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迄今,人类生活即分公域、私域两途。古典中国以皇权国家为公域,以家族社会为私域;近代西方以政治国家为公域,以市民社会为私域。公、私域之划界,造成人类行为规范——法律之分类。众所周知,公、私法之划分,源自古代罗马法学家。首倡此说之乌尔比安氏认为:公法系以保护国家公益为目的,与此相对,私法则以保护私人利益为目的。自此以后,尽管公、私法划界之标准多变,然公、私法之分类理论大体得以坚持并流传。特别近世以来,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之分野日显,故公、私法划分理论在法律和法制建设中之作用亦愈重。至于我国,虽曾因意识形态影响,反对公、私法划界,但改革实践之现实,总在证明“形势比人强”,“私法”不存之牢笼亦就不攻自破。
1.文本标准,内容准确。本书收录的法律文本出自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等刊物,并经反复校对审定,保证内容的准确。 ???2.收录全面,编排精细。本书收录了刑事立法领域现行有效的法律、法律解释及司法解释,其中刑法部分将法律文件按效力级别编排,司法解释按照刑法典的体例予以收录;刑事诉讼法部分则收录了刑事诉讼活动各阶段最常用的法律文件。 ???3.附加条旨,便于查阅。本书对所有法律的条文都加注了条旨,意在用精炼的文字概括该条文的含义,可使读者对法律的内容一目了然,便于轻松理解和查阅条文内容。 ???4.内容,提供增补。本书收录的法律文件截至2011年2月。对于寄回书末《读者意见反馈表》的读者,可提供一次免费的法规增补服务,并可根据读者需求,以优惠价格提供不同资费标准的有偿法规增补。
《刑法学(第2版)》是根据《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统一司法考试大纲》的有关内容,专门针对法学本科学生的需要而编写的。本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基本理论,突出应用点,以中国刑法立法为依据,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刑法学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和基础知识,结合学生司法考试和法科综合考试的应试实际,讲究实用性,尽量做到体例科学、观点明确、内容丰富、简明扼要。 《刑法学(第2版)》主要适用于本科法学专业需要系统掌握刑法学知识,应对各种专业考试的人员使用。本书由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教授楼伯坤博士担任主编。
本卷内容有犯罪构成理论基本问题、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精神障碍与刑事责任问题、单位犯罪、犯罪故意、人身危险性问题、犯罪过失、不作为犯罪、刑法因果关系、危险犯问题、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犯罪中止形态、共同犯罪、犯罪集团、教唆犯、罪数问题、防卫权和定罪问题。 作者以《当代刑法理论探索》为题,对于刑法学基础理论的域诸主要课题,以及目前研究较为薄弱而对国家改革开放有重大意义的国际区际刑法领域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较长时间的系统研究,从而形成了这部近300万字的专题著作。 本书全面系统总结新中国50年的刑法理论成就,大力拓展新世纪中国刑法学的研究视野,承上启下,再创中国刑法理论研究的新高,为依法治国培养更多法学高层次人才贡献应有力量,是刑法理论界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超级谋杀者的心理画像》不是又一本关于连环杀人杀手的故事书,它比老调重弹那些犯罪过程更有吸引力。它不用令人毛骨悚然的犯罪情节或血淋淋场面的描述吸引读者的目光,而是通过陈述犯罪细节来刻画解读犯罪的心理轨迹,他也不用危言耸听的方式来描绘已侦破的案例,而是已实事求是的态度直截了当地叙述形形色色命案的侦查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禁毒工作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人民福祉,毒品一日不除,禁毒斗争就一日不能松懈。” 充分运用刑法手段依法从严惩处毒品犯罪,是实现禁毒综合治理,打赢禁毒人民战争的重要保障,也是司法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和使命。回到刑事司法本身,打击犯罪固然重要,但保障人权、防范冤假错案也同样不可忽视。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对毒品犯罪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判提出了更高要求。本书分为三篇,从理论到实践按照“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对刑事诉讼证据的要求,结合当前办理毒品犯罪案件的工作实际,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毒品犯罪案件证据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探索构建毒品犯罪案件证据标准指引。
《高等院校教材·法学系列·刑法分论》共十一章。章为《高等院校教材·法学系列·刑法分论》概述,主要介绍我国刑法分则体系的基本原理以及罪状、罪名和法定刊等基本概念。其余十章按照刑法分则体例分别论述十大类犯罪中各具体罪名的构成、认定和刑事责任。 《高等院校教材·法学系列·刑法分论》具有以下特点:1、内容完整。不仅囊括了现行刊法分则中的所有罪名,而且反映了的立法动向和司法解释。2、论述准确。对于罪名的阐述严格尊循立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原则,针对学界存在的争论问题,均以通说为准,确保教材的性。3、结构严谨。在保持刑法分则体例的前提下,将一些同类罪名组成“罪群”予以同步介绍,体现了个罪之间的有机联系。4、格式新颖。各章前有“重点提示”或“重点罪名”,后附有“复习题”及“相关法规和司法解释”,便于
本书将“行为人实施欺骗行为-对方陷入或者继续维持认识错误-对方基于认识错误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或者第三者的财产-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作为诈骗界与金融诈骗罪的基本构造,以“心中永远充满正义、目光不断地往返于刑法规范与生活事实之间”、“与其批判刑法不如解释刑法”为解释理念,对诈骗罪的基本问题与金融诈骗罪的疑难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本书既植根于中国的立法与司法现实,又将相关问题置于世界刑法理论之林展开讨论;既对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作出了创新的解释结论,又以已经存在和可能出现的各中疑难问题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既注重以妥当的法哲学理念为指导解释刑法条文,又重视从具体生活事实与解释结论中抽象出刑法解释的一般原理。 本书适合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法学研究者、学习者以及法律实践部门的工作
《死刑的终结:英国废除死刑问题的历史考察》内容简介: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死刑就与人类相伴而生。至启蒙运动以来,随着人道主义和人权的日益彰显,这一状况才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进入21世纪后,世界已有2/3的国家和地区废除了死刑。在这种情况下,废除死刑俨然已成为一股巨大的社会浪潮,废除死刑问题也逐渐开始受到社会和学界的关注。
《刑法总论精释(第2版)》立足于我国的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采用前沿性的刑法理论,意在提供一种别有新意的刑法总论的知识框架。《刑法总论精释(第2版)》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三阶层犯罪论体系的引入。《刑法总论精释》在相当的深度与广度上对三阶层的犯罪论体系展开叙述,为定罪活动提供了更加精密、更加精细、更加精致的理论资源,因而也是将三阶层的犯罪论体系向司法实践推广的一种有益尝试。二是判例刑法学方法的采用。《刑法总论精释》采用判例刑法学的研究方法,在刑法理论的叙述过程中,穿插了大量的指导性案例,使刑法理论更加贴近司法实践,也使《刑法总论精释》更具有可读性,对于传播有关指导性案例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三是司法刑法学视角的贯彻。《刑法总论精释》以刑法规定和司法解释为主导,对刑法总论的基本原理
本书深入研究经济金融全球化、金融电子化、网络化背景下洗钱行为的特点和趋势;从洗钱行为的微观机理入手,研究技术、制度与洗钱活动相互作用对洗钱行为演变的影响;根据成本和时间最短的原则,研究由洗钱行为所引致的异常资金流动对正常资金流动优化路径的偏离;在此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建模仿真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有重点地研究基于网络支付的电子商务环境中的洗钱行为、期货市场中洗钱行为和利用上市公司洗钱行为的识别方法;利用经济学分析方法,研究洗钱行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探索洗钱行为的有效监管措施和手段,为我国反洗钱的宏观监管提供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 本书适合金融专业研究者、从业者及相关政策制定部门阅读参考。
陈瑞华教授近年来专注于刑事辩护的研究,本书即是其对十多年刑事辩护研究的多方面整理和深度概括。 《刑事辩护的艺术》中,作者不仅总结了律师界关于刑事辩护的策略和技巧(律师如何提出申请、 如何阅卷、 如何调查取证、如何挑战公诉方的鉴定意见、如何对公诉方证据进行质证、如何掌握说服二审法官的独特艺术等),而且将刑事辩护的经验概括成很多朗朗上口的 “理论”(比如刑事辩护的黄金救援期、专业化过程理论、阶梯理论、战略威慑理论、癌症理论等),同时对刑事辩护未来的趋势进行了展望。本书兼具实用性、理论性和艺术性,不仅适合刑事辩护领域的律师、法官等阅读,也适合法学院师生阅读。