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探讨了版权法保护与规制技术措施的诸问题。包括版权法中技术措施的概念、分类,及其与纯技术意义上的技术措施及权利管理信息、数字权利管理系统的关系;技术措施受版权法保护的条件,特别是“有效性”要件;版权法保护技术措施的范围,以及保护“版权保护措施”与“接触控制措施”的正当性;版权法对技术措施的保护手段,也就是只止提供规避手段,还是同时止实施直接规避行为;规避技术措施的法律责任及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配;技术措施保护与合理使用的冲突及各种法律解决方案,以及对滥用技术措施的法律对策。本书还对完善我国保护与规制技术措施的版权立法提出了相关建议。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探讨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分为四编:基本理论、制度与实践、具体适用和比较研究。基本理论包括适用范围、认定标准、赔偿数额确定原则等基本问题。制度和实践主要针对我国现行立法、理论和审判实践进行分析。具体适用探讨精神损害赔偿的各种具体类型,包括侵害非物质性人格利益、伤残案件、死亡案件、概括性人身损害赔偿和侵害亲属关系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比较研究部分,介绍了两大法系的具体制度,以法国、德国、美国和我国台湾地区为代表。 张新宝,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法学》杂志总编辑。
商标法是一门应用法学。本书在较详尽地阐述商标法律制度基本理论的同时,着重理清了商标法允许企业从事哪些行为,禁止哪些行为,如何行使法律允许的行为,力求为企业提供一本实用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处理商标实务的工具书。 本书共分八部分。即:商标的功能,阐述了不同经济时代商标的基本功能,知识经济时代商标基本功能的附加功能;商标标识的选择与设计,阐述了商标标识选择与设计的法律规则、市场规则、文化内涵和设计技巧;商标权的取得,阐述了商标专业权取得的法律途径和商标注册的法定形式要件、法定实质要件;商标的使用,阐述了商标的合法、合理使用,商标泊转让使用和使用许可;商标权与其他权利的冲突,阐述了商标权与其他权利冲突的表现、原因,抗辩原则与解决冲突的法律依据和方式;商标的管理,阐述了商标的信誉管理,
《时间与物权》共分4个章节,主要对时间与物权的基础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时间范式下所有权与权能关系的本质、传统物权观的两大硬伤、占有事实说的论证及价值、将来物权概念下的抵押权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合同分为有偿合同和无常合同,合同是有偿合同还是无偿合同,有些是其性质所决定的,如买卖、互易、租赁等合同只能是有偿合同,而赠与等合同只能是无偿合同;有些是当事人的意志所决定的,即可以是有偿合同也可以为无偿合同,如委托、保管等合同。
在何种程度上婚姻是一种契约,婚姻能给夫妻双方提供什么,婚姻契约的强制履行困难是什么以及强制履行失败的结果是什么? 在本书中,作者们鉴于“动机”在家庭法中的关键作用,采用了经济分析的方法对结婚和离婚进行分析。他们强调了错误的立法设计会带来与立法初衷相反的结果,同时证明了为促进夫妻双方长期的忠诚行为家庭法需要提供动机。经济学家和法学家讨论了对结婚、同居和离婚的经济分析的成果。这些文章围绕四个主题展开:关于婚姻的契约考察;关于离婚的约束框架;有关婚姻和准婚姻的交易与承诺;关于自由离婚法所造成影响的实证研究等。
《思辨与谋略:知识产权律师办案实录》选择了作者负责或直接办理的部分知识产权案件,按照案件进展顺序的基本脉络,分案件背景、办案思路、摘录证据、代理意见、判决裁定等五个部分,将案件重新进行还原,真实和完整地体现了知识产权律师办案的实战思辨,对关注知识产权实务工作的企业管理者、法学院学生和律师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本书在过错责任原则不是其他归责原则所能够取代的,它应当成为我国民法的基本归责原则这一背景下写成的,对广大法制爱好者和研究者有所裨益。
《杨立新演讲录:从契约到身份的回归》是作者十几年来民法学研究成果口头表达的集锦,作者从十年左右时间积累下来的演讲稿中遴选出21篇代表性的稿子,整理成此书,充分展现作者与学生、实务界人士等之间的学术思想的交流。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