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日本民法典一次大规模修改为中心,由以下三部分组成。部分取名“法典编”,内容是经2004年大规模修改后的版日本民法典译文;第二部分取名“资料编”,内容是与此次修改相关的各种资料,包括官方文件的译文和编译者归纳整理的相关资料;第三部分取名“解读编”,内容是基于编译者常年学习和研究撰写的对日本民法典成立以来的历史解读。本书定名为《日本民法》基于如下考虑。首先,“”的意义在于:,本书中所载的日本民法典条文为付梓之时的版本;第二,今后计划根据日本民法典及其周边立法的变化以年为单位及时对本书改版,以增加“”内容保持这一“”的名称;其次,书名中使用“民法”而未用“民法典”的意义在于:,本书内容除民法典条文译文外,另有“资料”和“解读”两部分内容;第二,今后每次改版将坚持这种体例,而且还要
伴随经济高度增长,我国出现了大量、新型、复杂多样的侵权行为形态,其中要数医疗事故侵权的民事处理最为棘手。本书介绍了日本侵权行为法最精髓的理论和大量的医疗事故纠纷处理案例,并以此为参照,针对我国医疗事故民事赔偿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对其产生原因和解决手段展开了考察分析。 作者希望与法律界和医学医疗界以及相关科研教学人士展开广泛的交流。为此本书采取教材式由浅人深、对法律用语以及医学概念加以解释、理论阐述力求通俗易懂并结合实例说明的写作手法。
本书是著名诗人西川游印度的游记。这是一本经验与随想结合的游记。书中充溢着诗人独特的感悟和鲜活文字,以廖廖几笔便勾画出具有异域色彩的风土人情。全书结构上采取印象或片断的方式,每小节独立成段而又相互呼应,形式独特,特别适合现代人快节奏的阅读方式。加上大量精致的图片以及诗人亲自拍摄的照片,给人以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是一本图文并茂的时尚休闲读物。 本书是一本图文并茂、具有较强视觉冲击力的时尚休闲读物。记述了作者印度旅行的见闻和个人感受。其中印象式的片断组成的文字给人以新鲜感。
全书共分12章,由作者按照自己对刑法理论的理解“将自己的思考内容以自己的思维方式一气写成”。本书的体系有别于传统的刑法教科书,不强调面面俱到,而是按照“何为刑法”(刑罚的目的、刑法的机能)、“犯罪论体系”、“犯罪构成要件的修正形式”(未遂犯、共犯)、“罪数”的体例来写作的。此外,本书重视判例对刑法理论的反哺作用,图书判例是“活生生的法律”;但又并非简单地引用判例,而是着力提炼判例的核心内容,明确判例的要点与旨趣,更强调对判例的分析与解读。本书不助于读者理解刑法理论,还有助于司法实务的运用。
本书是部基于全面、扎实的日文文献资料,系统、细致地梳理、介绍日本利益衡量论的专注,借此,既能总揽利益衡量论的全貌,把我利益衡量论的真义,又能窥见日本民法解释学的近代演变,对我国方兴未艾的民法解释学的讨论、建构,提供很多有意义的借鉴。
本书以立法、理论与司法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详细解读了日本股东大会制度,是作者长期留学研究日本公司法的结晶。其特点是,不限于对日本现行制度的平面介绍,而是更加注重从理论的角度以及相关制度生成的背景和发展过程来立体解读,同时通过对日本学说、判例的解说,检讨分析股东大会各项制度之间的横向关系,对我国相关的立法、理论建设以及股东大会实务具有重大借鉴价值,为公司法研究者、司法工作者、法学专业学生深入理解股东大会制度以及日本公司法之作。
法律继受也称法律移植,是一种不同法系、不同法律制度以及不同法律文化之间相互交流的主要形式,在许多国家的法律发展史上都可以多多少少地找到法律继受的痕迹。因此,法律继受不仅成为学者们的关注对象之一,而且也成为许多国家建立和完善本国法律体系的一种主要手段。日本自古以来就以擅长吸收他国长处而著称,这种特征同样也表现在对待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的态度上。日本古代就曾经大规模地继受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由中国继受而来的律令法,律令法与日本武士的统治习惯融合而成的武家法构成日本近代之前的主要法律传统。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在“脱亚入欧”思想的引导之下,全面地、概括性地继受以德国法和法国法为主的西洋法,从而使日本法在结构上或形式上完全切断了与传统法律制度的联系,具备了与西洋法完全相同的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