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者归来:刑事司法十大误区》是何家弘教授的力作。全书采用法学与文学相结合的形式,选取了两个曾经在中国产生重大影响的冤错案件,用文学的语言和结构讲述了错判背后的故事,演绎出冤案发生的原因。同时,作者在介绍相关实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中国刑事司法中生成冤案的十大误区,并探讨了推进我国刑事司法制度进化与改良的路径。
穿越法律理性主义的法哲学长廊所建立的实质刑法观,基于新康德主义哲学基础而建立的实质犯罪论体系,均是为了实现以形式正义为前提、以处罚值得处罚的法益侵害行为为内容的实质正义之基本目标。实质出罪论是对实质刑法理念的贯彻,对实质犯罪论的实证运用,从而将刑法虽有明文规定但尚未达到可罚程度的行为排除在处罚范围之外,通过建立“有罪不罚”的出罪机制,以弥补我国刑法罪刑法定原则人权保障机能及出罪机能的先天缺失。在积极预防性刑法观不断扩大刑事犯罪圈的大背景下,应以实质出罪事由体系的建构为基本着力点,在我国刑法法定出罪事由“但书”之外,从理念到要素、从实体到程序等不同维度增补法定出罪事由的类型,坚守罪刑法定原则之法治底线,真正做到形式入罪实质出罪,入罪合法出罪合理。
《中国刑法史讲义先秦至清代》共分十一讲,包括绪论、上篇、下篇三部分,是中国刑法史的古代部分。 一讲,中国古代刑法的起源,是本讲义的绪论。上篇从第二讲到第八讲,依照王朝更替的顺序,系统介绍各朝各代的刑法。其中,每个朝代先介绍刑事立法概况,再具体讲述刑法的内容,包括刑名、罪名、刑法原则和刑法的特点,这种以朝代为经问题为纬的写作方法,是以往一些刑法史通行的方式,如周密所著《中国刑法史纲》.,张晋藩主编《中国刑法史稿》等,其优点是线索清晰,缺点是一些问题的产生、发展及演变,往往贯穿几个朝代甚至千年之久,在分朝代论述中就难免显得零散;而有些问题千年不变,各朝各代大同小异,反复论述就显得重复累赘。对此,本讲义又特设下篇作为专题,第九讲,以唐宋律的刑事罪名为核心,介绍中古时期的罪名之制
周道鸾主编的《刑法罪名精释(上下第4版)》阐明立法和司法解释要旨,便于读者了解立法原意。对每一个罪名,注意从概念和构成要件等方面正确阐述我国刑法的基本理论;对认定犯罪和适用刑罚应当注意的问题,特别是司法实践中遇到的许多疑难问题作了充分论述。本书是目前国内出版的研究中国刑法分则内容、最全面、和实用价值的刑法专著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禁毒工作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人民福祉,毒品一日不除,禁毒斗争就一日不能松懈。” 充分运用刑法手段依法从严惩处毒品犯罪,是实现禁毒综合治理,打赢禁毒人民战争的重要保障,也是司法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和使命。回到刑事司法本身,打击犯罪固然重要,但保障人权、防范冤假错案也同样不可忽视。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对毒品犯罪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判提出了更高要求。本书分为三篇,从理论到实践按照“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对刑事诉讼证据的要求,结合当前办理毒品犯罪案件的工作实际,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毒品犯罪案件证据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探索构建毒品犯罪案件证据标准指引。
《刑法案例研习教程(第2版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由韩玉胜主编,每章都有详细分析的案例若干,然后提供了若干个没有提供分析论证的探讨案例,最后还附有司法考试中出现过的案例。因此,本书是一本全面的帮助学生学习刑法学的案例教程。本次修订针对2007年以来刑法修订中的一些新问题收集了一些案例并进行详细评述,体现了教材的前沿性。
这六十部作品,刻录下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特别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进程中,西南法学及其他相关学科发出的一种声音、沉淀的一种思考,与时人共鸣,更让后人知晓并体悟一代又一代西政人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与人民的福祉,负责任地思考过什么、呼吁过什么。这是西南政法大学为建校六十周年所提交的一份学术答卷,也是西政人为中国民主法治发展献上的累累教研果实和片片赤诚之心! 我们真切地期待着学术界对西南政法大学六十周年校庆系列文库进行庄重批阅。更真切地期盼当下和未来的读者们细细品味、神思交游,一同探索、领悟中国法学教育、中国法治建设、中国社会发展的理念和正道!
和谐社会理论是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刑事法领域实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中国刑事法治发展的方向,也是和谐社会构建对刑事法治的要求。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确保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施,是中国刑事法治领域的重大理论问题。薛剑祥的《中国法院院长文库: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及其司法实现》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于:1深入研究、系统分析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历史演进、内在逻辑、价值追求、社会基础、现实障碍和司法实现等重要问题。2.努力建构和谐社会视野下科学的刑事政策,合理组织对犯罪的反应。3.建立科学完善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实施机制,实现政策的预期目标。4.确保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法治框架下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刑法立法文献对刑事法治实践和刑法学学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现行刑法规范乃是刑事司法的准则,是刑法立法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是刑法理论研究的对象和核心,其重要性自不待言;而有关刑法立法的历史文献资料,对了解我国刑法发展的轨迹,理解现行刑法的立法原意,提高刑事司法水平,尤其对于深入学习研究刑法理论,当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中国刑法规范与立法资料精选(第2版)》上编为“现行刑法规范”,收录了1997年刑法典及其后至2013年10月间国家立法机关通过的其他刑法规范:下编为“历史文献资料”,分两大部分精选收录了新中国建立至1997年刑法典施行进半个世纪里我国的重要刑法立法文献和有代表性的刑法草案。在现行刑法规范和刑法立法历史文献部分,都附有立法机关审议、通过这些立法文件时所作的说明、汇报等文件,这些文
《高等院校教材·法学系列·刑法分论》共十一章。章为《高等院校教材·法学系列·刑法分论》概述,主要介绍我国刑法分则体系的基本原理以及罪状、罪名和法定刊等基本概念。其余十章按照刑法分则体例分别论述十大类犯罪中各具体罪名的构成、认定和刑事责任。 《高等院校教材·法学系列·刑法分论》具有以下特点:1、内容完整。不仅囊括了现行刊法分则中的所有罪名,而且反映了的立法动向和司法解释。2、论述准确。对于罪名的阐述严格尊循立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原则,针对学界存在的争论问题,均以通说为准,确保教材的性。3、结构严谨。在保持刑法分则体例的前提下,将一些同类罪名组成“罪群”予以同步介绍,体现了个罪之间的有机联系。4、格式新颖。各章前有“重点提示”或“重点罪名”,后附有“复习题”及“相关法规和司法解释”,便于
《死刑密码:以十个死刑犯为视角》作者从事死刑公诉十余年,和数十名死刑犯有过近距离接触。作者以亲自公诉的十个死刑犯的详细描述为依托,夹叙夹议,反映了作者对我国死刑问题的研精覃思。《死刑密码:以十个死刑犯为视角》以十个死刑犯的遗言为视点,透过死刑犯的内心世界看死刑,以独特的视角试图打开我国死刑的密码,引导我国民众死刑观念的潜移默化,从而加快推进我国废除死刑的历史进程。
《死刑密码:以十个死刑犯为视角》作者从事死刑公诉十余年,和数十名死刑犯有过近距离接触。作者以亲自公诉的十个死刑犯的详细描述为依托,夹叙夹议,反映了作者对我国死刑问题的研精覃思。《死刑密码:以十个死刑犯为视角》以十个死刑犯的最后遗言为视点,透过死刑犯的内心世界看死刑,以独特的视角试图打开我国死刑的密码,引导我国民众死刑观念的潜移默化,从而加快推进我国废除死刑的历史进程。
死刑是要不要杀人的问题——对杀人的一方和被杀的一方都是天大的问题。死刑的极刑,是刑,它着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刑罚制度的走向。重刑,抑或轻刑?死刑是个旗帜,是个标杆,是个决定性的起点。 死刑不可能对犯罪产生有效的威慑。没有人基于刑法上未规定死刑的考虑而决定犯罪,反之亦然。 死刑在每一个国家都经历了由滥用到慎用、由苛酷到轻缓的过程。或早或晚,它终将在每一个国家被废止。
本书以实务判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阶层式犯罪构成体系,根据刑法教义学理论知识,对一系列实务判例进行深度理论分析,既具有精准的实务导向,又具有较高的学术品质;既强调问题思考,以解决实务疑难问题为主旨,又注重体系思考,以刑法教义学体系为主线。本书以案例诠释法理,深入浅出、说理透彻,并提炼若干裁判规则,因此,对刑法学研习者、司法实务人士都会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禁毒工作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人民福祉,毒品一日不除,禁毒斗争就一日不能松懈。” 充分运用刑法手段依法从严惩处毒品犯罪,是实现禁毒综合治理,打赢禁毒人民战争的重要保障,也是司法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和使命。回到刑事司法本身,打击犯罪固然重要,但保障人权、防范冤假错案也同样不可忽视。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对毒品犯罪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判提出了更高要求。本书分为三篇,从理论到实践按照“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对刑事诉讼证据的要求,结合当前办理毒品犯罪案件的工作实际,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毒品犯罪案件证据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探索构建毒品犯罪案件证据标准指引。
《死刑密码:以十个死刑犯为视角》作者从事死刑公诉十余年,和数十名死刑犯有过近距离接触。作者以亲自公诉的十个死刑犯的详细描述为依托,夹叙夹议,反映了作者对我国死刑问题的研精覃思。《死刑密码:以十个死刑犯为视角》以十个死刑犯的最后遗言为视点,透过死刑犯的内心世界看死刑,以独特的视角试图打开我国死刑的密码,引导我国民众死刑观念的潜移默化,从而加快推进我国废除死刑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