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八章,涉及专利权利要求的解释、被诉侵权行为的固定、被诉技术方案的固定、“相同侵权”的认定、“等同侵权”的认定、抗辩事由的审查、侵权责任的确定以及程序问题,先后详细阐述了专利权利要求的解释原则和规则,被诉侵权行为的类型、被诉侵权技术方案的提炼、“相同侵权”和“等同侵权”的具体认定规则、被告的抗辩事由、损害赔偿的确定以及重要的程序问题。 作者基于前法官和现律师的双重视角,写给法官和律师的参考书,其大的特色是立足于司法实务,运用法律解释学方法、专利法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详细阐述专利侵权案件的处理思路、流程,介绍现有司法实践中的裁判规则,并对重要的司法案例进行评论、分析和研究。
强制规范对合同效力的影响在我国理论和司法实践中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和正确的对待。按照主观目的解释,新合同法制定时也只是从简单的法律位阶限制上来防止无效合同的泛滥。这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强制规范和合同效力之间的关系。《强制规范与合同效力:以合同法第52条第5项为中心》在廓清和界定相关重要概念基础上,首先根据目的解释,构建了以合同法第52条第5项为中心的我国法律上的强制规范违反禁止规则的规范基础,即,原则和例外的规则体系。“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合同无效”是原则,“但是如果法律另有其他规定的除外”是例外;并且
《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相当于台湾繁体版2006/04第五版)是台湾知名民法学者、台大法学院教授黄茂荣先生的修订本,该书改写增订自原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之《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相当于台湾繁体版1993/07第三版)。作者根据近些年的思考,对以前版本的文字及思路都重新调整,并增加许多内容。本书可以说是黄茂荣教授在内地最为广泛流传的一本论述法学方法论与民法发展的著作,同时也是目前为止在此领域水品的华文著作。本书的写作主要在说明法学方法对现代民法的影响,并从其中认识法学方法,以及训练运用法学方法进行说理的能力。
我国1999年宪法修正案正式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为推荐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完善我国司法体制,提出了新的纲领和目标。诉讼法制是现代法制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标志。实现诉论法制的程度如何,直接反映和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进步、文明、民主和法制的程度。
本书为浙江省高校重点教材建设项目的成果。本书旨在将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有效嵌入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和经营管理系统进程中,将潜在的知识产权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本书共十一章,阐明了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的内涵,系统分析了国家、地方、产业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内容及管理体系构建,并介绍了软件企业和跨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的运用及启示。 本书提供ppt,各章均提供学习要点、复习思考题、案例分析及阅读材料。本书不仅适合工商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法学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和mba等学员作为教材,也适合作为理工科学生辅修专业的学习用书,对广大政府和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企业经营管理者也是一本理想的培训用书和参考书籍。
全书分为两部分。部分为纯理论文字部分,主要基于2016年以来外观设计部负责的局专项课题的研究成果,介绍实用艺术品的概念,靠前条约、美、英、日及我国保护现状,以及对我国今后实用艺术品保护模式的建议,总计约60千字。第二部分为实用艺术品外观设计专利案例展示部分,主要分为家具、灯具、工艺品、家电、服装五个章节,总计近百件专利。每个章节开始均有各领域专利数据及专利申请特点分析等文字约4000字,总计20千字,每个案例均有必要的著录项目信息及设计亮点介绍,有些案例还有设计师简介及专家点评。案例图片均经过专利权人或者相关利害人的授权,大部分为精美的高清大片效果图,少部分直接采用清晰的专利公告图。
面对日益复杂的著作权环境和相对缺位的著作权历史梳理,简单的将著作权视为某种仅仅具有历史偶然性的制度工具的观点甚嚣尘上。然而,由此而产生的诸多对于著作权存在性的置疑,实际上更多时候只是对著作权历史和著作权文化的某种误读。通过西方著作权古典史的研究,《历史视野中的著作权模式确立--权利文化与作者主体》(肖尤丹编写)以权利模式的建构为核心,扩展了著作权模式发展的基本脉络,从著作权观念化、制度化、法制化、类型化的完整历史过程,论述、分析了著作权模式确立和制度选择。《历史视野中的著作权模式确立--权利文化与作者主体》并始终以“作者主体”作为研究视角,融合权利文化和制度主体,将“著作权到底保护谁”作为以一贯之的追溯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