鉴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以法律适用为导向,兼具学理辨识的工具性法律体系书。其一方面以法条为单位,阐释《民法典》裁判规范(群)的属性及其意义脉络;另一方面立足于学理或司法实务中形成的各种规范适用意见或裁判要旨,在法教义学的意义上识辨或提取通说。 本书定位为兼顾法律初阶和中阶者的精要版《民法典》评注,撰写者追求删繁就简三秋树之笔法,尽可能不流于枝蔓和过多论证,而以简练的笔墨丰富地呈现法条的规范要点。 本书既可作为法科学子的教辅书,以减轻其研习民法的负担,也适合作为民法学人的进阶体系书,缓解“重原理,轻教义”的实务能力培养问题。本书竭力为《民法典》适用中已经和可能发生的问题提供答案,故不妨作为法律实务者的常备工具书,助其准确和体系地把握条文内
侵权法因果关系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难题。它不仅涉及哲学,也涉及法学;不仅具有深邃的理论性,而且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因此,英国学者弗莱明说:“侵权法中再也没有其他问题像因果关系这样困扰着法院和学者。”本书共分为十一章。章为因果关系的概述。在很早的古代哲学中就出现了原因和结果的概念。对因果关系的研究在哲学史上一直被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而绵延不断。古代的印度哲学、中国哲学和希腊哲学都对人类因果关系的研究作出了贡献。到了近代,人类对因果关系的研究的重心转入西方近代哲学之中,这期间涌现了众多的名家,他们研究成果丰硕。时至当代,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因果关系观念面临新的挑战,从而使过去曾被大多数哲学家和科学家信奉的严格因果关系(因果关系必然性)理论受到质疑,这方面的争论迄今还未有定论。侵权
本书基于建设工程领域所积累的法律服务实务经验,国家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识别不同的违法行为的风险点,并分别进行法律分析和风险防范措施分析说明。同时列举相应的人民法院或者其他法院筛选的典型司法案例,以指引建筑施工企业在承包建设工程及日常经营过程中对潜在法律风险进行系统识别判断,并对其经营管理、合同签订、谈判、履行环节等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分析论证评估,尽可能地防范和规避相关法律风险,以期化保护建筑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
《人民法院刑事指导案例裁判要旨通纂》一书,在对既有刑事指导案例进行遴选的基础上,提炼出对于刑事审判具有指导意义的裁判要旨。因而,它不同于以往的指导案例汇编性著作,更突出了从指导案例中提炼出来的裁判要旨。可以说,裁判要旨是它的关键词。 本书在提炼裁判要旨时,注重对应于案情及裁判理由,同时又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从而做到“源于案例,高于案例”。在同一个案例中,如果存在数个规则的,则分别加以标示。 本书在最高人民法院相关业务庭室加工提炼的基础上,又作了进一步加工,主要工作就是对案件进行精选并改写,从中提炼出裁判要旨,并对裁判要旨结合案例进行必要的论证与阐述。 第三版将补充本书出版至今的新的典型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统一法律适用加强类案检索的指导意见(试行)》,已于2020年7月31日
本书内容和风格自成一体,不是对于商标法律制度的系统阐述,也不是入门或原理类型的著作,更多是对法律精神层面的研究和实践感悟的总结提炼。本书结合修订的商标法和商标法实施条例,对商标保护政策、保护标准和裁判规则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梳理。希望本书可以帮助您,在获取商标法相关知识的同时,真正掌握适用法律的基本态度,拥有破解法律难题的足够“武器”以及智慧、经验和方法,能够在商标疑难案件的山重水复中寻得柳暗花明,在彷徨无计时豁然开朗。
与其他社会科学不同,法学研究经常受到法律条文的限制和影响。有人就曾对法学教科书作出过悲观的评论:“法律一修改,整箱整柜的法律书籍就得被捣毁。”与教科书一样,假如一部法学专著与法律条文联系过于密切,那么,在法律发生修订或者新的法律颁行之后,它们的价值也就大打折扣了。《看得见的正义》第二版倒并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它具有浓烈的文化品位,引用了不少典故、历史事件,与法律条文保持了应有的距离。但是,也确实有一些分析源自某一具体的法律条文,或者引用了与某一过时法律条文有关的案例。对于这些都需要作出必要的修订。考虑这一点,作者在新版本中进行了全面的审查,对于所有与过时法律条文有关的案例都进行了替换,以尽量消除那些过时条文的痕迹和影响。? 与此同时,通过认真通读第二版的全文,作者发
债务人的躲、拖、推、磨是不是让您无计可施,法律意识的缺失、纠纷解决的困难是否让您进退两难?本书针对企业收款管理与催收中的种种问题,为您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收账方法和技巧,同时融入了大量与讨债相关的法律知识,堪称催款讨债的实战利器。 本书行文力求简洁,深入浅出,少讲理论,多谈做法。在谈论讨债技巧部分,从债款的事前控制谈起,根据不同的行业,不同的欠款人,制定了几十种催款技巧。在纠纷解决部分从签订债权凭证到掌握讨债时效再到一些安全的判例,更是将理论与实务操作进行了充分的结合,是一本难得的催款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