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考》一书是作者二十年来《山海经》研究的成果,是一部具有深度的学术著作。该书以新的视角,对《山海经》进行全面的探索,史料翔实,论证合理可信,观点新颖,具有较强探索性。作者应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尤其偏重于文献比较的方法和音韵学的方法。作者对《山海经》中许多问题如《山海经》研究史、《山海经》的版本进行了探讨,对《山海经》中一些奇异的人神、禽兽、物品、地名等进行了诠释。有些论述为前人之所未述,分析也较为周全,在程度上开拓了《山海经》的研究视野。
明人小品在三年年代曾哺育了一代散文大家,在今天散文与小品方兴未艾的热潮中,仍将输送有益的养分给作家,给一切感兴趣的读者!我社立足于现代人的广泛需求,分别选取徐渭、汤显祖、陈继儒、袁宗道、袁中道、钟惺、王思任、谭元春、张岱的小品文,加以注释。并以各家字号为书名,以求得形式的整一,总名为《明人小品十家》,以飨读者。这套精选注的小品丛书。将带你走入一个五彩缤粉、光采耀人的奇妙世界。
李贵连教授完成了近著《沈家本传》,忽然命我作序,让我吃了一惊。论年资,他比我高出一辈;论学识,他更是造诣深厚,佳著叠出,乃当今中国法律史学界治学严谨而最富成就的学者之一,虽然《寄簃文存》我也曾读过,但是对李先生所擅长的中国法制史来说,可以说连置喙其中的资格也是没有的。我不免想起古人所谓“祸福倚伏”的道理来:给我的这位博学同事兼芳邻的大著作序,当然是无上荣光的事情,然而把握不住分寸,不着边际地写一通,却足以贻笑大方,对作者和读者都是很不尊重的。我想,既然推辞不过,较好的办法是谈谈自己阅读本书初稿——也包括此前作者有关沈家本的其他著作——之后的一点粗浅感受,姑且算作与读者的交流吧。 我知道李先生从七十年代末在北京大学读研究生时便开始对沈家本产生了浓厚的学术兴趣,他的毕业论文就
珍奇古树,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是探索大自然的钥匙,是研究林业历史的活资料。在这些亘古子遗、珍贵稀有的古树身上,记载了山川、气候、降水等环境巨变和生态演替的信息,对研究古生物、古气候、古地理、古地质、古文化、古风俗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书图文并茂,视觉清新,从不同侧面有选择地展示了300多棵古树的苍朴身姿。本书具有相当的学术研究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旅游价值和推广价值,是一本融科学性、知识性、史料性、观赏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有特点的绿色图书。
本书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和中国眼镜协会组织行业内有关专家编写,并经审定作为全国眼镜行业验光人员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用书。 本书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眼镜验光员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在教材编写中紧持模块化和技能要求为主的原则。教材中的章对应职业标准中的职业功能;节对应工作内容;单元对应技能要求,每一单元包括学习目标,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相关知识。每节附有数量的练习题。 本书适用于初、中级眼镜验光员的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也可作为培训学校的教学参考,并可作为从事眼镜验光人员的自学用书。教材中用不同的字体来区分初、中级验光员的不同技能要求,书中宋体表述的部分为初、中级均需掌握的内容,用楷体表述的部分内容是对中级验光员的要求。
作为部系统梳理和研究我国宏观和行业文化政策的著作,本书站在新世纪中国文化发展管理创新的战略高度,对不同文化行业和文化业态类型的文化政策状况,首次作出了客观评价;通过政策访谈、行业研究、域外比较、问卷调查等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总结了国家文化政策的走向和趋势,对未来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提出了前瞻性建议。这些分析研究和前瞻性建议必将对我国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是一位大英雄,平生指挥作战百余次,从未有过败绩;他是一位大政治家,对上勇于劝谏皇帝,对下善于安抚百姓。 他是一位大思想家,在“百死千难”的逆境中,阐发了“知行合一”之旨;在刀光剑影的战场上,发明“致良知”之教。 他的学说,至今仍为我国哲学的擎天一柱,开启了日本明治维新之业,启迪了中国无数志士仁人,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孙中山、宋教仁、蔡元培等等,都从中受益匪浅。 他就是王阳明,中国历史上达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境界的人物之一。《王阳明传》融王阳明生平与学说于一体,为您认识王阳明、读懂阳明学说,打开了一扇智慧之门。
本书汇集了金铜佛像的相关资料,介绍了金铜佛造像的时代特点、地域和常见的造像题材,归纳总结了金铜佛像鉴定、辨伪方法,并对金铜佛像的收藏现状作了解读。全书分为三部分,分别为《上篇:历代金铜佛像鉴赏》、《中篇:汉式、藏式金铜佛像常见题材》、《下篇:金铜佛像鉴定、辨伪与收藏》、内容丰富,图片珍贵,让您在鉴赏 中感受金铜佛像的独特魅力,开拓您的收藏视野。
本书是全球由乔治?阿玛尼本人授权出版的个人传记,文内辅以200多幅阿玛尼个人生活照和阿玛尼时装发布会的照片,全面而真实地揭秘了阿玛尼帝国的崛起历程和乔治?阿玛尼与赛尔吉奥?加莱奥蒂之间隐秘的同性之爱,向我们呈现一个真实的乔治?阿玛尼。
本书为京味作家刘一达先生新著作,介绍了100条具有现实意义的中国人的老礼儿,比如问路的礼节、称呼的礼节、见面问好、穿衣戴帽、请客吃饭、参加婚礼的礼节等,传承老规矩、老礼儿,讲述礼节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娓娓道来,寓道理以情景之中,是送给孩子不可多得的礼物,是家庭不可缺少的工具书。
《中小投资者保护法律制度研究》共分七章,内容包括导论、法律制度与中小投资者保护、中小投资者保护法律制度的量化研究、中小投资者保护法律制度的决定因素等。
此书作为国内部关于焦菊隐的传记,全面而系统地描摹出他不同时期的人生际遇、舞台实践和艺术探索;鲜明而生动地呈现他的个性风采、人格魅力,并通过与其艺术人生相关联的社会背景展示、勾勒出一幅宏阔的当代中国社会历史画卷。在中国话剧百年之际,推出这本焦菊隐传记,对于中国话剧、北京人艺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书中大量珍贵照片的随文穿插,使传王的人生在一个个具体场景的凝固、接续中,获得形象而直观的呈现;而具象的人生图景变换,承载着焦菊隐先生鲜活的生命轨迹与心路历程,当读者捧读在手,既能感知其悲、其喜、其苦、其乐,并共鸣在其中,沉吟在其中。
每当提及庙会,必然想到庙。中国最早的庙是祭祀先祖的场地,至于为神立庙,乃是周代以后的事。从古代文献上可知,周代宗庙之旁便有庙会了。《考工记》说:“匠人建国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祖即宗庙,社即社稷,市乃交易的地方,交易之地与宗庙、社稷已经有了关系。六朝以后,佛教寺院、道教宫观日渐增多,于是附于佛寺、道观的庙会也就逐渐兴盛起来。 北京是一座古城,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又是元、明、清三大统一封建王朝的都城和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寺庙宫观的建设自是可观。据许道龄所编《北平庙宇通检》的不完全统计,北京有寺庙近千座,寺庙之多实为全国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